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 60 Pro+太新了,以至於在決定發出這篇內容的時間節點上我們一再推後——系統歷經多個版本的更新它正變得越來越好,對於這樣一款由內而外的全新旗艦手機,總是需要時間去體驗的,具體總結了幾點值得你了解的事情:
1、華為Mate 60 Pro+底層技術自研,以往有效直觀的測試手段不再有效;
2、應用生態、產品的互聯互通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多設備融合更深;
3、作為智能移動通訊終端,它稱得上旗艦級產品,而且是絕無僅有的;
4、假以時日,華為Mate 60 Pro+會更加完善。
關於華為Mate 60 Pro+的規格、技術特徵這裡就略過了,畢竟大家都很熟悉。這裡就說幾點有意思的地方吧。第一個就是它的外觀ID設計和MatePad Pro13.2高度統一,也就是說,二者的協同不僅僅是在內部的操作邏輯、設備之間的互通互聯,甚至在外觀上都有了趨同的一面。
第二個部分就是影像系統,華為Mate 60 Pro+採用了三攝模式,分別是廣角、主攝、潛望式長焦,而且支持OIS光學防抖,基礎的硬體規格必然是旗艦級別配置。你以為Mate 60 Pro+只在拍攝上下功夫的話,就大錯特錯了,藉助於華為鴻蒙系統和自有的盤古大模型,這套影像系統能幹的事情可不止於此,這部分後面會有詳細說明。
華為Mate 60 Pro+的外觀設計很有特色,而且極具想法,總體上你不能完全將其歸類於直角邊框或者是圓角邊框。說它是直角邊框吧,它的邊角帶有微微的弧度;說它是圓角邊框吧,它又有直角邊框的「風骨」。就握持感受來說很奇特,有興趣不妨到線下店鋪體驗一下,要不是螢幕太寬了(好處是視野更大,有得必有失),我真願意把它當做年度第一手感。
協同互通在《或許它是最好的 華為MatePad Pro 13.2 15天使用記錄》里已經有過一些介紹,而在手機端多設備的協同互通更勝一籌。
通過同一帳號綁定的方式,我們可以實現同區域網內的設備操作「共享」,例如文件的傳遞不再需要複雜的方式,而且螢幕的鏡像功能也不是簡單地「投影」到平板或者其他設備上。
螢幕協同的功能可以一碰即可開啟,或者使用超級終端內直接點擊切換要協同的設備就好,極為簡單。
你以為這就完了?華為Mate 60 Pro+可以將某一個應用投屏到其他設備上(鴻蒙設備)!
而且根據需要可以在後台管理中選擇投屏的內容,想不到吧?
協同的方式當然還有很多很多,比如你可以使用Type-C擴展塢直接轉接到顯示器,使用有線投屏的方式華為Mate 60 Pro+立刻就能實現更高階層的功能。
電腦模式下,華為Mate 60 Pro+可以立刻成為一台鴻蒙作業系統的電腦,操作邏輯立刻切換到桌面系統的模式,手機螢幕可以成為一個觸控設備。當然,你也可以連接鍵盤滑鼠使用。
在顯示器上,華為Mate 60 Pro+完全是另一個形態,其實你可以理解為它在投屏狀態下就是一台電腦。
如果是鴻蒙系統的電視,這一切都可以通過無線的方式連接實現,普通顯示器自然是需要線纜的。此外顯示器投屏功能還可以切換模式,例如是剛剛說的電腦模式,或者是手機螢幕的鏡像模式,隨你選擇。
切換成鏡像模式,手機介面就會投射到顯示器上,此時是1:1複製螢幕內容的,操作邏輯也跟手機別無二致。
通訊功能是基本訴求,這一點沒人會否認,就手機的信號強度,我們分別在電梯、地鐵、地下室等信號死角的地方使用,華為Mate 60 Pro+總能以最穩定的連接能力回饋聯網需求——別忘了,這才是華為的「老本行」吶!
