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種魚病,現在最容易導致團滅,千萬別大意

2019-09-07     金魚的王者KOG

過完炎熱的夏天,氣候上逐步要入秋,家裡的金魚好久沒病,這時候最容易放鬆警惕。9月份晝夜溫差加大,一不小心喂食過多,換水不當,很容易造成各種疾病,團滅太扎心了!


1、白點病

白點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尤其是在換季溫差大且水溫在20度左右,容易誘起白點病的,水質變差造成魚只的抵抗力降低,也是誘發白點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白點病是傳染性極強的疾病,若治療不及時,死亡率相當高。小瓜蟲是單細胞原生體外寄生蟲,成蟲呈球形,全身披有纖毛,直徑約0.8mm,黑褐色蟲體,肉眼看到呈白色,是因為魚體分泌白色保護液包果所致,故名」白點」。


治療白點病的方法非常簡單,夏天只要使用加熱棒把水溫緩慢地上升至30度並維持一段時間就可以了,至於具體要維持多長的時間,就要視實際情況而決定了。通常來說,一般在第三天就可以看到病魚已經恢復原狀。但是,為了鞏固治療的效果,我還是建議你繼續保持一段時間,升溫操作大概維持五至七天會比較安全,也很有保障。

除此之外,最快的加溫速度可以是每兩小時上升一攝氏度,但是在疾病被治癒之後的降溫過程,則要非常緩慢地進行。因為據我的觀察發現,金魚承受升溫的能力比承受降溫的能力要強得多。儘管升溫的速度較快,金魚也很少會表現出不適應的症狀;但是如果降溫速度過快的話,輕則會引起金魚的體表和魚鰭充血、甚至是精神萎靡不振和患上感冒等疾病,重則會出現魚鰾失調甚至翻覆的症狀。所以,這是升溫治療過程當中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

假如病情較重的話,也可以事先採用紅藥水進行全身塗抹,然後放在清水當中漂洗一段時間,等體表白點隨著粘液的大量脫落而離開魚體之後,再把病魚放回魚缸之中進行升溫治療,效果非常好。又或者,事先採用2%~3%濃度的鹽水進行短時間的藥浴,漂洗乾淨之後再進行升溫治療也有同樣的效果。如果在升溫過程當中,在水中適當地添加一點青蒿素,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不升溫,直接採用青蒿素治療亦可。


2、細菌性鰓病

病原體:主要是細菌或黴菌粘附寄生。

症狀:受感染的鰓絲淺淡貧血,有失以往的紅艷,由於菌絲附著寄生,影響了鰓功能的正常循環,最後導致鰓絲淺淡(呈白色),遭受細菌感染而潰爛。

流行期:以陰雨連綿、光照不足的晚春及黃梅、中秋季節(特別是4月底至5月中旬,9月底至10月底)為多見。金魚產卵後身體虛弱或者喂食過度水質受污染的情況下很容易得病。此外在這些季節中遇連日陰雨或晝夜溫差極大的天氣,金魚鰓部也極易感染鰓細菌或黴菌,重者會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

a、加強飼水調養:將金魚靜養於淡綠水中,有益於魚體保持健康。

b、減少投餌量:始終保持金魚於清晨有強烈的求食慾。

c、最適pH:黴菌生長最適pH為4.6~5.8,根據黴菌這一生長特性,將金魚的飼養水調節成微鹼性,可有效地抑制黴菌繁殖。

d、減少換水次數:發病期間減少金魚用水的換水次數,以注水法換水為佳,還要嚴格控制換水與兌水時的溫差變化。

e、治療:常用日本黃粉加千八鹽浴。1. 準備一個100% 新水的魚槽 2. 水槽的四個角(最少兩個角)暴氧。(腮病是由於缺氧的原因導致)3. 0.8% 濃度鹽浴(可以用食鹽)和上野黃粉4g/100L。4. 對魚進行藥浴 ( 注意魚的密度要低一些)5. 10點-16點之間, 要用蓆子遮蓋魚槽的80%的面積。6. 經過一天的時間,觀察腮的動作正常,那就基本治癒.(如果腮的動作沒有恢復的話,再進行一天的藥浴)7. 將原池裡的水換掉,不必消毒。


3、寄生蟲性鰓病

蟲腮和菌腮比最大特點就是蟲腮的腮絲有缺損被寄生蟲所破壞,如上圖。

症狀:

