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數落老公,卻傷了孩子,怎麼辦?

2022-04-19     探索歷史的真相

原標題:忍不住數落老公,卻傷了孩子,怎麼辦?

最近,寶媽洛林對我吐槽說:

「結婚5年,感覺老公真是不可理喻。

他一個星期只休息一天,還都是跟朋友出去玩到半夜才回來。

平時還沒有帶我們出去逛過一次街,連我坐月的時候也是照常出去玩,都不會幫幫我。

可是,每次一看到站在一旁的女兒,眼神中充滿了驚恐,我心裡就湧現了說不出來的一種愧疚。

現在下了班回到家,見到老公懶懶散散不顧家的樣子就來氣,但是數落他多了,好像又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如何是好?」

這種女性內心的衝突很常見。

也蘊藏著我們修行成長的功課。

只顧數落伴侶

卻給孩子造成內心分裂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女性:

婚前對伴侶抱有很高的期待,婚後卻發現老公這裡有很多缺點,那裡有很多不足,於是,恨不得時時刻刻都揪著他,數落個不停;

或者,因為心中壓抑了很多對老公的不滿情緒,就忍不住地不顧孩子也在面前,就對他嘮嘮叨叨、罵罵咧咧……

可是,一味地如此當著孩子的面數落老公,對於孩子還真可能是一場「洪水猛獸」。

心理學家曾指出: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內心要比大人的內心脆弱得多。

是的。

你嘴裡蹦出來的每一句數落老公的話,在孩子眼裡,都可能會像是雷電風雨,從而感到受驚、害怕、迷亂……

最關鍵是,潛移默化中,還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一種「分裂」。

一方面想保護母親,對抗父親。

心理學認為,母親作為孩子的天然孕育基地,孩子本能地就更傾向於依戀母親。

當母親在孩子跟前反覆數落老公的時候,孩子會認為:

「是不是媽媽受到了爸爸的欺負?」

「我的爸爸可能就是不稱職,才會招惹媽媽那麼生氣吧?」

那麼,這樣的想法堆積多了,孩子在潛意識層面就形成了一種概念:

「我要保護媽媽,我要遠離爸爸。」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在大量被動接受媽媽負面情緒之後,在心理和行為上都漸漸地走向了和媽媽「共生」,和爸爸「分離」的狀況。

另一方面又渴望親近父親,得到父愛。

父愛,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渴望父愛,是每個孩子的本能。

於是,儘管媽媽在孩子面前不斷訓斥爸爸,孩子內心深處對父愛的需求並沒有因此而消除。

孩子的內心會在疏離父親,又想親近父親之間來回拉扯,這種心理衝突無形中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分裂感」,不利於自身人格的健全發展。

比起宣洩不滿的情緒

孩子的成長更重要

我們在和伴侶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因為對方的某些缺點產生不滿的情緒。

這些情緒需要找到一個出口。

當著孩子的面宣洩,自己是得到了放鬆,但孩子卻成為了自己情緒的「替罪羊」。

就像洛林,當她一邊數落老公,一邊看到孩子驚恐的眼神,仿佛就意識到:「孩子不喜歡見到我這樣。我的做法,可能已經傷害到了孩子……」

的確,在孩子心裡,父母都是不可替代的神聖存在。

媽媽愛爸爸,爸爸愛媽媽,父母關係融洽,父母都愛自己……

這些都是孩子內在的需求。

倘若,這些需求都被我們無意識地忽視,孩子的心理就會形成一個「黑洞」。

久而久之,它就成了孩子的一道傷。

以前有個來訪者就是這樣。

小時候,母親總是在她面前吐槽父親這個不是,那個很差,還常常看到父母之間一言不合就爆粗口。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她的情緒就變得非常敏感。

到了青春期,見到那些嘴裡絮絮叨叨的人就很怕,很想躲得遠一點。

漸漸地,周圍的老師和同學都覺得她性格很孤僻。

媽媽的情緒,就是孩子的未來。

因此,即便我們因為關係中的瓜葛產生了諸多不滿的情緒,為了照顧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對孩子成長負責,也最好可以有所覺察,找到最適合的宣洩方式。

不滿向左,孩子向右

如何平衡?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會遇到一個個「十字路口」。

正如,我們積壓著對伴侶的負面情緒,讓自己許多時刻都想不顧場合,不顧時機地傾瀉而出。

可是,我們發自內心地愛著孩子,又不忍看到孩子無辜受傷的樣子,或許又會再次選擇掩蓋情緒。

這種內心的衝突,讓自己不開心,也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照顧。

那麼,當我們學會了覺察和表達,這種衝突或許就迎刃而解。

序位

當我們為宣洩情緒和照顧孩子感到茫然,其實就是自己被內心衝突所困住了。

如果去對抗衝突,我們就更可能被衝突所淹沒。

而帶著覺察,我們便能分清衝突兩端的「序位」。

怎麼操作呢?

但是,你可以先暫停罵出口,向內覺察一下自己即將爆發的情緒,然後就會慢慢平靜下來。

就會下意識告訴自己:不論怎樣,為了孩子,還是理智一些吧,改天找個合適的時間再找他理論。

這樣,你就把照顧孩子的感受擺在了第一位,不至於讓自己情緒傷害到孩子。

2、怎麼練習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長期身處一段親密關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

如果這些情緒得不到表達和釋放,就會像石頭一樣壓在我們心裡,讓自己過得壓抑和痛苦。

但是,用一味地指責和批評的方式表達,又不利於關係的良性循環。

也就是,在自尊的條件下,採取尊重和真誠的方式去和對方溝通。

怎麼練習呢?

舉個例子:

哪天老公懶散的壞習慣又招惹你不高興了,你就這麼跟他說:「知道你從小沒有做過啥家務活兒,你懶我也不過多責怪你。

不過,你看我忙得喘不過氣來了,你要是能過來幫幫手,我別提多開心了!」

這樣的表達,不僅傳遞了你的情緒和需求,也會讓老公感受到你的理解和尊重。

長期堅持練習類似這樣的表達,你的情緒就得到了釋放,還能讓溝通成為關係的潤滑劑。

尼采曾說:「出於愛所做的事情,總是發生在黑白的彼岸。」

既然我們內心的衝突源自於愛,只要平衡好就一定能抵達寧靜的彼岸。

-END-

策劃:長今

作者:奧黛卡

編輯:雪梨

(文中部分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可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dde6bc5e5a71faa7a6f579cf633ac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