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龍套,終得影帝,演哭了導演,贏得了觀眾,一個沒爛片的演員

2019-12-03     南方的寶寶588

提起張譯,小編印象最深的是,他在《金星秀》時念的朗誦海子的《春暖花開》,那聲音,如林籟泉韻,超好聽,耳朵會懷孕!

而最初讓我記住張譯的是《士兵突擊》中,班長史今退役淚灑長安街的那個片段。

坐著汽車從夢寐以求的天安門前經過時,穿著軍裝的史今嚼著大白兔奶糖、那一呲牙、一抿嘴,最終扛不住情緒,號啕大哭。嘴裡的糖抵不住心裡的苦,把即將離開部隊的複雜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

《士兵突擊》讓觀眾看到了張譯身上的閃光點,也讓他小火了一把。然而在這之前,作為話劇演員出身的他,跑了將近十年的龍套。


  • 10年的龍套生涯

1978年張譯出生於黑龍江,學生時代兩次報考北京廣播學院落榜,卻意外迷上了演戲,於是他開始了走南闖北考戲劇學院。恰逢北京戰友話劇團學員班招生,1997年20歲的張譯,穿上了軍裝,如願成為了「北京戰友話劇團」的學員。

在學員班,因為長得難看,張譯一直沒戲可演。好不容易輪上一次,卻因為緊張發揮得不好,以失敗告終。領導也不看好他,曾經毫不客氣地評價他不太適合做演員:「你演戲就是個死,就跑跑龍套吧!」彼時的張譯,除了對演戲的熱愛,幾乎一無所有。因而,在將近10年的軍旅生涯,場記、劇務、編劇,跑腿、龍套,張譯什麼都干,他選擇慢慢沉澱,慢慢消化。

在一次在《喬家大院》跑龍套時,導演胡玫問張譯:「你多大了?」張譯:27了。胡玫摸了一下張譯的頭,「男演員,28歲還沒有出來的話,洗洗睡吧。」張譯心裡登時「咯噔」了一下,我這明年可就28了,怎麼還沒一點「出來」的跡象啊。

命運不會辜負一直努力,且不服輸的人。在28歲這年,張譯主動爭取到了《士兵突擊》中的男三號史今一角。《士兵突擊》讓張譯一夜成名,也是張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拍攝電視劇。火的背後,是張譯花了整整10年的日夜辛勤的付出。

  • 混口飯吃,怎麼就這麼難

然而,《士兵突擊》並未讓張譯走上大紅。從北京戰友話劇團轉業之後,一直沒戲可演。為了生活,為了能演戲,張譯不停跑劇組。

他四處找戲演,結果還是處處碰壁。「劇組我跑過,而且一跑就是5年,我一直在給各個劇組送照片和簡歷。如果形象不錯,或許還能混上個跟組演員」。張譯說他平均一天跑一兩個劇組,「到最後,覺得自己就像一條死狗,就這樣混,但還在堅持,只是想用跑劇組這件事來證明我是一個演員。」 張譯回憶起早年跑劇組的經歷,感嘆「混口飯吃,怎麼就那麼難?」

但他始終不拋棄不放棄,他珍惜每一個小角色,細心揣摩,不斷思考和摸索,盡心盡力出演。3年後,張譯迎來了《我的團長我的團》,老實人史今變成了小太爺孟煩了。

知識分子家庭出身,但總愛用損毒的語言的孟煩了,直接戳中眾多觀眾的內心深處,讓「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孟煩了」。孟煩了成功的讓他獲得了當年電視榜「最深入人心電視形象」榮譽。

接下來《生死線》里的何莫修、《北京愛情故事》里貧苦出身後又最終黑化的石小猛等角色,都在他的演繹下充滿了生命力,讓觀眾感到親切。

2013年,張譯和孫儷共同主演都市情感劇《辣媽正傳》。劇中孫儷和張譯的「夫妻檔」充滿小夫妻的小情調小樂趣;劇外,兩人因為該劇認識,經常較真琢磨劇本,反而成了很好的朋友。後來兩人接受魯豫節目採訪時,張譯開玩笑說:「我要是早認識孫儷幾年,也許就沒鄧超什麼份兒了。」

