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產「大小老窖」,在當地家喻戶曉,為何出了新疆無人問津?

2022-10-04     鏟子愛廚房

原標題:新疆特產「大小老窖」,在當地家喻戶曉,為何出了新疆無人問津?

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的一個省份,坐落於中國版圖的西北角,面積占據全國1/6,廣袤的土地上有大量不同的地貌所組成的獨特的自然畫卷,壯闊的戈壁沙海,無垠的綠洲草場,清秀的河流山川都是新疆最美的符號,這也使得新疆稱為我國十大有生之年必去的聖地之一。

除此之外,新疆吸引酒友的一點是新疆特產的「大小老窖」,這也是當地的叫法,所謂新疆的老窖酒其實是伊力老窖,大小是容量不同。這一款酒承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疆各族人民的回憶,也記錄了新疆發展的英雄歷史。

我們都知道,新疆地理位置偏遠,過去生態環境十分惡劣,日常所需的各種資源對那時的新疆來說都是一種奢望,生產建設和生活都十分落後,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後,無數戰士背負生產的重擔不遠萬里跟著紅旗來到新疆,與當地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最終讓新疆改頭換面逐漸稱為旅遊聖地。

而新疆最著名的特產白酒伊力老窖就是在那時候於草原上誕生的,負責開荒建設的戰士們和當地居民用簡陋的設備,偏僻的環境,人們用純凈的天山雪水和高粱大豆釀出了第一代白酒,此酒一出,因其酒體清,酒質高,酒香足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和喜歡。當初作為禮品送給內地賓客也被贊為「新疆茅台」

由於當時援疆部隊多屬西南四川一代,所以新疆的白酒也受到了四川白酒的影響,伊力老窖的釀酒人從那時開始,一代一代潛心研究,不斷改進釀酒工藝使釀出的酒更加想,酒質更加好,也更能吸引人,就這樣,伊力同新疆一起,越變越好。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越來越成熟的製作工藝釀製出越來越好的酒為什麼就是出不了新疆呢?在新疆人人叫好,家喻戶曉,但是出了新疆幾乎沒什麼人知道,也只有新疆旅遊的人帶回去才能起到一點微乎其微的宣傳作用。筆者認為以下兩點是導致伊利老窖走不出新疆的最主要原因:

1,地理位置特殊性導致

新疆的地理位置遠離我國一線城市,陝甘寧的荒漠和八百里秦川使得新疆的交通條件極其嚴苛,這也導致不管是運輸成本還是交通成本都大幅度提高,難以形成規模化的產業鏈,這也就限制了這款酒能在內地賣的好的先天條件。

除此以外,新疆以西接壤了很多的小國,這也使得新疆成為了一個多元文化混雜的地方,多元文化必定是會稀釋一部分白酒的市場,為白酒增加競爭,讓白酒企業分身乏術,加大走出新疆的難度。

2.完成商業布局需要時間成本

現在不同於十幾二十年前,很多類似交通,通信,運輸等硬體條件隨著我國的逐漸變強得到了大力發展,並且,信息爆炸時代對傳統企業不知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機遇,網際網路的宣傳能力勢必能夠突破萬里黃沙將新疆的酒新疆的特產,銷往全國。

由於酒本身品質上乘所以,只要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有效的商業布局,並按照總體思路一步一步的去發展,在時間的作用下必然能夠提高知名度。

雖然中國的其他省份對伊力老窖知道的並不多,但其實這款酒在東南亞和西亞一些國家還是很受歡迎的,新疆小「茅台」的稱呼也是東南亞國家的酒友給的稱號。

國內有很多酒,尤其是醬香酒都會拿來和茅台進行比較,甚至是標榜,但被稱作「小茅台」的實屬不多,伊力老窖算是一個,另一個是正兒八經的茅台小老弟「蒸台坤沙酒」,和大哥一樣,同樣來自貴州茅台鎮,同樣是醬香型白酒,釀酒人也是土生土長的貴州人,從小眼睛看,耳朵聽,嘴巴嘗,就在釀酒文化中成長,長大後釀出了這一款酒。

和茅台不一樣的也有幾點,第一像名字里說的一樣,這款酒採用的是「坤沙「制酒法,用純糧食作為原料嚴格遵循複雜的多道工序釀造而成,成酒還要窖藏五年才能與消費者見面。另一個與茅台不一樣的是這款酒瓶子很大,一瓶酒2斤,滿滿當當擺在家裡不論是作為口糧酒還是招待朋友,外出送禮都是不二之選。

這款酒和伊力老窖有不少的共同點,那麼筆者給伊力老窖的建議就是,多去吸納這些成功的品牌背後的邏輯和商業運作方法,從而將這種成功的經驗轉化為自身發展的動力,那麼您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與我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cc56e0d1d5ae809756124207e02eb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