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不攏就別談!歐盟新「外長」上台前,確定4個對手,意在敲打中國?

2024-10-28     藍涇視訊

據環球時報援引路透社報道,即將上任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22日晚在給歐洲議員的一份書面答覆中表示,加強安全必須成為優先事項。她還宣稱,歐盟必須做好準備,應對俄羅斯利用歐盟的開放社會,以及中國「部分地」利用歐盟。卡拉斯是愛沙尼亞前總理,6月被歐盟國家領導人提名為新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11月,歐洲議會將為下一屆歐盟委員會成員舉行聽證會。路透社稱,在聽證會前,卡拉斯回答了歐洲議員們提出的問題。

不難看出,這位歐盟新「外長」這還沒上台呢,就已經開始配合美西方的論調渲染炒作所謂「中俄威脅」了,在其上台後,不排除歐盟在對華問題上會有更過激的言論。有輿論就認為,卡拉斯的表態體現出當前歐盟受美國的影響越來越大,一邊把中國往安全威脅方向塑造,一邊把中國和其他歐盟認為越來越敵對的國家捆綁成一個集團。如果這一趨勢繼續,這會讓本就已經遭受不必要衝擊的中歐關係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尤其是在輿論環境中。

這新領導人可不是一般人,她叫卡拉斯,是愛沙尼亞的前總理,這履歷看著就挺唬人的。這卡拉斯一上任就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上來就直言不諱地表示歐盟必須把加強安全作為優先事項,還特彆強調了「中俄威脅」。這卡拉斯咋說呢,可能是剛上任有點興奮,說話也比較直白,但這「中俄威脅」一說,就有點兒像我們重慶人說的「吃火鍋,喊燙」,喊得是挺響亮,但真要細究起來,就有點兒「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了。

博雷利的言論,可以說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至於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他即將卸任,自然什麼都敢說。之前一直對俄羅斯言辭激烈,是政治需求,是他作為歐盟外長必須表明的立場,現在沒有了職務方面的壓力,就需要說一些實話。畢竟都看得出來,烏克蘭沒有獲勝的路線,也沒有獲勝的前景,繼續高喊著「戰勝俄羅斯」,只會讓自己淪為笑柄,所以需要把立場收一收,畢竟烏克蘭現在都開始嚷嚷著談判了,萬一美國那邊特朗普當選,就更不太可能繼續打下去了。

據央視新聞消息,近日,歐盟就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為期五年的反補貼稅舉行投票。歐盟委員會發布的聲明顯示,投票中歐委會對中國進口純電動汽車徵收關稅的提議獲得了歐盟成員國的必要支持。聲明說,歐盟和中國將繼續努力探索替代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必須完全符合世貿組織規定、能夠充分解決委員會調查所確定的損害性補貼、並且可監控和可執行。

歐盟這幾年看著中國電動汽車發展得風生水起,心裡那叫一個羨慕嫉妒恨啊!眼看著自家汽車工業被中國品牌「卷」得不行,就開始琢磨著怎麼「限制」一下中國電動車的「囂張氣焰」。於是乎,他們祭出了「反補貼」這杆大旗,說是中國政府補貼電動車企業,導致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價格更低,對歐洲車企不公平。這邏輯乍一聽好像挺有道理,但仔細一琢磨,就有點站不住腳了。中國政府補貼新能源汽車產業,是為了推動產業發展和環保轉型,這跟歐洲各國補貼自家農業有什麼區別?

德國作為汽車生產大國,第一時間對這一決策表達了反對意見,有人說,德國可不僅僅是關心自己車企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他們也看到了中國電動車市場潛移默化中對全球市場形成的影響,可別忘了,大家都是「地球村」里的居民,這種貿易摩擦勢必讓所有國家都有「看熱鬧」的風險,可見,德國雖是反對,卻也不敢輕易站隊。再說中國,面對歐盟的強硬態度,咱們可不能一直「忍氣吞聲」,早些年,中國電動車在技術、設計、製造各個環節都在不斷進步。

其實歐洲多家車企心裡明白著呢,他們願與中國加強合作,因為中國電動汽車技術厲害,市場前景廣闊。他們可不想因為歐方這錯誤決定,錯失大好機會。現在這局面,歐方是騎虎難下。內部吵成一鍋粥,未來一個月或許還有政策調整的機會,但事態發展仍存變數。咱就等著看他們怎麼收場!。中方企業也不含糊,多家企業把眼光投向新興市場。像 BYD 就在巴方建工廠,這步子邁得穩當,不受歐方影響。

這場始於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的貿易風波,已經演變成一場複雜的國際博弈。10個投贊成票的歐盟國家,本想藉此保護自身利益,卻可能成為中國反制措施的主要目標。這場「以牙還牙」的較量,讓人不禁想起那句古老的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場貿易爭端的結局如何,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在國際貿易的棋局中,每一步都需要慎之又慎。畢竟,今天的「贏家」,很可能成為明天的「輸家」,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或許最好的態度就是保持關注,靜觀其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64042704774d5ba20c95edbfc3eab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