病原體是寄生蟲,用顯微鏡檢查可見鰓隱鞭蟲、車輪蟲、半眉蟲、孢子蟲、三代蟲、指環蟲、中華鰠等。

鰓絲多為淡紅色或鮮紅色,水腫明顯,大量粘液包裹鰓絲,有時可見鰓絲外有一層白膜。如果是孢子蟲寄生,則可在鰓絲上找到孢囊,形如菜籽狀、塊狀。

病魚的鰓蓋內表面組織一般無損,不充血。

多數病魚整日浮於水面,常跳躍,體色無明顯變化。

流行期:在夏、秋季水溫適宜時繁殖最迅速,蔓延能力較強,特別是先用池塘水或河水作飼水時,指環蟲感染速度通常快於自來水。

防治:

(1)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使池水成0.7——1毫克/升濃度。(2)用30毫克/升的甲醛溶液浸浴15——20分鐘,有明顯療效。(3)用20克/立方米高錳酸鉀溶液藥浴20分鐘,可殺死魚種寄生幼蟲。(4)全池遍撒90%晶體敵百蟲,使池水達1——2克/米3的濃度(敵百蟲最低用量為每立方米水體1克方有效,最高不能超過4克)。(5)用1%——1.5%的鹽水浸泡20分鐘可以驅蟲。(6)市售內含殺滅寄生蟲類的殺蟲藥連用二天,第三天用一次殺菌藥,一般即可治癒。


4、腸炎白便

金魚拉白便往往是氣溫降低,溫差過大,喂食過度造成。

分兩種,一種是由於腸道受到細菌的感染而引起的。最直接的治療辦法就是給金魚喂食藥物。常見的手法有使用呋喃唑酮(俗稱:痢特靈)藥片的。因為呋喃唑酮在水中很難溶解,充其量也就是化作細小的微粒,所以金魚在呼吸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地也會吞食到一點點的藥粉,從而起到治療的效果。或者參照前面的介紹,採用環丙沙星、諾氟沙星等藥物製作藥餌投喂,療效也非常不錯。你也可以採取更簡單、更有效的辦法進行治療:採用一瓣大蒜,剁碎之後添加一點清水進行浸泡,同時加入人工顆粒飼料,讓飼料把大蒜汁吸收之後再進行投喂,效果也很好。


另一種是由內寄引起的腸炎。內寄的魚食慾不減,細菌性腸炎多數厭食或拒食。內寄的糞便通常是空心或分段的白便,細菌性腸炎的魚很少有便,或是膿樣白便。治內寄首選腸蟲清(兩片),此藥對寄生於魚體的蟲可殺滅大部分。關於兩片的用法與用量在網上爭論很大。其強大的殺蟲功效已被大家認可,但超強的毒性及副作用也使不少人對此望而生畏。其實說穿了,世界上很難找到沒有副作用的藥,是藥三分毒。


5、赤皮病

赤皮病學名為出血性腐敗病,俗稱紅點病、紅體病、掉鱗病等,是金魚及常規養殖有鱗魚類中的一種常見疾病。該疾病病原為一種細菌(螢光假單胞菌)。

該疾病的典型症狀為: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出血發炎,鱗片脫落,特別是魚體兩側和腹部最為明顯。鰭的基部或整個鰭充血;鰭的末端腐爛,常爛去一段;鰭條間的組織也被破壞,使鰭條呈掃帚狀,形成"蛀鰭",或像破爛的紙扇狀。魚的上下顎及鰓蓋部分充血,呈塊狀紅斑;鰓蓋中部表皮有時爛去一塊,以致透明呈小圓窗狀。該病低溫並且治療不及時的條件下容易並發水霉病(長白毛)。

原因

(1)水質惡化。水質惡化的定義很廣,如果你的愛魚是在長期沒有換水的情況下出現魚鰭充血的現象,那基本可以確定為水質惡化所引起的。

(2)溫度劇變。所謂的溫度劇變就是指在極短的時間之內,溫度出現大幅度變化的情形。比如說換水不當,新、老水之間的溫差很大的情況下,金魚就會出現魚鰭充血的情況。

防治方法:

1、保證飼養用水的乾淨。水最好是經過24小時以上曝氣的自來水或者井水。發現魚體充血首先考慮換水,其次是下鹽和殺菌藥如黃粉。

2、保持水體清潔。魚缸要不定期的進行清理,清除水中糞便,如果水質出現白色渾濁,應酌情進行換水處理。

3、投喂餌料質量須有保證。儘量投喂商品餌料;如果投喂鮮活餌料,如紅蟲、線蟲等,一定要保證鮮活、無污染。

4、杜絕傳染源。購買金魚時避免有病、有傷的個體;如果浴缸中發現患病個體時及時進行隔離處理。


6、感冒

具體表現是精神呆滯、漂浮並且不進食,如果這種現象出現在換水之後,那麼,基本可以肯定是因為換水不當而引起的感冒症狀了。尤其是換水之前的舊水溫度較高,而換入的新水比較寒冷的情況下,最容易出現此類情形。往往會伴隨著魚鰭的充血和魚體顏色暗淡的情況一併出現。因為金魚是冷血動物,新陳代謝速率會隨著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當外界環境溫度升高,新陳代謝速率也為之升高;反之,則降低。如果一剎那間出現溫度的大幅度波動,金魚就會因為無法在短時間之內調整新陳代謝速率而導致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嚴重者甚至會引起死亡。

