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4000,每天工作16小時:老闆給你工資越少,你越應該拚命工作

2019-11-07     粥左羅頻道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


大家好,我是粥左羅,最近我在追一個好看的「劇」,是BOSS直聘拍的《老闆不知道的我》,這是專門講職場裡老闆和員工關係的系列片,我之前寫過很多這樣的文章,所以一推出我就很關注,看了第一集、第二集特別喜歡,今天第三集放出,我第一時間看了,覺得很有探討意義,寫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01

我每天工作16小時月薪4000

老闆還嫌我做得不夠好

洋洋,在北京的一家網紅理髮店做髮型助理,嫌老闆管得太多,但又有點怕老闆,他的對抗方式是——經常故意不回老闆微信

每天6點上班,晚上10點下班,一天工作16個小時,一個月領4000元工資。


老闆卻還是不滿意:

你這個不行啊,頭髮都沒清理乾淨就放進去了,你看這麼多頭髮...

你這麼擦剪刀不行啊...

你這麼收拾不行啊...

剪刀不能碰在一起...

我每次拿你放的梳子我都會扎到手...

放東西瞎放,也沒有順序...

被老闆連扎數刀後,洋洋嘟囔了一句:怎麼放也不對啊?


工作上沒有自由度,學習上,他希望能自己安排練習時間。

老闆不同意,給他定死任務,練不完的話晚上要加班練習。

學習染頭髮,刷發片,卷槓子,燙頭,每個型號都要練滿100頭,有一次他把一個型號的槓子練了100頭,花了2個月。這讓他很不開心,覺得這樣練習沒勁。


想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去上班也不行,老闆說他的穿衣風格可能跟理髮店的品牌風格不匹配,「黑白灰你怎麼搭配都不會太糟糕」。

工作上管得多就算了,更讓洋洋受不了的是,老闆連他的生活都管。

他最初兩個月做學徒時,每個月只能賺1300元,現在每個月賺4000,上個月發的工資,他給家裡打回去2000,剩下的又存起來1000。但老闆要求他至少花掉3000,一次性花掉,洋洋說「老闆他可能一雙鞋就要3000元,這對他很正常了已經,他怎麼想的我猜不透」。

好不容易周末休息一天,他出去狂街,看到一雙阿迪的鞋,拿在手裡很喜歡,一看標價1300,還是等賺得更多再來買吧。

鞋沒捨得買,但出去轉眼就進了一家理髮店去理髮,120元/180元/280元三個價位,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280元的,他說想體驗學習一下,看看跟自己工作的店有什麼區別。

洋洋已經非常努力了,但老闆還是不滿意。

老闆不允許他超過12點睡覺,不允許他談戀愛,不允許他去蹦迪,不允許他在宿舍內飲酒...


一切要求,都是為了讓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里。


02

我從業16年年薪百萬

想教你做到更好

你卻嫌我管得多

這家理髮店的老闆叫王楠,年薪100萬。

他知道洋洋怕他,但不知道洋洋平時會故意不回他微信:「這太過分了,他有什麼理由不回我微信呢?這是為什麼?」


得知洋洋嫌他管太多,他很不理解:「我每天有那麼多事情要做,我還分精力去管你,你還不願意??我很傷心,心碎了...我覺得他現在不需要有那麼多自由,他這個階段還沒到可以有自我創新的時候...「


王楠是個要求嚴格的老闆,你做得好,他會在心裡暗自開心,但你做得不好的時候,他說你的機率會非常大,屬於典型的批評大於表揚的管理風格。

他對學徒要求尤其嚴格,這是基於他過去的成長經歷。

王楠做理髮這一行已經16年了,最初也是從學徒做起來的:

「我從15歲開始,剪個頭髮7塊錢,還得給人修臉,我們當時那家店在上海乃至全國都是很有名的,發工資的時候,我的老師大概能發到10萬左右,我就能拿到一點點錢,我的老師影響我挺多的,帶我去看建築,帶我去看比較有設計感的東西,衣服....我回想起來,如果我當時沒有看這些東西,沒有看好的東西之後,我不會發現東西之間差距有那麼大...」

洋洋不喜歡每天定任務去練習學習,王楠說:「有些時候,不是你不喜歡你就不做的。」


為什麼不建議員工存錢,王楠也有自己的理解:「30歲之前,最好不要有錢,首先你也存不了多少錢,第二你現在應該是讓自己值錢的時候,所以你應該把你掙的錢全部花掉。」

有些學徒不理解,甚至受不了離開了,但他還是堅持這樣做。

他說:「有時候我看我自己的員工,就像是一個長輩對一個晚輩的關愛,更多的是這種親情關係,而非老闆和員工的關係,所以就意味著,我不僅要管工作,我還要管生活,因為我希望他更好。


03

老闆給你的工資越少

你越應該拚命工作


洋洋月薪只有4000,卻要每天工作16個小時,休息時間有時候也要加班。

這不僅是洋洋的現狀,而是很多職場人的現狀,拿最少的錢,干最多的活兒。



網上有人提問: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被贊比較多的答案是:

辭職吧,老闆吃定你了。

持這種想法的人,大多一看到下面幾句話就瘋狂點贊:你要狼性,就要給員工吃肉,你喂人家吃草,這狼性從何而來?你想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

上面這個論點對不對?

