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熱搜第一名是這麼一條新聞:一名56歲的男子在1月23日早上與一名確診患者,在同一攤位有過約15秒的近距離共同駐留,且兩人均未佩戴口罩。2月4日,該名男子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很多網友在下面表達了自己的恐慌,說自己再也不敢出門買菜了,再結合之前一名外賣小哥確診的新聞,另一種「食品安全」似乎成了問題。
首先,樂觀點講這不能算太壞的消息,起碼不是帶了口罩仍被感染了。
其次,是否是被短暫共同駐留的這個人傳染的還不好說。
該名男子曾在1月23,24號頻繁外出 ——
圖片來自「健康江北」公眾號
而且追溯時很大程度還是要靠回憶,「記不清」是正常且常見的。讓你現在回想那個時候你接觸過哪些人,恐怕你也不能挨個數過來(宅在家裡的除外)。另外,飛沫中的病毒從人體出來後會很快沉降,不會在空氣中漂浮。所以,菜還是能買的,最根本的還是要科學認識,正確防護。
出門戴口罩:戴口罩的作用大小其實和你所處的環境有關,從我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角度來講,我還是建議有的戴就要戴。尤其要注意的是,戴口罩之前要確保手是乾淨衛生的。戴好之後認真捏緊鼻樑處,保證口罩貼合面部,摘的時候也不要觸摸前部。
儘量減少接觸:不管是「北歐式排隊」還是「牙籤按電梯」,特殊時期,距離產生的不僅是美還有安全。買菜的時候也可以等等,前面買完再上前,和別人儘量距離遠一些,至少1米以上。如果發現有咳嗽、打噴嚏的人更要遠離。注意!到家洗手前都不要用手觸摸口、眼、鼻。
回來放好東西洗手或洗澡:到家可以先把菜和衣服放在通風的陽台上關上門吹一吹,然後摘完口罩及時洗手!洗澡也可以,因為本來外出的機會就少,我覺得買完菜回來就順帶洗個澡是不錯的安排。擦完的毛巾可以和衣服一塊高溫煮洗。準備洗的衣服最好進門後直接放入洗衣機清洗。注意整個過程中不要抖動髒衣服,而且儘可能減少與家裡其他物品的接觸。
儘量通風:應當儘可能的多開窗通風換氣。考慮到宅在家裡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較高,一天至少要在早、中、晚通風三次,每次15分鐘。
科學防護能降低被傳染的幾率,不過還是能少出門就少出門。
綠葉菜就算在冰箱裡也只能存放3天,如果想天天都吃到綠葉菜就要三天買一次菜,很多人覺得這個頻率太高了,還是想儘量減少出門規避風險,就問我有什麼樣的買菜策略。
囤耐儲存的菜: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多買一些耐儲藏的蔬菜,比如洋蔥、綠蘿蔔、胡蘿蔔、萵筍、大白菜、捲心菜、青椒、南瓜、冬瓜、還有一些木耳之類的一些菌藻類的。香菇就很不錯,裡邊有很多的多糖類的成分,在一些動物實驗中都顯示還有保證免疫功能的作用。
同樣作為深色蔬菜的西蘭花能比綠葉菜多放兩天,但它的鈣、酶、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K等等維生素礦物質的含量和綠葉菜比起來一點都不遜色。
豆角、豌豆莢這些鮮豆類不僅能提供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也很豐富。西紅柿、胡蘿蔔、青紅椒不僅如菜好看,還能補充胡蘿蔔素。包括豆腐、腐竹之類的豆製品,也是蛋白質不錯的來源,可以用來替代一部分肉類。
去一次超市,買多少菜合適呢?每天吃夠蔬菜300-500g。每天吃夠薯類50-100g。綠葉菜能在冰箱裡儲存3天。最好3天買1次菜,至少1周1次。當綠葉菜不足,吃足夠多種其他蔬菜。
之前有段時間大家會發現綠葉菜很難買,天天被搶空。說明大家都意識到了綠葉菜的重要性,這一點是很不錯的。綠葉菜中的營養確實非常豐富。既然葉子能長成深綠色,說明裡邊一些天然植物色素含量比較豐富。特別像是一些十字花科的蔬菜,比如小白菜、油菜、芥藍,裡邊的維C、鉀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含量都很高。所以你如果能保證綠葉菜的攝入,整體飲食質量就很容易達標,也有助於預防慢性病。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吃的蔬菜中,最好一半都是深色蔬菜,並強調了綠葉菜的好處。這也是因為咱們國家種植蔬菜容易,比如山東壽光這種生產基地蔬菜大棚比較多,綠葉菜供應充足。但除了中國以外,大多數國家的膳食建議並沒有嚴格要求一定要吃綠葉菜。
如果你多換一些其它蔬菜來吃,大體上也是可以的。但總體來說還是應該更多樣地吃其他不同顏色、不用種類的蔬菜,比如:
· 富含維生素B2的鮮豆類;
· 富含胡蘿蔔素的西紅柿、青紅椒;
· 富含維生素C的捲心菜、大白菜、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