對於感冒的治療,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只能是施以輔助手段,幫助金魚恢復正常的生理代謝過程。最為常見的是在水中添加適當的粗鹽,濃度大概在0.6%左右。因為粗鹽含有多種水溶性礦物質,如氯化鈣、氯化鉀、氯化鈉、氯化鎂等,由於這些金屬離子對於新陳代謝的調節以及神經衝動的傳遞都起著舉足輕重的調節作用。而且,濃度為0.6%的鹽水更加接近金魚的體液濃度,這樣一來,就可以減輕金魚的排泄等生理負擔。所以,適量地添加粗鹽,可以輔助金魚度過難關。如果你能夠獲得水產養殖上使用的潑灑型維生素C,並適當地在魚缸當中添加一點,也可以很好地幫助金魚對抗劇烈的應激反應。但是要注意一點,如果你只有人類服用的維生素C藥片的話,那我奉勸你還是不要使用了。因為人類服用的維生素C藥片當中,還含有澱粉和滑石粉等成分,當這些物質進入魚缸之後,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能嚴重地影響水質環境,對金魚造成二次傷害,得不償失。

當然,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也並不一定就是因為換水不當而引起的。在很多時候,鰓病和腸炎也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所以,當這種症狀出現的時候,建議你還是首先檢查魚鰓以及金魚的肛門和糞便,確認沒有發現異常情況之後,而且事發之前也確實曾經進行過換水工作的,那時候你再按照感冒的處理方法去治療也不遲。


7、水霉病

種類:常見的有水霉和綿霉,其形態、習性相似。水霉的生長適溫:水霉生長適溫在13-18度,28度以上受到抑制,故水霉病25度以下都會發生,而28度以上較少見。個別情況下30度左右也會出現,但極少見,跟魚體受傷嚴重有關,另外也可能跟水霉的種類有關。水霉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過孢子進行無性繁殖。水霉的孢子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且對不良環境耐受能力極強,所以,想創造一個完全沒有水霉的環境是不可能的,嚴格的消毒和隔離得不償失。水霉是腐生性的,只會寄生於體表的傷口處(就是說有腐肉的地方),也就是說,對於體表完整的個體一律不感染,哪怕是水裡充滿了水霉的孢子都不會。

常用藥物:

1、食鹽+小蘇打,各萬分之四,缸中潑灑。

2、孔雀綠,0.15-0.2ppm潑灑,隔兩天再用一次。注意,此藥物致畸致癌且對水質影響在!!

3、亞甲基藍,2-3ppm潑灑,隔天一次。此藥物極安全,但療效遜於孔雀綠。

4、輔助藥物:痢特靈,浸洗;土黴素或沙星類藥物(餌料的0.3-0.7%內服);鏈黴素注射(20mg/kg體重,用於名貴品種及病情極重的情況,死馬當做活馬醫吧)。這些藥物主要用於防止細菌感染並促進傷口癒合,對水霉完全無效!)


8、打粉病

症狀:打粉病又叫白鱗病、卵甲藻病,是一種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魚體表而引起的魚病。嗜酸性卵甲藻是一種適合生活在酸性水質中的浮游植物。身體呈腎臟形,體外有一層透明的玻璃纖維壁,體內充滿澱粉粒和色素體,中央有一圓形的核。嗜酸性卵甲藻用縱分裂法形成裸甲子,在水中自由活動,碰到魚類就附著於魚體上,開始過寄生生活,發育為嗜酸性卵甲藻。

病源:缸水呈酸性(ph5~6.5),水溫22~32℃的條件(所以治療期間無須加溫),最適合它的生長繁殖。

治療方法:小蘇打(碳酸氫鈉)配合PH試紙調節水體酸鹼度,每次調節不超過0.5PH值(請注意這裡單位指的是PH值絕不是0.5克,之前在不少地方看到的是0.5克這是錯誤的)逐漸提升到8.0左右。粗鹽加入多少一般不好掌握用量,我這裡有個好辦法可用可樂瓶蓋作為計量工具,每10升水加入一瓶蓋即可。黃粉用量是每100升水加入1-1.5克(加入黃粉後注意避光爆氧)。治療時三樣東西可同時加入缸內無須等水質調節到8.0,治療期間保持水質穩定無須頻繁換水,根據病情是否得到控制適當換水加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Y5jEG0BJleJMoPMjdM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