而且,華為在通信技術的演進路上已經走在最前面了,手機中包含衛星通信、語音通話是目前唯一一個成熟的產品,而且明確一點:即便是其他廠商的下一代旗艦手機產品,也不會有Mate 60系列的這一功能,原因也很簡單:無法掌握相關技術。
在安全性方面,華為提供了雙重選擇,第一是人臉識別,第二是指紋。都是人臉識別,華為Mate 60 Pro/Pro+卻是極少數提供支付級別安全的——前置鏡頭區域帶有雷射測距、即3D人臉識別技術。
除了帶有3D人臉識別技術,安全性解決方案上華為也將屏下指紋納入其中,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其一,都能提供極為可靠的安全性。
華為Mate 60 Pro+使用的麒麟9000s架構、圖形GPU完全自研,這也導致了一個問題:遊戲企業需要時間進行適配。好在這一個月有餘的時間裡,不少遊戲都已經、或者正在適配的路上。例如最近適配的就是《和平精英》的90幀流暢模式,實際上我們試了很多時下熱門的遊戲,華為Mate 60 Pro+運行的都很流暢,沒有遇到問題。
此外,華為也為遊戲用戶開發了應用助手功能,可以在遊戲運行的時候進行輔助性的功能設置。
《和平精英》已經適配90幀,實際運行中幀率穩定,偶有場景掉幀情況。
《王者榮耀》已經適配120幀,大部分場景可以保持穩定。
《原神》適配(4.1版本),長時間遊戲會因過熱有幀率波動,不沉迷的玩家可以無視。
盤古大模型和Mate 60 Pro+會有關係嗎?答案是有。華為的盤古大模型其實已經悄然接入到了華為Mate 60 Pro+上。你可以通過申請體驗館的應用眾測獲得小藝輸入法Beta版,通過接入盤古大模型直接在手機上使用AI撰寫文章,不過這個功能目前只限於Mate 60系列——未來希望能夠進一步下放其他鴻蒙系統的產品上。
息屏顯示的功能是華為Mate 60 Pro+細節功能的體現,通過顯示亮度中的「息屏顯示」(最下面),可以設置息屏狀態下的顯示內容,表情、圖標都可以。
我知道很多人會提到續航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隨著系統版本的更新,續航經過不斷優化已經有了很明顯的進步——應用適配後耗電問題明顯改善。
最後一點就是充電部分,88W的超充和華為MatePad Pro 13.2通用,充電速度一點都不用擔心,實測45分鐘內即可充滿,完全不會讓人焦慮。
華為Mate 60 Pro+拍照功能也隨著系統升級不斷完善——而且在最新的4.0.0.126系統更新里對圖庫的進一步優化,以AI加持雲計算的方式,可以在完成拍照後對照片進行細部優化。說簡單一些,一些模糊的照片可以通過上傳以雲AI的方式進行清晰化處理。
當然在本地部分,華為Mate 60 Pro+拍照的功能應用也不僅僅限於拍攝。舉個例子,相機的應用不僅包括掃碼、識別文字、翻譯,還有一個識物功能,切換到這個項目上,對拍攝物體可以進行分析識別,比如不常見的植物等等,非常方便——抖音應用也有這個功能,只不過藏在比較深的子菜單選項中,遠不及華為Mate 60 Pro+這樣方便。
拍攝的成像水平上華為Mate 60 Pro+有兩個地方值得關注,第一就是鏡頭畸變比較輕微,說白一點拍攝內容「橫平豎直」,幾乎沒有鏡頭畸變問題。
拍攝樣張
另一方面就是攝像頭的焦段,華為Mate 60 Pro+擁有40毫米超廣角、48毫米/1倍,3.5、10倍潛望式長焦(最高100倍電子、OIS光學防抖),這樣可以覆蓋日常所需,非常方便。
超廣角樣張
1倍光學變焦樣張
3.5倍光學變焦樣張
10倍光學變焦樣張
需要認識到一點,華為在鴻蒙上邑注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並且在Mate 60系列上的底層技術創新完全超過了大多數人的想像,這是一個真正的、完全創新性的產品。對於使用者而言,它的易用性、功能性足夠吸引人,這就夠了。
最後,下圖是華為Mate60系列所有版本的規格細節,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比看哪一款更加合適無疑是最明智的,有需要的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