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32級,女版高加林「許小萍」出現——她在1987年參加高考,錄取後被高中班主任的女兒「偷」走了錄取通知書,一直到1990年到銀行辦理銀行卡才發現疑點。
因為在報紙上看到高加林記者的名字,她在派出所報案後,又到上海大眾晚報找高加林申冤,高加林就此對「首例高考冒名頂替案」展開調查,沒想到,這一調查,就查出了自己的「同病相憐」……
那些盼著「高雙星得到應有懲罰」的觀眾,馬上會心愿得償。
另一方面,巧珍也得到了人生當中最華麗的禮物:付阿婆把上海的房產贈予了她(雖然她把大部分房產捐給了上海孤寡老人,但總算留了一間閣樓給自己)。
珍珍麵館開的如火如荼、瑩瑩也在上海上了小學……無論如何,巧珍能把根扎在上海,真的要感謝付阿婆這個貴人。
《人生之路》有一個特別「正」的人生邏輯:或許命運會「捉弄」每一個人,但只要努力生活,也註定會遇到改變命運的貴人。
比如,沒有麵館老闆娘姚阿姨,高加林就拿不到報社的錄取通知書。高雙星如果遇不到陳秀禮,根本不會留校,更不會有後來的前途……
那麼誰的貴人最厲害呢?今天咱們就來個《人生之路》貴人大比拼。
高加林雖然是被命運捉弄最慘的那個(高考被替、教師被開師、通訊員被舉報),但也是貴人最多的那個。
這個設定也比較符合客觀現實——鶴立雞群的人比較招惡人嫉妒,但才華出眾也會招善良的人喜歡。
高加林「縣通訊員」的職務被撤之後,景老師對說的那番話,可謂振聾發聵。
景老師問他,是否知道自己為什麼一直都走不出大山。高加林沮喪地說,可能是老天爺不想讓他走出去。
景老師笑了,告訴高加林:
「是因為你還沒有實力去闖外面的世界。上天不會接納一個除了抱怨,啥都沒有的人……當你吃的苦、受的累,摔過的坑、錯過的路都轉化成為成熟和堅強,那個時候你才有資格去闖世界,才能面對你嚮往的遠方。」
每個人都會面臨失敗,失敗的機率不是50%,其實是100%。不同的是,人們如人可對待失敗。有人繼續努力,有的人選擇了放棄,這才有了不同的結局。景老師讓高加林繼續磨礪自己、堅持努力,足夠成熟的時候,那個未來一定會來。
可高加林還是很迷茫:「那我應該堅持啥?」
又是景老師一語點破:「文學啊!文學創作就是你的使命。」
所謂人生導師,就是給一個人指明人生方向之人,景老師當之無愧。因為他信了景老師這番話,高加林才繼續堅持寫作,獲得了文學類大獎,這才遇到他第二個貴人陳方明。
陳方明當年來高家村做調研時認識高加林的,那時他約加林上海再加遇,沒想到一語成真。
陳方明毫無保留地為高加林出謀劃劃策,讓他也去考記者。
陳方明這個貴人的人設,充分說明了一個人的人生處於關鍵時刻,視野和信息有多重要。
高加林根本不知道「人才流動」「公開招聘」這些新政策,陳方明的分享,於他無異於「久旱之地逢甘霖」。
但是加林仍不敢置信:
「我是農村戶口、沒有單位,不是上海人,也可以考嗎?」
陳方明再次明明白白堅定他的信心:「當然,只看你有沒有真才實學」。
在考報社這件事上,除了陳方明起到了大作用,林總編也功不可沒。
學歷低和農村戶口,讓報社其它領導對高加林不看好,但林總編偏偏愛才如命——反而因為高加林的 「低」,看到了他的進取和潛質,力主他進入報社。
(唉,這真的讓小編想到早年當記者時,也遇到過這樣的一位姓孫的總編,他因為看好我考卷中最後的一篇文章,增加了一個錄取名額,讓我在2002年走入報社,成為一名記者。10年的記者路,也改變了我的人生……)
人生當中的貴人,除了幫你指明方向、鋪平道路,更重要的是,他會堅定你前行的信心和努力的決心,並在你最寒冷時給你溫暖。
高加林遇到的小麵館老闆姚阿姨,就給了他這樣的溫暖。一個「土包子」初到上海,即陌生又害怕,是姚阿姨的熱心和關心,讓他感受到上海的煙火氣,上海也成了一個親切的地方。
況且如果沒有姚阿姨給他送信,高加林可能真的會錯過報社錄取。姚阿姨拿著錄取通知書急火火地到旅店找他的樣子,讓人感動。
