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B肝疫苗為何還會患病?是否終生有效?有抗體就不會得肝癌?

2022-04-12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注射B肝疫苗為何還會患病?是否終生有效?有抗體就不會得肝癌?

前一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是一個5年級的小學生患了B肝,家長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孩子小時候按照規定接種了B肝疫苗,而且是完成了3針的接種,怎麼會患病,覺得是不是疫苗效果問題。

我國主要是從1992年開始對新生嬰幼兒開始接種B肝疫苗的,因B肝疫苗全面接種,之後出生的兒童,B肝攜帶率出現了大幅下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有較高比例走向肝硬化、肝癌的進程,B肝疫苗從預防B型肝炎病毒感染著手,也讓兒童到成人患肝癌的風險明顯降低,也就是說接種疫苗是有益有效的。

那麼,為什麼仍有兒童打了疫苗卻無效呢?其中包括了個人因素和疫苗的限制。國內有一項研究資料,分析注射疫苗後多名出現肝癌的兒童情況,發現這些兒童的母親大多數是B肝病毒攜帶者,這些風險人群很可能在生產過程中,因新生兒直接接觸大量帶有病毒的血液,造成垂直感染,甚至有科學家懷疑,這些母親可能在懷孕過程中就把病毒傳染給腹中胎兒。

母親病毒活躍,兒童容易出現接種失敗

根據統計,如果按照疫苗接種政策,如果母親屬B肝病毒攜帶者,且病毒量極高、或病毒處活躍期(e抗原陽性),這些高危群體媽媽生下的孩子,由於已先接觸B肝病毒或遭到感染,大約有5%-10%接種B肝疫苗可能失敗,即打了疫苗卻仍然變成攜帶B肝病毒;另外,接受器官移植、透析、化療等重症患者或感染愛滋病毒的孩子,因免疫系統不全,也可能打了疫苗後,免疫系統沒有正常工作,沒有產生反應,導致接種無效;另有極少數人因帶有特殊的HLA(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型,也可能對疫苗不產生任何反應。

高危B肝產婦新生兒接種,失敗率約1成

一般人有3%-4%接種失敗率,B肝攜帶者、e抗原陽性,體內病毒量偏高的母親產下的新生兒接種失敗率達10%,因此,不少B肝攜帶者媽媽認為,如果采剖腹產或不直接喂母乳,是否能降低新生兒感染率及B肝疫苗接種失敗率?

醫學界認為,以剖腹產取代在產程中接觸大量母體血液的自然生產,對於減少新生兒B肝垂直感染可能有幫助;而B肝病毒攜帶的媽媽為降低新生兒感染率拒絕哺乳則大可不必。研究發現,乳汁中所含的病毒量僅是血清的100萬分之1,而且B肝病毒並非經口傳染,再加上嬰兒出生即打疫苗,這些母親可以安心喂奶。

接種B肝疫苗非終生有效,抗體消失仍可能有防護力

另外,疫苗本身也不是百分之百有效,根據打B肝疫苗經驗發現,疫苗接種有效率約高達96%至97%,即僅有少數正常人打了疫苗未如預期產生抗體;目前接種的B肝疫苗是取B型肝炎病毒片段,讓人體產生保護性抗體,如果日後病毒進入人體後,由於免疫系統已可辨識病毒,即會對病毒發動攻擊,讓人不至於遭到感染,這就是抗體的作用。

B肝疫苗並非終生有效,由於B肝疫苗半衰期約10年,也就是說B肝疫苗接種10年後,約半數接種者體內已測不到抗體,但是,沒有抗體是否意味B肝疫苗保護力已消失?

B肝疫苗抗體可能隨著年紀增長而遞減,甚至低到測不到的地步,但檢測無抗體未必等同喪失保護能力。另外,由於B肝疫苗接種會讓人體免疫系統對肝炎病毒產生記憶,這種記憶很容易再被喚醒,研究發現,如果對B肝抗體已消失的人補接種1劑B肝疫苗,大多數接種者體內抗體效價立即升高,顯示免疫系統對病毒記憶仍在,抗體消失的人未必等同於一張白紙,多數人並未對B肝病毒完全失去免疫力。

如果B肝疫苗抗體可能隨時間消逝遞減,兒童是否需全面檢測抗體,以便找出接種失敗者追加疫苗,把B肝防護漏洞補起來?

