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有鱗片的生物是黑市上很受歡迎的商品,儘管加強了保護,但它仍然如此。
穿山甲是一種穴居哺乳動物,看起來像有鱗的食蟻獸,儘管加強了保護,它們仍在以驚人的規模被非法交易。
穿山甲共有八種,在中國傳統習俗中因其藥用價值而備受推崇,但穿山甲的角蛋白鱗片卻毫無藥用價值。
儘管如此,根據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的報告,這種動物的非法貿易並沒有停止。
環保組織注意到了這一點,並敦促各國在這些動物滅絕之前保護它們。
目前,中國將穿山甲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
賣鱗片
2016年,香港從喀麥隆、奈及利亞和加納的偷獵活動中查獲13.4噸穿山甲鱗片。2019年初,香港當局查獲了9噸穿山甲鱗片,據信來自1.4萬隻穿山甲。
僅在2015年至2017年期間,估計就有42萬隻穿山甲被偷獵和販運,其中2300隻整隻穿山甲(活的或的)、7800多噸冷凍穿山甲肉和4.5萬多噸穿山甲鱗片被非法交易。
2010年至2014年間,中國共查獲了2.59噸穿山甲鱗片,相當於近5000隻穿山甲。根據最近的一項估計,目前每年約有20噸穿山甲及其器官在國際上被販運。
加強保護的運動
由於非法貿易,遍布亞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8種穿山甲都在減少。更糟糕的是,大多數穿山甲每年只生一個後代,環保人士警告說,目前穿山甲數量的下降是不可持續的。
由於這一切,像IFAW這樣的保護組織一直在遊說加強對穿山甲的保護,而且他們取得了一些成功。
2016年,負責監管瀕危物種貿易的國際機構《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IES)禁止了兩種穿山甲的商業貿易。就在幾個月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通過了一項類似的措施。截至2020年2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三種穿山甲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兩種為瀕危物種,一種為易危物種。
以其他方式提高人們的意識
人們對大象、犀牛、老虎等大型標誌動物的關注很多,但對穿山甲的關注卻很少。
201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新成立的穿山甲專家小組召開了第一次會議,討論如何保護穿山甲。
該組織的目標之一是通過提高人們對穿山甲困境的認識,讓這種動物看起來更有「魅力」,來減少對穿山甲的需求,這對一個經常被描述為「行走的洋薊」的物種來說可能很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