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捨命」培養,35歲才紅,上完春晚婚姻破裂,如今卻活成女人最好的模樣?

2023-09-16     淘漉音樂

原標題:母親「捨命」培養,35歲才紅,上完春晚婚姻破裂,如今卻活成女人最好的模樣?

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一首《回娘家》席捲全國。

「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後還背著個胖娃娃呀」

第二天就成了人們的口頭禪。

這首充滿喜氣的歌,由當時已經是流行樂壇引領者的朱明瑛演唱。

朱明瑛成了家喻戶曉的歌星。

然而這首歌帶來的喜氣並沒有帶到她的家庭中。

下台之後,丈夫提出了離婚,兩人沒有爭吵,她坐在丈夫的自行車后座上,一起去了民政局,領了離婚證。

孩子給了丈夫,朱明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她要出國留學。

朱明瑛本是東方歌舞團的學員,碰到特殊時期,到鄉下種地,荒廢了一個舞蹈演員最好的十年。

但在下鄉期間沒有失去對舞台對音樂的熱愛。

一次,東方歌舞團給周總理表演,周總理看完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們要好好學外語,要認識到,你們不僅是藝術家,而且是外交家,通過你們,和亞非拉人民交流文化藝術,加強人民之間的友誼。

這句話深深刻在了朱明瑛心裡。

那時她已經成家,年齡也不小了。

她還是決定要學習外語,學習外國文藝的精髓,為國內藝術帶來新鮮血液,也要把中國傳統藝術發揚出去。

下鄉回來後,她繼續在歌舞團工作,一個月工資只有40塊。

要養活兒子還要贍養老人。

她只能報郊區的英語班,那裡的英語班便宜。

每天朱明瑛要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去學習,再坐一個小時的車回來。

從ABCD學起,她不能耽誤時間,只能比別人更努力。

為了養活家,她還要再干一份跳舞的工作,跳非洲舞需要化很濃的妝,跳完根本來不及卸妝就要去接兒子。

兒子總是幼兒園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小朋友。

丈夫工作也很忙,有時候她就帶著兒子一起去。

把兒子放在後台的燈架子裡,那裡會暖和一點。

家裡沒什麼錢,演出結束後只能帶兒子喝一碗便宜的羊碎湯。

朱明瑛看著懂事的兒子不禁潸然淚下。

身邊的人都說她找罪受,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堅持什麼。

不久之後,朱明瑛學會了3000個基礎詞彙。

她在家附近報了個口語班,學習口語。

還找了個聲樂老師學習唱歌,她悟性高,模仿能力強,肯吃苦,老師經常誇獎她。

那時候人們都在聽樣板戲。

朱明瑛出現了。

1979年,上級領導審查東方歌舞團,朱明瑛毛遂自薦。

領導嘲諷她:你要是能跳,我都能去聯合國打報告。

朱明瑛沒有在意,她準備了太久。

朱明瑛上台表演了排練的曲目,一鳴驚人。

從一個「年歲已高」的邊緣舞者,變成了首席歌唱演員。

朱明瑛成了當紅歌星,唱了許多影視金曲。

也有很多人詬病朱明瑛,還被音樂家協會拒之於門外,說她唱得低俗不正派,她看得很淡然:與其生氣不如自己爭氣。

她更加努力練習。

1984年,一首《回娘家》風靡全國,之後《大海啊故鄉》讓更多人知道了朱明瑛。

上台前,團里沒有什麼像樣的演出服,那時許多港星已經登上過舞台,穿著打扮都非常的時尚。

朱明瑛翻來選去只有一件黃色的毛衣還不錯,她又自行改造,在黃色毛衣上別了一朵紅色絨花,特別吸引人。

這一裝扮,春晚後迅速成為潮流。

眼看事業走到了高峰期。

朱明瑛選擇出國留學。

她覺得自己知之甚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她更記得總理對他們的教誨。