我認為很對,只不過很多人放在自己身上時,用錯了。

我現在創業做老闆,和很多老闆交流,大家面對員工基本都是兩種心態:

第一,你是個人才,我一定要多給錢,讓你吃肉,甚至讓你吃到的比你本來應該得到還多。為什麼呢?越是創業的人越明白,人才太難找了,很多時候花錢能請到已經很不錯了,大多時候你花錢都找不到人,我有一個很不錯的同行朋友,他的公眾號高薪招主編,招了一年了都還沒招到。

所以,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才,老闆得多傻才會虧待你?

第二,你工作技能一般,我不可能多給你錢,因為我本來就覺得你性價比差。同時,我確實希望你多干點活兒,為什麼呢?讓你更快更多的成長。比如我之前親自帶編輯時,我經常催催催,讓編輯多寫,有的員工可能覺得「我太難了」,就你難麼?實際上你每寫一篇稿子我還得幫你改,我有那麼願意幫你改麼?有的稿子一改一兩個小時。

所以,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才」,覺得「辭職吧,老闆吃定你了。」,那你可以趕緊去辭職,老闆會毫不猶豫的說:好的好的。

然後呢?大部分這樣的「人才」,換個地方,一樣。

大部分老闆都不傻,傻子做不了老闆,他們對一個員工的估值,基本是符合其實際市場價值的。



所以本質上,你的工資不是老闆定的,是你自己定的。

有的人也會想,好,我認,那「給多少錢,做多少活」總可以吧。

這樣當然可以,但你的升職加薪會很慢。

為什麼這麼說呢?

最科學的升職加薪是,你在做到90分的那一刻,我給你90分的職位和薪水。

但實際操作上,不可能那麼時間一致,實際的職場中,要麼是老闆提前給你升職加薪,希望你做到,要麼是你先做到,之後再給你升職加薪,考慮到現實情況,還可能滯後幾個月甚至半年。

大家都希望是前者,但職場上基本都是後者。

老闆一旦給一個員工升職加薪了,就意味著這不是一個月,而是每個月,將來他做不好還不能輕易降薪,勸退要付出更多代價,提前給你升職加薪還要考慮其他員工的感受。

所以,大部分老闆在用人上,是合理謹慎的策略,即在你還沒有證明自己的能力,免除老闆的後顧之憂時,老闆一般是不會給你升職加薪的。

所以,職場上的升職加薪,

大部分都是被追認的。

拿我自己的公司來說,之前我的助理月薪只有7000,後來她成了我的社群合伙人,拿業務分成,收入翻了好幾倍。但給她的升職加薪,實際上也是一種事後追認。

第一,訓練營這個產品本身是沒有的,是我的助理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前提下,付出額外精力去開發出來的。也就是說,訓練營合伙人這個職位,不是我給的,其實她自己創造出來的。如果她也是「拿多少錢,干多少活」的心態,她根本不會這樣付出,也只能一直是月薪7000的助理。

第二,我並沒有在她做了第一期,就升職加薪,第二期也沒有,第三期的時候我還在考慮。連續做幾期,經歷過各種困難,她都能扛下來,我確認把這個業務交給她沒有太大風險也確認她會一直認真負責時,我才給她升職,並承諾這個業務永遠有她的分成。如果她做完兩期,發現自己沒有升職,後面就不好好做了,那也不會有後來。

所以,如果你現在的級別是5,你想升到6,那麼你應該怎麼做呢?

你要做的,肯定不是向老闆請求,說相信我,給我一個機會去做6,我一定能做好。你也不能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以為埋頭苦幹就能升職加薪。你要做的,是在做好級別5工作的基礎上,提前去做級別6的事情,讓老闆意識到把你放在級別6的位置上是沒有風險的。

所以,本質上,一個人的工資都是自己給自己定的,不是老闆定的,老闆沒有資格瞎定,否則你可以隨時炒了他。同時你也要知道,你努力工作,是為了升職加薪,但會有合理的滯後,你要能接受。

如果現在老闆給你的工資太少,如果你不能隨時找到一個工資更高的,大機率上是你現在就值那個錢,所以你更應該拚命工作,讓自己升值,成長終究是為了自己,而非老闆。

這一點我剛工作時有幸看到雷軍的一段話,過去幾年受益匪淺。

雷軍剛工作時,把工作任務按半小時來分,當時他有一個筆記本記著每半小時乾了什麼。

雷軍說:「如果浪費了半小時,我就覺得很慚愧。後來我看到很多人不珍惜時間的時候, 我就覺得這樣的人真沒出息。時間是自己的,你到一個公司打工的時候,偷懶,老闆沒有看見,就覺得自己又蒙了一下,玩貓和老鼠的遊戲,真是沒有必要。公司所付的那麼一點錢, 就買下了你一個月的青春?學會的東西首先是自己的,其次才是公司的。」



