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穩挑大樑重任!六個經濟大省,密集部署

2024-10-09     政知新媒體

撰文丨李岩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到「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樑,更好發揮帶動和支柱作用」。

近日,各經濟大省紛紛圍繞當前經濟工作進行部署。

「挑大樑」

政知君注意到,中央部署後,六個經濟大省相繼表態勇擔挑大樑責任——

  • 10月8日,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會議強調,更加扛起挑大樑、作貢獻的責任擔當。9月30日,浙江也曾召開省委常委會提到,堅決扛起經濟大省勇挑大樑的責任擔當。
  • 10月8日,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出席全省第十四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他指出,要以項目建設提質提速推動經濟發展增勢增能,交出經濟大省挑大樑的過硬答卷。9月27日,河南也曾召開省委常委會指出,持續扛穩經濟大省挑大樑的重任。
  • 9月29日,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會議指出,全力以赴保持經濟穩健運行,更好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樑的政治責任。
  • 9月29日,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省委書記林武主持。會議指出,繼續發揮好經濟大省挑大樑作用,努力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 9月29日,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會議指出,黨中央特彆強調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樑,四川作為經濟大省,必須自覺擔負職責使命,為全國經濟增長多作貢獻。
  • 9月27日,江蘇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省委書記信長星主持。會議指出,肩負起經濟大省挑大樑的重大責任。

近「半壁江山」

從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來看,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分列全國省份地區生產總值前六位。近年來,中央層面會議多次提到「經濟大省挑大樑」,這讓「經濟大省」的概念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關鍵詞。

今年一季度數據顯示,六省份經濟總量約占全國45%,占據了我國經濟總量近「半壁江山」。

這幾個經濟大省地區生產總值,還呈現出「你追我趕」的積極態勢。

廣東在2023年站上GDP新台階,成為我國首個經濟總量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今年上半年,江蘇經濟總量相比廣東由去年同期超2400億元的差值縮窄至約1916億元。此外,浙江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4萬億元,同樣站上新台階。

新華社此前發文評價稱,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經濟大省迎難而上展現出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帶動力強勁。「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廷惠解讀稱,經濟大省挑大樑,是信任和肯定,更是責任和擔當。

目 標

2024年已進入第四季度,六個經濟大省進入衝刺階段,相繼就四季度經濟工作和達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進行專門部署——

  • 廣東表示,要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緊緊抓住第四季度抓經濟的黃金期,更好促進穩增長、穩預期;
  • 江蘇表示,搶抓四季度寶貴時間,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 山東表示,抓住重點、主動作為,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 浙江表示,圍繞「決戰四季度,奪取全年勝」總要求,堅定不移高質量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 河南表示,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 四川表示,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政知君梳理顯示,今年年初,各省份相繼定下本省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其中,六個經濟大省中,四川GDP年增速目標定為6%左右,浙江和河南的目標定為5.5%左右、5.5%,江蘇、山東定為5%以上,廣東為5%。

如何「挑大樑」?

擔負「挑大樑」責任,重在落實。

從政策層面來看,10月8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在有效落實存量政策的同時,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等方面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

政知君注意到,六個經濟大省在近期的經濟工作部署中也相繼提到,要聚焦政策端搶抓機遇,主動承接國家增量政策。

從推進經濟發展的具體舉措來看,各省份有著不同的資源稟賦。

新華社此前曾發文《主力回升向好 經濟大省這樣「挑大樑」》舉例稱——

良好營商環境是地方增強活力的重要法寶。浙江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激發擴大民間投資和市場需求。據浙江省統計局介紹,今年上半年新設企業和個體戶83萬戶,累計在冊經營主體數量達1065萬戶,其中民營經濟主體占比超九成。

人才是第一資源,有活力的經濟少不了有活力的人才隊伍。自2022年6月成為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以來,四川成都出台「人才安居新政」,面向新市民、青年人群體供應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房源超20.1萬套,青年人才驛站累計接待超10萬人次。

今年上半年,廣東、江蘇、浙江等經濟大省工業增長普遍高於第一、第三產業,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實力更強,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以智能化和數字化改造推動製造業深度轉型,是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在廣東、四川、浙江等工業大省,從傳統行業到新興產業,眾多企業紛紛投入「真金白銀」推動「智改數轉」步入「快車道」。

資料 | 各省黨報 新華社 央視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7554d954c3f13c7e54dfa315a66ff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