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菜大師高炳義現場製作九轉大腸,帶你看下,什麼是真正的魯菜

2019-07-17     小喬的美食美客

現在有一種普遍的說法,認為現在的主流菜系是川菜和粵菜,魯菜已經沒落,並且還有一種說法,說魯菜其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菜品等等,這其實是一種誤解。首先,真正的魯菜,經典菜式很多,但是趨向於精品與高檔,製作太麻煩,一般的飯店不願意做;另外,其實大部分家庭里做的家常菜,最基本的烹飪技巧,如開鍋放蔥姜蒜等等,都是源於魯菜。川菜的水煮魚、回鍋肉,粵菜的白斬雞,這些菜我們在最普通的飯館裡都能見到,而魯菜的一些代表菜,則是在一般的飯館裡很難見到,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魯菜的代表作之一,九轉大腸。魯菜大師高炳義現場製作九轉大腸,帶你看下,什麼是真正的魯菜。

下面先來說一下這道經典魯菜,九轉大腸的起源。在以前的老濟南,有一家魯菜館名叫九華樓,是富商杜氏和邰氏所開,其在濟南共有9家店鋪,酒樓是其中之一,九轉大腸就源於這個酒樓。這位掌柜對「九」字有著特殊的愛好,因此他所開的店鋪字號都冠以「九」字。另外,道家煉丹,9次提煉,叫九轉仙丹,因為此菜成品可以媲美九轉仙丹,故名九轉大腸。此菜品最大的特點,除了傳承了魯菜精細複雜的做工外,兼有五味,即「酸甜苦辣咸」,這種味道很難在別的菜品上被呈現出來。

高炳義,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屬於山東省內魯菜殿堂級的人物,也是北京豐澤園飯店魯菜大師王義均的高徒,王義均本人是中國烹飪界元老級人物,國廚位列001號。高炳義大師現場製作的這道九轉大腸,無論是從傳承的正宗上還是操作的手法上,都算是教科書式的做法了。魯菜的流派,大致分為兩派,一是濟南流派,以肉、禽、動物內臟為主,濟南只是一個地域上的大致的說法,小編更傾向於博山菜最為正宗;另一個是膠東流派,以海味為主,例如代表菜品全蟹白菜卷,見下圖。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九轉大腸的整個製作過程。首先是選料,大腸,選用的是豬的大腸的前端,這部分也叫肥腸或者腸頭,這段大腸的特點是肉質比較肥厚,但是裡面的油脂很少,除了皮就是瘦肉。有的人一說起豬大腸,感覺就是很肥膩、有腥味,不敢吃,其實不是這樣的。豬大腸的前期加工,只要將油脂全部去掉,味道可是非常得香。生大腸的基本操作:先用鹽和醋反覆搓洗,里外都要洗,最後用水沖乾淨,接著焯水,焯完水接著洗,洗完後,加蔥姜、料酒上鍋蒸,必須蒸至八成熟以上,然後才可以加工。魯菜的精細和繁瑣,從這一步就能看出來。

蒸完的大腸,要再次入鍋進行焯水,為什麼還要再次進行焯水呢?這裡有兩個目的:1,蒸製的過程主要是使豬大腸變得更軟、更糯,但是腥味去的不徹底,焯水能夠進一步去異味;2,九轉大腸中很重要的一步是給大腸上色,焯水之後,糖色更容易掛在大腸上面

下一步就要開始給大腸掛色了,這是這道菜的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傳統魯菜上色,不同於其他菜系,不用醬油,必須要用糖色來上色,並且,對於燒制類型的菜,必須在正式燒制之前上色。傳統的糖色製作,就是一勺清水、一勺糖,在鍋中慢慢熬制,待水分蒸發完之後,即成糖色,一般為深紅色或者棗紅色。掛色步驟:開火,將處理好的豬大腸倒入鍋中,然後加入事先熬制好的糖色,火候必須是中火,均勻翻炒,幾分鐘後,待糖色全部掛上,即可出鍋裝盤備用。上完色的大腸,顏色非常紅亮,另外因為糖的作用,可以進一步去掉大腸中的異味。

上完色的大腸,開始進行正式烹飪。首先是魯菜的傳統方法,蔥姜蒜熗鍋,不同於其他菜系不放蔥末的做法。大腸放進去,開始煸炒,接著淋入適量的醋、料酒、醬油和白糖,然後加入高湯,高湯不要太多,然後放蚝油,蚝油一般的用法,不能直接熗鍋,最好是添加在湯汁中,另外,大家不要以為蚝油是現在的調味料,早在清朝就有了。然後是將大腸在鍋中慢慢煨制,慢火入味。然後重點來了,上面說到,這道菜「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必須要兼顧五味,這裡還缺辣味和苦味,辣味用到胡椒粉,苦味用到砂仁粉和肉桂粉,待湯汁快收乾的時候,放入這三種香料粉,最後在淋入少許花椒油。

經過以上步驟,這道魯菜中的經典菜品九轉大腸就算製作完成了。這道菜在出鍋前,鍋里的油分比較多,在裝盤時,儘量將多餘的油控在鍋內。裝盤後,在大腸上面撒少許蔥花,有的魯菜館裡撒的是香菜,也可以。這時,一道口感軟糯、香氣四溢、油光紅亮且兼具五味的九轉大腸就呈現在你的面前,加上輔助的擺盤造型,堪稱色、香、味俱全的魯菜典範。

下面就對高炳義大師做的這道九轉大腸做一下技術總結:1,大腸買來後要用鹽和醋反覆搓洗洗完再焯水,焯完水再清洗,這個大師一再強調。2,最少要上鍋蒸製8成熟,還要繼續焯水。3,一定要用糖色來掛色,糖色製作其實很簡單。4,加入醋、醬油等調料煸炒後,才能加高湯或者清水,然後加蚝油。5,湯汁快收乾的時候,為了兼顧五味,胡椒粉、砂仁粉和肉桂粉必不可少,最後淋入花椒油。不嫌麻煩的朋友可以試著做一下,家裡來客人了,拿出來露一手,這可是很一道高大上的硬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eYQDmwBmyVoG_1ZHV_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