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頓巴斯戰役,蘇軍為何48小時就把曼施坦因打求援了?三面受敵

2023-12-10     小愛愛歷史

原標題:二戰頓巴斯戰役,蘇軍為何48小時就把曼施坦因打求援了?三面受敵

曼施坦因被譽為蘇德戰場德軍的智多星,多次挽救德軍於危難之中。但在1943年8月份的第二次頓巴斯戰役中,他率領的南方集團軍群,卻難敵蘇軍西南和南方兩個方面軍的進攻,最終丟掉了德軍極力防禦的頓巴斯重要工業區和能源基地。那麼,同樣是兵力懸殊、德軍處於背水一戰的處境下,曼施坦因使用相同的手段,取得了第三次哈爾科夫的勝利,為什麼在頓巴斯戰役中失靈了呢?

首先,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頓涅茨行動勝利,是蘇軍大意失荊州

大家都知道,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是曼施坦因的巔峰之作,在兵力懸殊戰場環境對德軍極其不利情況下,他反敗為勝,一舉殲滅了蘇軍53個師,取得了哈爾科夫大捷,還為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創造了條件。

曼施坦因為何能有這麼輝煌的成就呢?一方面,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是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繼續戰鬥,蘇軍犯了驕兵必敗的錯誤。本身,1943年11月,德軍統帥部派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群,就是為了應對朱可夫的「天王星」行動計劃的,但他發現保盧斯根本就不想與他合作,德軍的裝甲預備隊又主要確保莫斯科方向的勒熱夫莫德爾集團,他只好撤出史達林格勒戰場,把主要精力放在掩護南線德軍側翼安全上。

但此時,蘇軍卻認為曼施坦因走的是逃跑路線,遂在兵力疲憊和補給不充分的情況下,就發動了收復哈爾科夫的戰鬥。沒想到,曼施坦因採取以退為攻的策略反敗為勝,上演了一曲戰場大反轉。

另一方面,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蘇軍是臨時發動的進攻,對戰局的考慮並不成熟。史達林格勒戰役勝利,對德軍來說,失去的並不是主要裝甲打擊力量,雖然第6集團軍被殲,但有曼施坦因和頓河集團彌補,南線德軍仍然有強大的攻防能力。客觀上,德軍失去了史達林格勒,必須要收回哈爾科夫的重要戰略地位,因此,此戰中,德軍統帥部也給予了曼施坦因強大的裝甲預備隊增援。

從這個層面講,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有蘇軍的麻痹大意失誤,也有德軍強大的裝甲打擊力量作保障。而且,蘇軍是從史達林格勒戰場下來倉促進攻,德軍卻是休整了一個月再來防禦,客觀上是以逸待勞。

其次,第二次頓巴斯戰役,曼施坦因面臨三線作戰,兵力分散難有作為

蘇德戰爭頓巴斯戰役一共有兩次,第一次是1941年9月份發生的,那場戰鬥,蘇德雙方損失都不小,但德軍最終占領了這片工業區。第二次頓巴斯戰役,雖然時間上與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同時進行,但蘇軍統帥部卻是精心部署的。

由於第二次頓巴斯戰役是在庫爾斯克戰役還沒收尾的情況下發生的,蘇軍統帥部有意使三場戰役同時進行。一方面,1943年8月初展開的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是蘇軍有意為發動頓巴斯戰役打的前哨戰,目的就是一石二鳥。這場戰役迫使曼施坦因不僅要面臨庫爾斯克的潰敗,還要面臨哈爾科夫和頓巴斯的取捨。

另一方面,1943年8月13日,正當曼施坦因將裝甲力量派到哈爾科夫時,蘇軍又迅速發動了頓巴斯之戰。這有點像牽制戰的味道。對於曼施坦因三面受敵的情況下,他縱有再多智謀也難有作為,因為此時,他面對的就是兵力短缺和裝甲打擊力量耗盡的困難局面。

雖然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也可以算到庫爾斯克戰役的收尾之戰,但本來兵力就短缺的曼施坦因又損失了15個師,到8月22日結束,他不僅丟掉了哈爾科夫,整個南線集團也不得不全部轉入防禦。

從這個層面講,蘇德戰爭經過1943年史達林格勒和庫爾斯克兩場大戰的較量,德軍基本上喪失了發動較大進攻的能力。而此時,德軍在中線和北線的兵力也只能自保,曼施坦因想打贏頓巴斯戰役困難太多。

再次,同樣的防禦作戰,曼施坦因錯過關鍵的48小時,蘇軍後來居上

第二次頓巴斯戰役,是第聶伯河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收復頓巴斯工業區,蘇軍勢在必得。正因為頓巴斯是重要的煤炭和冶金基地,收復這裡也就切斷了德軍的能源補給渠道。

為了打好這一仗,早在庫爾斯克激戰時,蘇軍就拿出了計劃。參加頓巴斯戰鬥的蘇軍共有兩個方面軍,11個合成集團軍、2個空軍集團軍、1個坦克軍、3個機械化軍和1個騎兵軍,約105萬人;各種火炮2.1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275輛,作戰飛機1400架,還有亞速海艦隊和游擊隊配合。僅從數量上說,蘇軍做了充分的準備。

與強大的蘇軍進攻集團相比,德軍在頓巴斯地區的防禦顯得力不從心。曼施坦因在應付哈爾科夫和頓巴斯兩個戰場的同時,將重新組建的第6集團軍和馬肯森第1裝甲集團約40萬人用於防禦正面,加上後續補充的兵力,總員額也只有54萬人左右。在人數上,德軍只有蘇軍的一半。

由於曼施坦因部署的是馬肯森集團從北向南防禦,第6集團軍從南向北防禦,蘇軍在華西列夫斯基總指揮下,率先在北面發動了進攻,主要目的是先把馬肯森集團打掉,兩天後才在南線發動對第6集團軍的進攻,客觀上,這裡面就有48個小時的時差,但曼施坦因並沒利用好這關鍵的48小時。

一方面,曼施坦因錯過了北線蘇軍裝甲進攻滯緩的大好時機。8月16日蘇軍北線集團發起進攻後,方面軍裝甲兵司令沃羅赫中將被流彈打死,第1近衛機械化軍又不想進攻,如果此時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能發動一場反突擊,情況就會發生一些轉變。

另一方面,蘇軍南線進攻戰鬥比北線晚48小時,僅8月18日1天時間,德軍第6集團軍就被攔腰截斷,德軍失敗就此展開。由於這48小時的突變,致使德軍進攻集團面臨覆滅的危險,曼施坦因才稱其為「空前的危機」,緊急請求撤離戰場。

總結:頓巴斯戰役,蘇德雙方激戰40晝夜,曼施坦因損失13個師,內2個坦克師。在增援無果情況下,不得不於9月22日撤出戰鬥。雖然曼施坦因對此戰也有總結,沒有利用好這48小時卻成為一大遺憾。此戰後,他率領的南方集團軍群元氣大傷,此後在東線戰果平平,1944年3月,因撤與守問題被解職。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

精彩推薦:二戰德米揚斯克戰役,骷髏師揚名,是265架飛機387名飛行員換來的

二戰莫斯科戰役後,蘇軍為何向西反攻受阻?作戰半徑只有200公里

二戰法國戰役,號稱300萬陸軍強國為何投降?閃擊戰的試驗場

二戰市場花園行動,蒙哥馬利敗給莫德爾,是準備不足還是指揮不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06d411488863059ac2833f00e01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