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6月16日期間,多地市場監管部門發布的食品監督抽檢信息中,涉及茶葉、堅果炒貨等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規定。《中國食品安全網》對抽檢通告進行梳理,針對質量不達標的產品,為消費者提供相關科普知識以及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防範食品安全問題提供警示。
茶葉
近期通報的不合格餅乾中,涉及多批次產品過氧化值、菌落總數等指標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以下為抽檢情況通報。
2022.6.13
雲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2022年第19期)顯示:
一批次雲南昌寧紅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昌寧紅龍騰滄江紅茶,經四川省食品檢驗研究院檢驗發現,其中乙醯甲胺磷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雲南昌寧紅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申請復檢後,維持初檢結論。
2022.6.9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布的關於12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2年第16期)顯示:
一批次貴州餘慶縣亞太東南特選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餘慶小葉苦丁茶(袋泡),鉛(以Pb計)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規定。
2022.6.8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於9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2年第18期)顯示:
一批次標稱為日照御青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綠茶,草甘膦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2022.6.8
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通告(2022年第17期)顯示:
一批次標稱安徽省六安市護生茶業總廠生產的六安瓜片,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2022.6.6
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2022年第6期)顯示:
一批次標稱湖北王蔓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東坡草堂(毛尖)(綠茶),草甘膦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不合格檢驗項目小知識
乙醯甲胺磷
乙醯甲胺磷又名高滅磷,是內吸性的有機磷類殺蟲劑,屬低毒殺蟲劑。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乙醯甲胺磷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乙醯甲胺磷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乙醯甲胺磷屬於禁限用農藥,禁止在蔬菜、瓜果、茶葉、菌類和中草藥材上使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乙醯甲胺磷在茶葉中最大殘留量為0.05mg/kg。茶葉中乙醯甲胺磷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茶農採收茶葉前違規使用相關農藥。
鉛(以Pb計)
鉛是一種能夠在生物體內蓄積且排除緩慢的重金屬污染物,人體若長期大量攝入鉛含量超標的食品,鉛會蓄積在體內,危害人體健康。《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規定,鉛(以Pb計)在苦丁茶中的限量值為2.0mg/kg。
苦丁茶中鉛(以Pb計)檢測值超標的原因,主要是苦丁茶在種植過程中對環境中鉛元素的富集。
草甘膦
草甘膦是非選擇性內吸性除草劑,通過葉面吸收並快速在植物體內傳導,使雜草枯竭死亡。少量的殘留一般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草甘膦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草甘膦在茶葉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1mg/kg。茶葉中草甘膦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茶農在種植過程中違規使用,或在臨近採收的茶樹上不當使用造成的。
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
氰戊菊酯(fenvalerate)是一種中等毒性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主要用於棉花、果樹、蔬菜等作物,防治鞘翅目、雙翅目、單翅目、半翅目、鱗翅目和直翅目害蟲。作用方式以觸殺和胃毒作用為主。
S-氰戊菊酯(S-fenvalerate),又稱順式氰戊菊酯,其藥效特點、作用機理和防治對象與氰戊菊酯相同,但其殺蟲活性比氰戊菊酯高出4倍。
堅果炒貨
近期通報的不合格調味品中,涉及多批次產品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黴菌等指標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以下為抽檢通報情況。
2022.6.15
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發布的關於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2年第37期)顯示:
一批次標稱遼寧非常松鼠商貿有限公司委託遼寧省撫順佳宇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原味花生,過氧化值(以脂肪計)檢測值不符合產品執行標準要求。
一批次徐州進盛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網紅海鹽瓜子(350克/袋),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規定。
2022.6.10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的關於1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2年第16期)顯示:
一批次標稱廣東青豪園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怪味豆(160克/袋),酸價(以脂肪計)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規定。
一批次中山市哈特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南瓜籽仁(散裝稱重),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規定。
一批次惠州市傻大哥包裝製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五香味小籽花生(182克/袋),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規定。
2022.6.10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發布的關於13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2年第16期)顯示:
一批次標稱南京鼎好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開心果(烘炒類),黴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2022.6.9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發布的關於20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2年第15期)顯示:
一批次標稱莒縣嘉世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瓜子酥,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一批次標稱徐州市團結工貿有限公司銷售的魚皮花生,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2022.6.8
河南省市場監管局發布的2022年第12期食品抽檢信息顯示:
一批次周口市小阿才瓜子廠生產的小阿才香瓜子(散裝),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不合格檢驗項目小知識
過氧化值(以脂肪計)
過氧化值主要反映產品中油脂被氧化的程度。《堅果炒貨食品通則》(GB/T 22165—2008)中規定油炸類炒貨及堅果製品的過氧化值不應超過0.25 g/100g。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堅果與籽類食品》(GB 19300—2014)中規定熟制葵花籽的過氧化值應小於等於0.80 g/100g。造成過氧化值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產品用油已經變質,或原料中的脂肪已經被氧化,使得產品過氧化值超標,也可能是產品儲運條件控制不當造成。
酸價
酸價又稱酸值,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敗程度。酸價超標會導致食品有哈喇味,超標嚴重時所產生的醛、酮、酸會破壞脂溶性維生素,導致腸胃不適。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堅果與籽類食品》(GB 19300-2014)中規定,堅果與籽類食品中酸價(以脂肪計)的最大限量值為3mg/g。堅果與籽類食品中酸價(以脂肪計)檢測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企業原料採購把關不嚴,也可能是生產工藝不達標,還可能與產品儲藏條件不當有關。
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大腸菌群不合格,說明食品存在衛生質量缺陷,提示該食品中存在被腸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害,尤其對老人、小孩的危害更大。
造成大腸菌群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產品的加工原料、包裝材料受污染,或在生產過程中產品受到人員、工具器具等生產設備、環境污染、有滅菌工藝的產品滅菌不徹底等。
黴菌
黴菌是評價食品衛生質量的指示性指標。食品中黴菌數是指食品檢樣經過處理,在一定條件下培養後,計數所得1g或1mL檢樣中所形成的黴菌菌落數。如果食品中的黴菌嚴重超標,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還可能產生黴菌毒素;長期食用黴菌超標的食品,可能危害人體健康。
開心果(烘炒類)中黴菌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原料或包裝材料受到黴菌污染,也可能是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還可能與產品儲運條件不當有關。
小結
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但一些食品安全問題仍需持續治理。
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來說,保障食品安全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底線。只有切實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主動消除食品安全隱患,確保食品質量安全水平,才能獲得長久發展。
「舌尖上的安全」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健康。如購買或在市場上發現通告所列不合格食品,消費者可以撥打食品安全投訴舉報電話12315熱線投訴舉報。
綜合整理自市場監管部門發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