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加息影響有限, 歐元匯率或將持續承壓

2022-07-25     人大重陽

原標題:歐元加息影響有限, 歐元匯率或將持續承壓

本文轉自7月25日 IMI財經觀察。

導讀

北京時間7月21日晚,歐央行宣布將三大關鍵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自2022年7月27日起,主要再融資業務的利率以及邊際借貸便利和存款便利的利率將分別上調至0.50%、0.75%和0.00%,為11年來首次加息。此前市場預期加息25個基點。此外,歐洲央行還推出反金融碎片化工具(TransmissionProtectionInstrument,又稱「傳導保護機制」,下稱TPI),其目的是「保障其貨幣政策立場在整個歐元區的順利傳輸」,並將讓管委員會「更有效地」穩定物價。歐元區內部經濟失衡擔憂下,歐央行加息對歐元區經濟有何影響?未來歐洲經濟走勢如何?傳導保護工具(TPI)如何發揮作用?是否能夠行之有效的改善歐洲經濟?就上述問題,本文特將盛松成、管濤、鍾正生、戴穩勝等專家的觀點綜合整理如下。

01歐元區內部經濟失衡擔憂下,歐央行加息對歐元區經濟有何影響?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當前歐央行面臨兩大難題,一是歐元區通脹不斷創數十年新高,而經濟正在快速放緩,有陷入衰退的風險;二是歐元區內部利率分化,財政脆弱成員國與德國的國債收益率差值逐漸走擴。歐央行緊縮可能會加劇歐元區經濟下行壓力,而整體融資成本上行也可能會讓南歐國家不堪重負,引發政治動盪。但好處是,此舉能暫時減輕歐元持續貶值的壓力,降低進口成本。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分析到,在能源危機和經濟放緩同時發生的背景下,此次加息對於扭轉歐元貶值趨勢的作用較為有限。第一,歐元的表現主要取決於歐元區經濟的基本面、發展前景以及市場的信心。為了儘可能降低對原本就已脆弱的歐元區經濟的損害,相對於美聯儲來說,歐央行的加息力度可能不會太大,加息頻率也不會太強。第二,作為歐洲統一貨幣,歐央行的加息決定需要權衡歐元區全體成員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前景。因此,相對於美聯儲,歐央行設定加息時間表的困難要大得多。

IMI特約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戴穩勝指出,歐元區內部通脹壓力劇增,在沒有其他有效的政策工具的背景下,歐央行只能以加息對歐元區經濟加以表態,以示抑制通貨膨脹的決心。然而與美國一樣,歐洲的通貨膨脹並不是需求端帶來的,而是由於疫情造成的勞動力供給出現問題、生產流程不暢等導致的供給不足,以及由於俄烏衝突、美方強勢干預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高漲,本質是供給端出現了問題,加息對此非但不能壓低通貨膨脹,反而會從兩個方面使歐元區經濟更加困難。一方面是增加實體經濟的生產成本,使其本就很不活躍的實體生產再受打擊,另一方面給對利率高度敏感的金融市場帶來壓力。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金融市場都會因加息而活力受制,因此加息不但不能解決通脹問題,更可能帶來的是經濟混亂與加速衰退。如果歐洲不能很好地控制疫情,並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歐洲經濟將越來越走向凋敝。

02未來歐洲經濟走勢如何?

盛松成指出,歐元和歐元區經濟正遭遇近20年最大的危機,能源短缺、貿易環境惡化以及高通脹對可支配收入的不利因素嚴重拖累了尚未完全從新冠疫情陰影中恢復的歐元區經濟。當歐元區通脹率今年6月達到自1997年以來8.6%的峰值之後,歐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決心更加篤定。隨著歐央行加息時間表、提前取消購債計劃以及再融資業務等內容的確定,歐元區可能將以暫時中斷經濟復甦為代價,才能確保其通脹率能夠儘快恢復至2%的長期目標。中長期來看,若烏克蘭危機仍持續發酵,歐洲市場依然無法有效解決能源短缺的問題,進而提振市場信心的話,歐元走弱可能將是無可避免的長期趨勢。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鍾正生表示,近期市場對於俄羅斯天然氣斷供的擔憂緩解,加之歐央行祭出新工具,使歐元匯率與歐元區股市表現暫時回暖。但歐元區經濟和市場的黯淡前景尚未出現實質性轉折,短期內歐元區資產表現和歐元匯率或難明顯回暖。經濟方面,歐元區經濟衰退風險較大,因通脹壓力更加頑固;政策方面,由於歐元區「碎片化」問題和歐債風險未被排除,且歐元區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市場或持續質疑歐央行加息的底氣,歐元匯率或將持續承壓。

03傳導保護工具(TPI)如何發揮作用?是否能夠改善歐洲經濟?

管濤表示,歐央行超預期加息和推出TPI,既能討好部分國家的抗通脹訴求,又能應對使歐元區貨幣政策傳導面臨嚴重威脅的無序市場事態,避免成員國息差大幅走闊對重債國造成嚴重打擊。一旦TPI被激活且市場陷入無序狀態,不排除歐央行緊急擴表進行干預。

戴穩勝指出,TPI本質上是緊急購債工具,是按需印錢的工具。歐央行意識到加息對歐元區內不同國家的影響會不一樣,可能會推高歐元區外圍國家如義大利等國的借貸成本,加大這些國家與德國、法國等核心國家的利差,影響歐央行貨幣政策的傳導,推出TPI的目的,就是幫助負債更重的國家,有需要時就可以印鈔購債,政府債可以買,企業債也可以買,就是按需放水,防止歐元區內部金融分裂從而影響歐元區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這就意味著,極端情況下歐元區只要有國家需要,歐央行就可以購債放水,維持歐元區內部的利率差不至過大而影響金融統一與穩定。

鍾正生對此有三點理解:一是,新工具的「力度」是超預期的。TPI工具實質上是「預期引導」,即設立新的機制,宣示歐央行在必要的時候干預市場,從而在預期層面引導市場不要過度交易碎片化。相比2012年歐央行在歐債危機後才祭出OMT,這一次歐央行提早使用了預期引導工具。二是,新工具與OMT的主要區別在於,更注重事前預防而非事後救助。OMT的啟動需要某一成員國真實地出現嚴重的債務問題,帶有「救助」屬性。TPI工具的判定反而要求成員的財政和宏觀經濟狀況可持續、沒有出現嚴重失衡,帶有「預防」屬性。三是,新工具的實際運作和效果仍待觀察。歐央行啟動新工具,將持續面臨控制通脹目標、干預市場時機、「道德風險」等多重約束,需要仔細權衡。

對於能否改善歐洲經濟,戴穩勝認為,如果印鈔能改善經濟,那美國經濟早就改善了,土耳其經濟早就改善了……若干國家的實踐其實都告訴了世人一點:在今天的全球經濟形勢下,不著眼於供給端,不著眼於改善生產、物流、產業鏈,任何政策對改善經濟都不會產生預期的作用。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微信公眾號:rdcy2013)

人大重陽官網:http://rdcy.ruc.edu.c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ae57fbac6ddf780758bce9fee0ed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