兒子留給了丈夫,自己一人奔赴美國。

伯克利音樂學院的學費要750元,朱明瑛沒有什麼存款,只能在美國刷盤子打工賺錢,一天要打四份工來維持生活。

她不懂美國的生活文化,交到手裡的書籍像天書一般。

在整個課堂上她是年齡最大的。

很少有人像她一樣,36歲還遠走他鄉求學。

她沒什麼比別人強的。

只有股子拼勁。

朱明瑛埋頭苦讀,從學習口語開始到專業知識,逐個攻克,到了期末得到了全A的成績。

並始終是第一,拿著全額獎學金。

上完課,凌晨一點還在餐館打工,深夜最好的時光是兒子的一通電話。

也是她最心痛的時刻。

兒子問她:媽媽你什麼時候來接我?

她總說:很快了,很快媽媽就把你接來。

每逢過年,她都不敢給兒子打去電話,生怕自己的孤獨驚擾了兒子的快樂。

終於學業有成之後,她把兒子接到了自己身邊,還指導兒子考上了伯克利音樂學院。

朱明瑛的堅韌,甚至是「狠」,與她的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母親帶著她再嫁。

母親是一名歌唱演員,朱明瑛的音樂啟蒙老師就是母親。

從小就有把好嗓子,家裡來客人總要表演一段,有時候還會自己自創歌曲。

母親看朱明瑛如此有天賦,便把她送到了專業學校學習,還帶著她到處面試參加比賽。

母親是個見過大世面的女人,很多事情都是母親講給朱明瑛聽的。

即便是再嫁,母親更多時候也是依靠自己。

後來,由於工作原因,母親被調到了北京,朱明瑛幾個姐妹也跟著母親去了。

到了北京母親不幸被查出身體里有顆毒瘤。

母親誰也沒告訴,繼續帶著朱明瑛奔走學習。

她第一次報的是中國舞蹈學校,可她在老家學習的專業知識太差了,老師說她太硬,便被淘汰了。

母親不放棄,繼續帶著朱明瑛練習,把練功當作頭等大事,朱明瑛也為此吃了不少苦頭。

一年之後,母親再次帶著朱明瑛來到了考場外,

當年報考舞蹈學院的學生有三萬多個,朱明瑛手裡緊緊攥著兩萬多號的號碼牌等待。

母親的身體每況愈下,支撐著與她在考場外等待。

這場考試最後只招收了7個人,其中就有朱明瑛。

朱明瑛考入理想的學校,母親的病也瞞不住了。

母親對她說:一定要有出息,要有自己的事業。

這句話,朱明瑛一直記在心裡。

後來,在一次採訪中,朱明瑛說:母親是捨命在陪我考試。

這不僅僅是她自己的事業,也是母親的「生命」。

學業有成後,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哈佛商學院的理事蘇賓先生,他非常欣賞朱明瑛的精神,邀請她進入格爾曼德集團,這家金融公司,資金雄厚,給朱明瑛開出了7萬美金的年薪。

打動朱明瑛的還有一點,蘇賓先生去過陪同尼克森總統訪華過,對中國很了解,她很激動。

還有,她想給兒子更好的生活。

朱明瑛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跨界。

她不怕吃苦,做事果決,很快混出了名堂。

兒子像她,喜歡音樂,寧可一周只吃方便麵也要攢錢買唱片。

她將兒子培養進伯克利。

這時國內正處於改革開放新時期,需要賢能,她毅然放棄高薪工作,回到了國內。

朱明瑛在有眾多國際公司參與的激烈競爭中,一舉拿下了這個全套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的重大項目,而且將原來的85萬美元的談判底價,降到了44萬美元,為國家節省了41萬美元的外匯。

之後還成立了藝術學院,為國家培養藝術人才。

朱明瑛已經不站在舞台上了,但舞台上熠熠閃光的明星總有她種下的希望。

她從沒有為任何人停下過自己的腳步,自始至終,在任何時代,她永遠是獨立女性。

她強悍,有內驅力,有信仰。

沒有人可以為女性設限,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679cabb1111e80051a25ce40dcaa6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