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增加一個彈夾擴大栓動步槍的子彈容量?原因主要有兩點

2023-06-01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為何不增加一個彈夾擴大栓動步槍的子彈容量?原因主要有兩點

與之前對比,《荒野大鏢客2》的武器類型變得更多,讓玩家在選擇武器的時候更加自由,能最大限度照顧玩家們的喜好。在所有的槍械中,有一款斬獲了所有論壇玩家的喜愛,它就是狙擊步槍——春田步槍。這名字很多人聽都覺得是日本的,但它確實是美國生產的。m1873步槍其實就是遊戲里的春田步槍,springfield兵工廠研發了這款槍,遊戲里槍械名就是把這個廠家名翻譯了一下,新取了名字,雖然也算好聽,就是容易讓人誤會它的國籍。玩家在遊戲里之所以喜歡用春田步槍,也是因為,性能可靠,殺傷力大,其實這就是栓動式步槍的一個共同點。而m1873就是栓動式的步槍,只不過,遊戲里的槍不能連發,差別於現在的栓動式步槍。

如果要將各類型的槍械進行排序,作為具有600年發展歷史的步槍,可以說是槍中老大。在步槍中,又能根據其使用途徑進行更細緻的劃分,每一種槍枝都具有不同的特性,若要從中挑選一類槍械作為暴力美學的步槍代表,栓動步槍是不得不提到的。栓動步槍屬於手動步槍,所以要想使用栓動步槍,必須要學會手動上膛。它的原材料比較簡單,早期製造時,鋼鐵和木材是最主要的材料,它具備的巨大爆發性,使得步槍在一直發展以來都沒有被淘汰。在使用此步槍進行作戰時,拉動槍栓,裝入子彈的操作,將步槍的氣勢完美展現出來。

一戰的到來,使栓動步槍的地位一路高漲,並成為了受眾最廣的武器之一。到了今天,步槍在製作技術上越來越精良,但其仍舊採納了栓動步槍的設計方法。在一百多年以後,栓動步槍的性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不再是二戰時期所使用的栓動步槍可以比的。但是在彈容量這塊,栓動步槍卻絲毫沒有變過,卻始終是5發子彈的容納量。我想了解過這方面知識的人應該都知道,沒有較大的彈容量,不僅不可以做到連續性的攻擊,還會在裝彈上浪費掉更多的時間,並且裝彈這個動作士兵會一直重複,會損耗更多的體力。在現如今這個社會上,人們會更傾向於選擇更加方便快捷的東西,所以,那為什麼不考慮增加栓動步槍的彈容量?

最早的一把能稱為栓動步槍的槍是「德萊塞針發槍」,從這個名字你就能明白,它的運作方式和針有共同之處,能讓直筒一樣的彈殼被瞬間刺透,與子彈最下面的雷管產生一個撞擊。在這種設計的槍被發明之前,滑膛槍是最常見的,在裝彈這個步驟上有很大問題,拖累了射擊速度不說,而且換子彈的時候只能站起來才能換,而這個姿勢,能瞬間暴露自己的位置,換彈的時候成為了最危險,最容易被打死的時候。反觀這款栓動步槍,儘管也火藥漏氣,它的換彈方式非常簡單明了,只要能拉動一個柄手,就可以直接把子彈安進去,不管出於什麼狀況和姿勢都能快速更換彈藥,裝彈的整體速度有了一個很大的飛躍,能夠完成每分鐘10-12發的射彈速度。在短時間內,滑膛槍就被徹底擠走了,黯然退出歷史舞台。但是很快,人們還想能有新的突破,因為第一代栓動步槍,只有一發子彈的容量,打一次就得換一次,又很麻煩,也讓士兵更容易累。於是它迅速被安上了彈倉,有了彈倉後,它一次性能有5發子彈。

考慮為栓動步槍增裝彈倉時,完全沒有出現別的數量,而是都使用了5發的容量呢?從重量來說,步槍一般要求要輕一點,所以照這個思路設計,彈容量要小,裝彈量也少一點就好。雖說大了肯定不行,但是太小也不行,怎麼辦呢?經過實踐證明,5發這個選擇是最佳的,彈匣裝下5發子彈後,就與槍托處在一個平衡點上,槍枝整體變得平滑,彈夾的設計也要比較小,能使子彈的裝填更便利。裝彈時間維持在一個什麼水平,才算是比較完美呢?在栓動步槍剛投入使用時,槍械設計師希望它能達到的效果是,步兵可以在一米開外的地方打到騎兵。所以換彈的速度要趕在騎兵能走近步兵以前,步兵至少能進行有效射擊。

