6月28日,楚能新能源(孝感)鋰電池產業園,全自動、數字化、智能化的超級工廠機器轟鳴。在電芯車間,正負極等活性物質經過合漿、塗布、輾壓、模切、超聲焊、注液、容量測試等十多道工序後,一個個電芯便製作完成。
隨著電芯的下線,標誌著楚能新能源孝感基地一期項目正式投產。這一項目總投資超過150億元,占地面積超過1000畝,建設有3個電芯工廠、9條全自動生產線、2個模組Pack工廠,可年產儲能及動力電池30GWh,預計年工業產值將超過200億元,帶動1萬人就業。
楚能新能源孝感基地於2022年1月簽約,同年5月正式開工建設。僅13個月時間,一期項目就已投產。據悉,楚能新能源孝感基地規劃總產能150GWh,是孝感市投資總量和投資強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工業項目。
「孝感基地的順利投產,是楚能新能源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楚能新能源董事長代德明介紹,該基地是按照行業最高標準打造的超級智能工廠,並將「極致」貫穿生產製造全流程,通過極致的效率、管理、檢測標準、製造速度等維度,打造極致的產品製造能力,「目前,產線效率能提升20%,能耗則降低20%」。
除孝感基地外,楚能新能源還在武漢、宜昌設立了基地。去年,武漢基地已經投產(相關閱讀:「楚能一號」鋰電池產品發布,楚能新能源總投資超1000億元)。代德明在接受支點財經記者採訪時透露,宜昌基地預計今年8月投產,三大基地將於2025年全部建成投產。
根據規劃,楚能新能源武漢、孝感、宜昌三大基地總投資1375億元,總占地面積9000畝,總產能超過350GWh。全部建成投產後,以生產規模計算,楚能新能源將躋身行業前列。
「新能源電池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未來的競爭很殘酷。如果沒有規模,就沒有製造優勢,也就談不上競爭優勢。」談及大手筆布局三大基地,代德明解釋說,光有這些還不夠,因為競爭優勢不是某個單方面,而是一體化的優勢,包括研發技術、產品質量、產品一致性、產品價格、成本管理、營銷體系等方面。
楚能新能源已構建起全方位的競爭能力。目前,公司擁有研發人員1000多名,申報專利超過2500項,相關產品獲得國內外權威機構認證50餘項。公司還與中科院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共建楚能創新研究院,並聘請多名新能源電池領域研發界領軍人物為楚能新能源專家委員會首批專家。(相關閱讀:又一創新研究院落地武漢!與楚能新能源有關)
據悉,楚能新能源已與國內外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相關產品可應用於工商業、家庭、通信、電力、戶外儲能,以及乘用車、物流車、公交車、叉車、卡車、電動船舶等領域。
記者 林楠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ff1814c148242dda460eb5e48cbe1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