針對B肝疫苗的保護效力及抗體反應,目前認為僅限B肝攜帶者、e抗原陽性等高危母親所生的小孩,由於接種失敗率較高,有必要檢測B肝攜帶者者產下的小孩是否產生抗體,跟蹤檢查下一代是否攜帶B肝病毒,避免影響肝功能,甚至演變成肝癌。

一般兒童無須全面追加疫苗

如果檢測發現,打完3劑B肝疫苗未產生抗體,針對這些媽媽所生的小孩,醫生會建議再追加1次,待1個月後抽血檢測抗體是否產生;如果補種1劑後仍未產生抗體,則有可能建議再重打一輪3劑疫苗,以確保抗體順利產生。

另一方面,接種B肝疫苗形成的免疫力,雖可能因時間久抗體效價降低到無法檢出程度,但細胞免疫力並未消失,一般認為曾經接受完整3劑B肝疫苗注射,數年後如果檢驗其表面抗體為陰性,除特定高危兒童外,現階段並不建議所有兒童全面再補加1劑疫苗。

兒童肝癌9成5與B肝有關

我國兒童肝癌和B型肝炎感染相關,B肝疫苗接種成效直接影響兒童肝癌防治,雖然兒童肝癌發病率已經大幅減少,但仍有部分兒童躲不過肝癌。因此,一旦發現兒童感染B型肝炎,後續跟蹤檢查十分重要,B肝病毒攜帶者的兒童應每半年至1年接受1次抽血檢查,檢測肝功能是否正常、甲胎蛋白是否偏高,以及腹部超聲波檢查,可以早發現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兒童肝癌症狀和成人相似,包括腹脹、腸胃不適、腹部摸到硬塊、食欲不振、易倦怠等;腫瘤能否早期切除,與肝癌預後有絕對關係,可惜兒童肝癌多半發現較晚,多屬較末期的大型肝癌,存活率偏低,要低於成人肝癌。

出生就感染B肝病毒,是否比成年後才感染B肝者易得肝癌?

目前的研究發現,媽媽如果是e抗原陽性的攜帶者,新生兒感染B型肝炎,9成以上會變成B型肝炎攜帶者,可能慢慢走上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進程;但是,成年人感染B型肝炎,僅5%成為攜帶者,因此,一旦兒童感染B型肝炎,後續跟蹤檢查十分重要。

B肝疫苗注射後產生抗體,是否就不會得肝癌?

B肝疫苗注射後,一旦產生抗體,就是對B型肝炎病毒有抵抗力,不會感染B肝,雖然國內7成以上的肝癌患者和B肝炎病毒相關,但是,肝癌病因仍有其他,例如C型肝炎病毒感染,仍可能出現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病變,並不能保證打過B肝疫苗、有B肝抗體者,就一定不會患肝癌。

B肝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一起打嗎?一起打會影響疫苗效價?影響抗體產生嗎?

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已多年,並未發現B肝疫苗與其他疫苗合併接種可能影響疫苗效價或抗體產生的問題。至今未發現因合併接種產生交互作用的臨床案例,因此,家長應該可以放心。

B肝疫苗效價是否需提升?目前醫學界對疫苗效價及抗體提升,有哪些研究方向?

目前接種的B肝疫苗是取B肝病毒的表面抗原片段,接種有效率為96%-97%,為提升疫苗接種率,以色列嘗試增加B肝病毒前表面抗原,發現可使疫苗有效率提升到98%;另外,B肝DNA疫苗也是研究方向,將病毒DNA注入人體,可使接種有效率提高到98%至99%。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31b8e8f67dc4fbf35e26492ce84d7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