當你的世界中,出現了這樣一個「陌生人」,他願意以一顆純良之心無私地為你著急、關愛著你,他瞬間就能把整個世界點亮。
從客觀的角度講,高明樓害了高加林,也折磨了高雙星——他讓自己的兒子成了罪人,一輩子受到良心的譴責。
但是,事情總是有兩面性,沒有高明樓的這個「缺德決定」,他可能永遠沒有機會來到大城市,過上現在這樣「大學老師+迎娶本地女」的生活。
為了讓兒子留在上海,高明樓承擔了一切,包括兒子結婚沒邀請他,他也沒有怨言。
只要讓兒子走出「土坷垃」,他死了也甘心。
我們可以譴責高雙星「偷走了加林的人生」,也可以罵「高明樓的惡」,但對於高明樓對孩子的愛卻不能否定,人性和道德的天平永遠無法平衡。
嚴格來講,高明樓就是高雙星的第一個貴人。
高雙星第二個貴人,也是他的親人,他的妻子陳秀禮。
秀禮出現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幫雙星付帳,這大概也暗示著,未來她得為雙星的欺騙「埋單」。
對於雙星農村人的身份,秀禮從來沒有歧視和質疑,反而從心底里同情他、信任他、欣賞他、尊重他。
高雙星何其有幸娶到陳秀禮?是陳秀禮,讓他嘗到愛情的滋味,讓他學會規劃自己的事業和學業,是陳秀禮給他奮鬥的動力,讓他能立業成家。
雖然雙星冒名頂替的真相被揭露後,秀禮可能會與他離婚,但雙星過去這一段人生經歷,卻足以溫暖慰籍他的餘生了。
劉巧珍能在人生的末路遇上付阿婆,是她不幸人生的「聖光」,也是對觀眾的救贖。
巧珍太苦了,她以赤子之心待高加林卻被加林拋棄,當她去過「匹配自己的人生」,女兒又生怪病,丈夫馬栓出車禍死亡。
好在好在,此時她遇到了付阿婆。
付阿婆其實和巧珍是很像的人,她以赤子之心對待外地逃婚出來的保姆,替她治病、教她識了字,幫她成家,甚至生了三個孩子後,還擠在付阿婆的家裡生活。
可是,文革期間,這個保姆恩將仇報,帶人來抄了付阿婆家(估計是想搶房產),還打斷了付阿婆先生的腰。後來付阿婆的先生、兒子先後去世……這些過去都是阿婆心中難以平復的痛,所以才把心上了鎖,表現得很苛刻,成了別人眼中的「怪人」。
巧珍的到來,讓付阿婆把「心鎖」打開了,她發現,巧珍和她是一樣的人——她們美好、善良、深情仿佛在這個世界上無人可知,無人可懂,無人可承載。
她們對人有超乎尋常的信任,她們金子一般的善良在普通人當中也不多見,因此才會「木秀於林,必被風吹。」
相似的心、相似的遭遇,讓這對隔輩人產生了「母女情」,所以付阿婆去世後,才願意把房子留給巧珍——大概對付阿婆來說,巧珍就是她生命的延續,付阿婆願意看到巧珍幸福。
巧珍呢?也從付阿婆身上得到了力量。
如果說,馬栓給了她如珍似寶的尊重、瑩瑩給了她繼續活下去的希望,那付阿婆則教會了她如何堅強而美麗的活著。讓巧珍相信,善良的人終會有最好的回報。更讓巧珍在一定程度上參透了生死。
因為付阿婆這個貴人的「加持」,巧珍的物質財富和精神境界雙豐收,成為《人生之路》里最早實現了經濟獨立和事業獨立的角色。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再回頭看巧珍的成長之路,會發現,她原本就是幾位男女主當中最為優秀的——
當年高加林還虛榮,不腳踏實地時,巧珍早就接受了不公命運,當起家裡的頂樑柱,供妹妹上學、開起了拖拉機——她內心敦厚、善良。
當黃亞萍從別人的手裡搶愛人、兩次拋棄高加林時,她卻願意為了高加林的前途,扔掉紗巾、主動放手。——她的格局更大。
當高雙星偷著別人的人生,小心翼翼地為留在上海讓爹受委屈時,巧珍卻安慰著馬栓「自己是最幸福的人」,開導著付阿婆「咱只想著當下過好」。——她更通透,不為物所累,活得自由自在。
所以,巧珍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她能成為《人生之路》里人生最大的贏家,是因為她本身就是本劇中,最有力量的人。
她是自己的最大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