栓動式步槍剛問世的時候,有很多國家並不認同它的價值。世界第一次大規模戰爭的爆發,它的地位才被奠定。在這期間的栓動式步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各國的步槍在火力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在加上工業部門在不斷的改革,所以就製造出一批批作戰使用的栓動式步槍。隨著步槍的攻擊值在不斷提高,在戰場上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出現,大家都在一些固定的地點作戰,誰能踏上別國領地誰就取得勝利。士兵靠機槍防禦和進攻。用機槍掃射敵軍,奪下敵軍的領地,抵擋力強大的士兵死的差不多了。步兵開始上場表演,他們扛著步槍看到一個打一個。在這個時候,每一槍都要帶走一個生命,所以彈容量不用太多。

二戰起初,在各國軍隊的槍械配備中,半自動步槍並非主流。裝備了半自動步槍的只有少數強國比如美國、德國、蘇聯等,裝備的數量也並不可觀,比如說,在蘇聯步兵配備的武器中占主流地位的是m1891栓動步槍。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面對作戰需求,既然還沒有換裝半自動步槍的條件,為什麼不模擬英國的行為,增加一個彈夾以擴大栓動步槍的子彈容量?總結得出原因主要在於這兩點,其一,受各國在二戰中對抗方式的影響。那時的世界各國步兵在戰爭中互拼火力,機槍等武器是被重點使用對象,使用栓動步槍自然只是起幫襯作用。輕機槍這類重火力武器的射擊速度本就大大超過了栓動步槍,士兵們反而會覺得栓動步槍剛好能符合他們的作戰需求。其次,要在槍身外部增加彈匣供彈,就必須對機槍槍膛機匣結構進行大改造。原有的生產設備也不再符合新零件的生產標準。再加上製作彈匣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彈匣的製造和維護本就不容易,還有高額的維護費用。普通國家自然不會在這上面耗費太多,多加一個彈夾以擴大容量提高射擊速度了。

當然,對於栓動步槍,我們不能否定上彈慢,致使作戰難度增加。戰場上的狀況是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改變的,每一次停止射擊進行裝彈時,隨時可能命喪黃泉。究竟技術不夠發達,還是各國的要求呢?就不能增加其彈容量嗎?並不是這樣的,就像1986年所產的英國的制式手動步槍,被稱作李·恩菲爾德步槍。以它為原型的型號有很多,例如smlemki,設計者在它的拋殼口設計了一個導槽,增加了彈容量,由一個5發彈夾變為兩個。相比於最初的mlemki,不僅使彈容量增加了一倍,對其填裝系統也進行了更新優化。但由於部件的添加,致使整體的生產成本也瞬間提高。製造商更是運用了很多種不同的材料進行製造、試驗,都無法將成本很好的減低,因此很多國家都放棄對這款槍的大規模生產。況且,在實戰中也可以看出,5發與10發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小的,而且5發的步槍更為穩定精確,所以彈容量大的栓動步槍也慢慢沒有研製的意義。

簡單來說,彈容量對栓動步槍並不是什麼非改不可的問題。把它改進好了,付出和回報也是不成正比的,所以各國一直都是在一定的預算內,對栓動步槍的性能做一個優化,比如提高穩定性啦之類的。倘若一定要花更多的經費,同等的資源,半自動步槍明顯更適合被發展起來,還能直接提高步兵的戰鬥力。然而實際上,就算是大家公認的有錢人,美國,二戰正在打的時候,也是沒法大量生產半自動步槍的。各國的軍事實力不斷加強,栓動步槍也不是那麼重要了,再花精力和資源去改良,也找不到什麼必要的理由。只能有5發容彈的栓動步槍,也是命中注定的結果。

彈匣容量大小除了會受本身設計的影響,子彈的大小也是影響它的原因之一。栓動式步槍被人們寄予了多方厚望,是希望遠距離的目標也能被擊殺,此外還要有強大的攻擊火力。隨著科技水平發展,很多國家都具備了生產栓動式步槍專用彈藥的能力,由於其特殊的戰略目的,栓動式步槍所使用的子彈都偏大。同時,並未對其射擊速度有過高要求。因此到了今天,栓動式步槍彈容量小這一個缺點,尚且不需要做什麼變動。栓動式步槍具有更高的一致性,所以栓動式步槍在現代狙擊戰中仍然占據了主流。一致性是什麼意思?通常指的是在槍管壓力和熱量堆積等方面,考慮到在進行射擊時的一系列拉栓動作,不容易受其他因素干擾,以便更精準的進行射擊。而且對於信心極強的狙擊手來說,他們喜歡一槍就能命中目標的感覺,栓動式步槍恰恰就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精神體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cf3bca4606123c58757d55a73da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