  • 從金雞最佳男配到白玉蘭視帝

2014年,由陳可辛執導的電影《親愛的》上映,張譯憑藉飾演的韓德忠一角獲得了第30屆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是張譯出演影視劇以來,獲得的第一個專業性大獎。

他在鏡頭前形象多變,從小太爺到小男人,從樸素的軍人到土豪父親,當他給角色賦予情感的時候,觀眾能真切地被他所感染,毫無抵抗力。

2017年的《追兇者也》中的殺手董小鳳,《雞毛飛上天》里的陳江河,他對細節的拿捏,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尤其是《雞毛飛上天》更是拿下了白玉蘭獎視帝,有一段被稱之為教科書式的片段就來自他。

10年龍套,終得影帝,演哭了導演,贏得了觀眾,一個沒爛片的演員


他飾演的陳江河和殷桃飾演的駱玉珠八年不見。有一天突然在列車上看到駱玉珠,他不敢相信,驚訝、驚喜、驚詫交集,前後看了一下,緊張的發不出聲音來。調整呼吸後,停頓,平息,嘶啞地喊出「駱、玉、珠」三個字時,嘶啞的叫喊,看得太多觀眾淚目。

從那之後,沒人敢說張譯不會演戲。不少觀眾直呼:雞毛飛上天,簡直太好看,張譯沒有流量,沒有大製作,卻能有這樣的好作品,太厲害了!

從因外貌接不到角色的龍套,到如今的白玉蘭視帝,張譯用了20年將「演員」兩個字,緊握在手中。他說:能拍好戲,能做好演員,是自己的責任。他清楚地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表演方式,而且知道如何去完成最佳的處理。電影《八佰》中他的真情演繹,看哭了管虎導演,深深為張譯的表演感動。

  • 這個人演得特別好

2018年,首部現代化海軍題材電影《紅海行動》全國上映,獲得36億的票房成績。其中,張譯飾演的隊長楊銳無疑是影片一大亮點。在密不透風的動作戲間隙,張譯挖掘出角色的內在潛力,用精湛的表演打動觀眾的心。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張譯在拍攝時因為踩到爆炸後地面的玻璃殘渣,意外滑倒腳踝骨折,路都走不了。當時全劇組都以為要換演員,但張譯堅持下來。導演想給他找一個替身,張譯拒絕。他拖著一條石膏腿,上山下坡,滾來滾去。堅決不用替身,接戲一定要拍完,這是他演戲的標準。

今年國慶檔之後,張譯終於憑藉自己的演技硬實力成功出圈了。他分別主演了電影《攀登者》和《我和我的祖國》中的《相遇》篇,貢獻了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可以說是carry全場,尤其是他在《相遇》中「眼神」,確實讓人不服不行。


《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張譯對於早年的坎坷和龍套生涯毫不諱言,他說:「過去沒有什麼悲慘的,我特別驕傲。我生下來就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家裡沒有背景,父母也不是演員、編劇、導演,一切都是我自己打下的江山,我覺得這很牛。沒什麼丟人的。」


沒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對張譯而言尤其如此。不管身邊的環境多不公,多艱難,張譯,始終沒有放下對表演的渴望。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只要給他舞台,這個相貌平平的演員身上竟爆發出如此強烈的光芒。然而真的要想給張譯賦予一個標籤的話,小編卻想了好久,不知道什麼詞可以形容張譯,半天只想到了一句話:這個人演得特別好。

祝福好演員張譯,越走越遠。

(本文由南方的寶寶588原創,歡迎點贊關注,與您一起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0qI124BMH2_cNUgi9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