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三號火星採樣地點確定!兩大平原成首選,其地科學探測價值高

2024-09-11   科普大世界

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表面環境和地球最為相似的星球,被公認為未來人類移民的首選地,因此世界各航天大國都熱衷於探索火星。而我國已經實施過天問一號探測器火星著陸探測計劃,下一步將實施天問三號火星採樣返回任務。

根據天問三號火星探測任務總師劉繼忠在今年9月5日在第二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主論壇上透露的信息,會上天問三號任務總設計師劉繼忠介紹了我國天問三號任務的最新情況——計劃在2028年前後實施兩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取樣返回地球的目標。

那麼天問三號將會在火星的什麼地方著陸並取樣呢?劉繼忠總師在之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說了,他表示:經過充分論證,天問三號探測器已在火星克律塞平原和烏托邦平原初步選定了候選著陸點。

這兩個平原都位於火星的北半球,為什麼要選擇它們作為天問三號的著陸和取樣地點呢,我們先看一下這兩個平原的信息:

一、克律塞平原(Chryse Planitia)

克律塞平原(也譯作克里斯平原)是火星北半球一個引人注目的平原地帶,位於水手號峽谷和珍珠台地的北面,其直徑約1600公里,相較於火星的其他平原而言,規模適中。這一區域的地質特徵表明,它很可能是一個古老的撞擊坑,擁有與月海類似的地質構造。

克律塞平原的地勢相對較低,低於火星大地水準面約2.5公里,其表面之下很可能存在足量的水冰,而且這種低洼且平坦的地勢在火星探測器著陸時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減少著陸過程中的風險。

此外,克律塞平原的地質構造豐富,可能蘊藏著火星早期歷史的寶貴信息。通過對其岩石和土壤樣本的分析,科學家有望揭示火星的氣候變化、地質演化以及可能存在的生命跡象等重要科學問題。

二、烏托邦平原(Utopia Planitia)

烏托邦平原是火星上最大的平原,直徑高達3200至3300公里,總面積在1,000萬平方公里以上,比地球上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還要大出數百萬平方公里。這一廣袤的平原地帶向來是人類火星探測任務的重點關注區域,我國的天問一號就是選擇這一平原東南部某地作為著陸地點的。

天文學家認為,烏托邦平原的形成與火星早期的巨大撞擊事件密切相關,這次撞擊塑造了火星表面的這一顯著特徵。

烏托邦平原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其可能的水冰儲量。根據最新的科學探測結果,烏托邦平原的淺表底層下方存在大量的地下水冰,這些水冰的存在為火星上存在或曾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時,這些水冰也為未來火星探測任務提供了潛在的資源,例如,可以作為太空人的飲用水或製造燃料的原材料。

因此綜合來看,天問三號火星取樣返回任務選擇這兩個平原作為著陸和取樣地點是有著很多好處和便利性的,可歸納為如下兩點:

1,工程實施可行性:

克律塞平原和烏托邦平原均相對平坦開闊,地勢較低,有利於火星探測器的安全著陸,減少了探測器在著陸過程中撞擊山體或巨石遭受損壞的風險。

2,科學探測價值高:

這兩個平原的地質特徵豐富多樣,下面都可能有足量的水冰,但選擇在這裡著陸的取樣,也不只是這裡易找水,也是因為這裡可能保存著火星早期歷史的珍貴信息。通過對這些區域的岩石和土壤樣本進行深入分析,科學家有望揭示火星的氣候演化、地質變遷以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等重大科學問題。

因此,克律塞平原和烏托邦平原正是憑藉其獨特的地理和地質特徵以及潛在的科學價值,成為了我國天問三號火星採樣返回任務的重要候選著陸點的,希望屆時我們能在這裡得到不一樣的收穫。

消息來源:環球網9月10 日報道《天問三號預計2028年前後發射,將實施火星取樣返回

天問三號火星採樣將由兩發胖五完成,40天內先後出發,取樣後對接

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回來了!在軌268天,它都做了什麼?

奇觀!湖北黃石現「鳳舞九天」毛捲雲,宛如鳳凰展翅!怎樣形成的

我國「口袋太陽」正在非洲「消滅蠟燭」!使用一年僅需一美元

真正的水球!韋伯望遠鏡發現一顆「海洋行星」,水量是地球數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