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兩歲還不會說話?錯誤的喂養方式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2019-07-22     蝸牛說營養

文/蝸牛爬泰山

老話說嘴跟著腿,意思是說,會走的時候就會說話了,可是如果寶寶到了一歲半、兩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難免讓父母們疑神疑鬼,小琪的寶寶就是這個情況。

碩士畢業的小琪結婚晚,36歲才有了自己的寶寶,面對遲到的寶寶,家人們百般寵愛。

一直到了兩歲,寶寶甚至連基本的爸爸媽媽還說不很清楚,這讓家裡人慌了神。

會不會是個啞巴?智力不會出了問題吧?我們兩口子都是高學歷,寶寶不可能有什麼缺陷吧?

之前看過醫生,醫生說多給寶寶說話就好了,但是直到兩歲都沒有起色,小琪再也不能淡定了,找了位知名專家,專家直接說了句:你的愛有點多餘了。

這讓小琪的心一下子崩潰了……

原來,在寶寶四個月的時候已經添加了輔食,家裡人怕寶寶噎著,一直喂流食,直到一歲半,都在給寶寶吃用料理機打的很細的食物。

當時我問小琪,為什麼要把食物打的這麼細呢?她說:料理機廣告上說了,深層破壁技術,打的細了孩子好吸收啊!

她的回答讓我很震驚,原來這麼高學歷的人,在寶寶喂養方面卻是個菜鳥。

吃的食物和寶寶語言發展有什麼關係呢?

很多家長怕寶寶消化不良,會把食物弄的很碎,要知道,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寶寶的咀嚼能力也會不斷增強,如果單純給他吃稀軟的東西,寶寶沒有機會去咀嚼,口腔肌肉群就得不到有效鍛鍊,從而導致口腔肌肉群無力,影響到語言發展。

除了口腔肌肉,寶寶的腸胃也需要鍛鍊

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軟爛的食物的確更有利於寶寶吸收,但是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如果還在保持原有的喂養當,除了不能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外,還不能夠有效的鍛鍊到腸胃的消化能力。

正常情況下,食物進去口腔後會通過咀嚼作用把食物碎成小塊,進入胃以後,在胃中消化酶的作用下,把食物磨成更小的顆粒,等到到了腸道,就變成更小的微粒了。

如果代替腸胃直接把食物加工的非常精細,的確是有利於吸收,但也犧牲掉了腸胃得消化能力,你把腸胃應該做的事都做了,長此以往,腸胃就會越來越懶,萬一哪天要讓它們使出真本事了,他們還還沒有能力去承擔,引起胃疼、腹瀉、消化不良。

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長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食物不夠精細造成的,又回到了努力加工食物的過程,進入到了一個死循環中。

太晚增加輔食也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

過晚添加輔食,同樣不能及時鍛鍊到寶寶的口腔肌肉群,另外,寶寶所需的營養不能及時得到滿足,會造成營養不良的發生。

有研究表明,出生17~26周的寶寶對食物的味道很感興趣,出生26~45周的寶寶對不同種類的食物比較很興趣。

過晚添加輔食還會導致寶寶不願意接受新食物,造成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母乳雖然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但也不是萬能的食物,適應寶寶身體生長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蝸牛有話說:現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父母當成掌上明珠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連吃飯都要幫孩子"嚼好了",和老一輩人把饅頭嚼好了直接嘴對嘴喂給孩子的做法還有什麼區別呢?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但這種的愛的確有點多餘了,有時候,放手也是一種愛。

我是蝸牛爬泰山,在養育的過程,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我會盡最大努力,在營養學的角度給您最合理的建議,幫您解決養育道路上的困惑和焦慮。

關注"蝸牛說營養",棘手的母嬰問題隨時幫您解決,科學的營養知識隨時傳遞。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vnOKWwBmyVoG_1Z9EP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