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由標準窗戶損失的熱量,占住宅能源消耗的 25%到30%

2023-12-23     DeepTech深科技

原標題:調查顯示由標準窗戶損失的熱量,占住宅能源消耗的 25%到30%

上世紀 70 年代末,當加拿大工程師哈羅德·奧爾(Harold Orr)和他的同事為了應對石油禁運而開始設計一座超高效住宅時,他們知道,訣竅並不是以更環保的方式生產能量(熱量),而是減少能耗。一個恰當的類比是,他們需要製造更好的保溫瓶,而不是更便宜的咖啡機。

(來源:資料圖)

以上面這個房子示意圖為例:

第一點是向特定方向開放的、具備遮陽功能的高性能窗戶,因為通過普通窗戶損失和獲得的熱量占住宅能源使用的 25% 至 30%。

第二點是氣密建築圍護結構,這樣可以阻止空氣和熱量流出或流入,進一步減少了加熱和冷卻的需要。

第三點是適合當地氣候的絕緣水平。有些房屋甚至完全由絕緣材料建造,以儘量減少對能源供應的需求。

第四點是無熱橋設計,可以消除建築圍護結構中允許熱量從房屋中排出的薄弱環節。

第五點是帶熱回收的連續通風,能夠把經過過濾的新鮮空氣通過熱回收通風(HRV)系統送入家中。

他們的成果是變成了 1978 年的薩斯喀徹溫省保護屋,可減少 85% 的能源使用,並幫助激發了當今全球公認的被動式房屋建築設計標準。這一概念被包括數萬個住房單元在內的數千座建築所採用,它將傳統建築技巧(例如朝向太陽的方向)與尖端的隔熱和空氣循環系統結合起來。

德國物理學家沃爾夫岡·費斯特(Wolfgang Feist)和瑞典結構工程師博·亞當森(Bo Adamson)從 1988 年開始標準化並分享這些高效住宅建造模式,該模式還具有健康益處。這些房屋具有密封的外部結構和更好的空氣流通,可改善室內空氣品質並顯著降低噪音。

被動式房屋先驅、美國加州灣區一家建築公司的負責人布朗溫·巴里(Bronwyn Barry)表示,這是效率與應用物理學的結合。如果房屋是居住的機器,那麼被動式房屋的設計原則就為更好的機器提供了藍圖。

被動式房屋設計側重於外部或圍護結構,它們需要緊密隔熱,以避免熱量散發或不必要的熱量進入。

這意味著使用厚實的隔熱材料和高質量的、通常是三層玻璃的窗戶,這樣可以讓陽光和熱量進入室內,既保暖,又能阻止熱量散失。由標準窗戶損失的熱量(以及在溫暖天氣下增加的熱量)占住宅能源消耗的 25% 至 30%。

特殊設計的結構還消除了熱橋,消除了圍護結構或隔熱層中允許熱量排出的地方。房屋擁有連續的隔熱層,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懸臂、角落、老虎窗等特徵。

經過鼓風機門測試測量後,這些設計要求強化了建築物的氣密性。這種測試將專門校準的風扇安裝在門上,將空氣吸出房屋以降低內部氣壓,然後技術人員會尋找房屋的孔隙和裂縫,以阻止高壓空氣從室外流入到屋子中。

雖然這種對高效的專注(或者說建造最好的保溫瓶),可以帶來卓越的性能,比如供暖和製冷需求減少高達 90%,但被動式房屋無法像傳統建築那樣循環空氣。所以要使用熱回收通風機或能量回收通風機解決這個問題,由此可以在不犧牲內部熱量的情況下交換空氣。

被動式房屋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應對寒冷氣候的方法,但它的好處實際上更加普遍。溫暖的地方只需要不同的窗戶和外部材料,以及使用額外的遮陽來抵禦過度的熱量增加。

被動式房屋運動所覆蓋的範圍,已經遠遠超出了單戶住宅,以及它最受歡迎的德國和北歐地區。目前,僅在美國就有超過 275 個已竣工的多戶住宅項目,其中包括康奈爾大學的宿舍、紐約市的數十個經濟適用房項目,以及波士頓市中心新開業的 53 層摩天大樓溫思羅普中心(Winthrop Center)。

不過,儘管建築行業教育組織 Passive House Network 發現,這些大型項目的成本具有競爭力,而且拜登政府通過《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推出的激勵措施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但在過去 10 年裡,被動式房屋項目仍然僅占美國所有多戶住宅建築的不到 1%。

作者簡介:派屈克·西森(Patrick Sisson)是一位居住在洛杉磯的芝加哥人,主要報道技術和城市規劃。

支持:Re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a7be7dad939ce1fbf73d1f2542553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