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空軍英雄趙寶桐對女記者一見鍾情,記者:答應我3個條件

2024-11-05     無風卻起念

1952年初,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在望。空戰英雄趙寶桐從朝鮮戰場凱旋歸來,全國人民都為他的英勇事跡歡呼。這位年輕的飛行員,在戰場上擊落了7架敵機,成為家喻戶曉的「空戰之王」。

回到國內後,趙寶桐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各種採訪、活動接踵而來,他忙得不亦樂乎。就在一次採訪中,他遇到了一個讓他終生難忘的女人——一位年輕的女記者。

這位女記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談吐不凡,給趙寶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趙寶桐對這位女記者一見鍾情,心怦怦直跳。可是,他不知道的是,這位女記者也對他有好感。

在一次採訪的間隙,女記者笑著對趙寶桐說:「趙英雄,我對你很崇拜,但是要追我,你得答應我3個條件。」

趙寶桐一聽,來了精神。他心想,只要能跟這位女記者在一起,什麼條件他都答應。於是,他爽快地答應了。

那麼,女記者提出的3個條件是什麼呢?

初見:趙寶桐遇見了「一生所愛」

1952年2月,趙寶桐作為志願軍的空戰英雄,受邀參加活動,並有幸受到毛主席的接見。返回部隊後,他的事跡引起了媒體關注。《人民日報》派出記者來採訪這位英雄。

趙寶桐當時對媒體採訪並不熱衷,他覺得自己保家衛國是分內之事,不必大肆宣傳。然而,領導安排了,他也只能接受。

誰知,因為人員調動,這次採訪被安排給了年輕記者王金鳳。王金鳳是新中國第一代記者,文采出眾,有著自己堅定的理想和信仰。

採訪那天,王金鳳一身軍綠色外套,利落的短髮,帶著一股獨立女性的氣質。趙寶桐在看到她的第一眼,竟有些心跳加速,作為戰鬥機飛行員的他,在面對過無數敵機時也從未有過這樣的感覺。面對記者的提問,他反而有些拘謹,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王金鳳的採訪很專業,她的話不多,但言辭間流露出對他的尊敬。趙寶桐在她的引導下慢慢放下戒備,聊起自己的作戰經歷,不知不覺中把一場採訪聊成了回憶錄。

採訪結束後,趙寶桐有些失落,他想留下她的聯繫方式,卻因為一時羞怯沒有開口,心裡多少有些懊惱。

幾天後,組織安排趙寶桐和其他英雄代表們寫一份事跡報告,要求自己動筆寫。趙寶桐本就對文字不在行,此時腦海里第一時間浮現出王金鳳的身影。

於是,他找到報社,希望能請王金鳳幫忙。果然,幾次接觸下來,兩人越聊越投緣,彼此的好感也在一點點積累。

漸漸地,趙寶桐不再掩飾自己的心意。他終於鼓起勇氣,對王金鳳表白。

面對這個無畏的戰鬥英雄,王金鳳的心也微微顫動,她感受到他的真誠,但心裡卻清楚自己有更重要的使命。她坦然接受了趙寶桐的感情,但卻提出了三個條件。

「如果你真的愛我,那麼得先答應我三個條件。」王金鳳的聲音柔中帶剛,語氣中透著一股不可妥協的力量。趙寶桐有些意外,但他點頭示意讓她繼續。

第一個條件是,她不會成為隨軍家屬。王金鳳堅定地說,自己熱愛記者這份職業,要為國家、為人民記錄真實的歷史,她不希望結婚後被束縛在家中。

第二個條件,她希望對方能尊重她的工作和理想,不能有任何大男子主義。她要的,是一個志同道合、彼此尊重的愛人,而不是一個需要她唯命是從的丈夫。

第三個條件更讓趙寶桐心生敬佩——她要求雙方各自獨立,在婚姻中仍然保持各自的理想和信仰。她不希望婚姻成為負擔,而是兩人共同前行的支柱。

趙寶桐深知這三個條件背後是她的獨立和堅持,心中對她的敬意油然而生。他沒有半點猶豫地答應了這些條件,心中愈發覺得,這就是自己想要共度一生的人。

就在兩人感情日漸升溫時,趙寶桐的身份和王金鳳的職業讓他們成了關注的焦點。

周圍的流言蜚語也隨之而來,很多人對他們的關係持有異議,認為一個是空軍英雄,一個是女記者,似乎並不般配。流言讓他們都感到壓力,甚至動搖過。

正當趙寶桐和王金鳳因這些閒言碎語而猶豫不決時,空軍司令劉亞樓得知了這件事。

他叫來趙寶桐,鼓勵他不要理會那些流言蜚語,只要他們彼此相愛,就要堅持下去。劉亞樓的支持給了他們極大的信心,兩人也不再在意旁人的議論,堅定地把結婚提上了日程。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結婚時,朝鮮前線的戰事再次緊張,趙寶桐接到了重返戰場的任務。面對這樣的局面,王金鳳堅定地對他說:「你去守國,我來守家。」她懂得,這樣的離別是為了更大的使命。趙寶桐聽著,心中愈發堅定。他知道,自己所愛的是一個擁有大義的女人。

在戰場上,趙寶桐勇敢無畏。他帶領僚機在戰鬥中衝散敵機編隊,搶占有利位置,將敵機一一擊落。

1952年11月21日的那場激戰中,趙寶桐憑藉精準的判斷,躲過了敵機的包圍,並成功擊落一架敵機。他歷經千險終於歸來,帶著滿腔熱情回到了王金鳳身邊。

1953年8月,趙寶桐和王金鳳的婚禮在劉亞樓的見證下隆重舉行。婚後不久,趙寶桐被送往蘇聯紅旗空軍學院深造,王金鳳也繼續在報社堅守她的新聞崗位。

兩人雖聚少離多,但心中始終牽掛彼此。趙寶桐回國後,繼續在空軍中任職,後升任空軍副參謀長;王金鳳則在媒體行業紮根,成為一代有名的記者。

晚年,趙寶桐離休後愛上了根雕藝術,這份興趣讓他沉靜下來。

他專注於雕刻木頭,似乎將他在戰場上磨礪出的堅韌全部融入了藝術創作中,獲得了不少獎項,還成為全國根雕藝術協會的理事。

王金鳳始終陪伴在他的身邊,兩人攜手度過晚年,平凡而幸福。

2003年12月12日,趙寶桐在北京病逝,終年75歲。

他用一生守護著祖國的藍天,守護著心中所愛。

而那個曾經的約定,那個有理想、有擔當的女孩,成為了他生命中最溫暖的陪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d3ee8c0f54dcc52d7b8d53134884a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