04

這才是老闆和員工的最佳關係


職場中最重要的關係就是老闆和員工的關係,表面上這個關係是矛盾的、對立的,但實際上,兩者的利益從來不是對立的,而是綁在一起的。

很多不理解甚至對立,源於立場不同,以及溝通出了問題。

洋洋和王楠的故事叫《老闆不知道的我》,這只是A面,B面是《我不知道的老闆》。

洋洋花了280元在另一家理髮店體驗了一次後,知道了老闆的高要求是有道理的,他說:這家店跟我們店有很大差別,音樂的話他們亂亂的;這個店洗頭的話,只洗了一遍,沒有按摩,很隨便的那種洗頭手法;這邊280元的髮型師,就詢問了我一下平常會打理東西麼,像我們老闆的話就會比較深刻的了解這個客人,比如平常的穿衣風格等....

王楠現在年薪百萬,但他很明白自己是怎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所以他所有要求都是希望也帶出像自己這樣的髮型師來。



最初王楠在一個地方學理髮,學了一年就覺得太浪費時間了,感覺自己洗頭、燙髮、染髮、剪髮都學過了,覺得自己都會,可以直接找一家店做髮型師了。

結果去了之後發現,學校老師都是表揚你,實際上自己連洗頭都沒學會,落差很大,還得從洗頭開始做,洗了半年頭,然後再學下一步,做護理,做護理大概做了三個月,他覺得自己可以燙頭髮了,結果發現並沒有這麼簡單,那時候他才明白,學一樣東西要扎紮實實的才行,燙髮又學了大概兩年,之後又學染髮,從最基本的三顏色,到色度色調,對沖色,顏色搭配,然後再學剪髮。

這一學,就是四年學徒生涯。

有人可能會問:理髮,需要學這麼久麼?

如果你想做一個剪個發30元,月收入幾千的,不需要。大街上遍地都是這樣的理髮店和髮型師,也就是那些不願扎紮實實學的。

王楠願意這麼學,也是源於學徒生涯期間遇到的一個老師,在那家店上班發工資時,他只能拿到2000,他的師傅能拿到近10萬。

這件事給他的震撼很大:「大家同樣都是一個月上班20多天,但發工資的時候可能相差十倍幾十倍!我當時不理解為什麼,後來慢慢才了解,師傅不僅在上海有名,在全國也很有名,很多人從外地慕名趕來就為剪個頭髮。」



王楠的師傅後來帶他去看建築,看奢侈品,有設計感的衣服,去吃特別貴的餐廳,去住高端酒店,推薦他看一些書,帶他看藝術展。

如今他自己做老闆,也想認真帶一些人,洋洋就是其中一個。洋洋今年16歲,王楠希望他也能踏踏實實做幾年學徒。

王楠給自己的員工包吃、包住,教給他們知識,布置訓練任務,讓他們去研究貴的東西,琢磨一個東西為什麼貴,他會把自己的經驗寫成話術,列印出來給員工們看,給他們推薦書,一些好的設計網站。

王楠希望他的員工必須提高綜合實力:「你學理髮不能只會剪頭髮,服裝品牌,建築,音樂,美術,你必須要去了解,一個東西你一眼看過去,你要知道他好不好,好在哪裡」。

看完這個故事,我覺得洋洋很幸運,能遇到一個如此負責又有成人之心的老闆,職場上遇到一個好領導、好老闆,還願意帶你玩,很難得。

老闆和員工的最佳關係是怎樣的?

從相處狀態上,既不是相互對立,一言不和就撕逼,當然也不是和和睦睦,客客氣氣。

阿里有句話:如果一個團隊很和諧,一定不是一種太好的事情。正常的家庭里,夫妻天天吵架肯定不行,從來不吵架的,肯定也有問題,隔三差五吵一吵的,日子才能過得好。這是因為相互間親密和欣然,讓直接、簡單的溝通成為可能,所以有話就說。如果一個團隊和諧到一定程度,也就意味著團隊如一潭死水,很難掀起波瀾了。

從結果達成上,既不是老闆壓榨員工占了員工便宜,當然也不是員工渾水摸魚領工資,因為最終坑的是自己。

最好的關係就是,互換立場視角,簡單直接溝通,打通認知壁壘,最終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成就。

老闆自己要成長,這樣才能吸納更多的人才。給員工最好的福利,就是給他招最優秀的同事。要努力研究戰略,發展業務,帶團隊打勝仗,一起分享利益,讓跟著你混的人都有肉吃。

員工呢?加班是應該的,不加班也是應該的,只有完不成工作是不應該的,為過程奮鬥,為結果買單,與其抱怨老闆關注細節,不如比老闆更細節,遇到合理的要求,那是對自己的鍛鍊,遇到不合理的要求,那是對自己的磨練,最終你要用業績成就老闆,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本文來源:公眾號 @粥左羅的好奇心,作者粥左羅。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

頭條專欄:《粥左羅新媒體高效寫作課26節》,詳情點擊「了解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YctWW4BMH2_cNUgXi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