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碩果——海關支持期貨保稅交割發展紀實

2020-07-27   中國海關雜誌

原標題:十年碩果——海關支持期貨保稅交割發展紀實

2019年1月25日,《國務院關於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9〕3號)(以下簡稱「3號文件」)出台,提出「支持具備條件的綜合保稅區開展鐵礦石、天然橡膠等商品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為貫徹落實文件精神,海關總署積極支持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全力推進天然橡膠期貨國際化品種20號膠期貨掛牌上市。2019年8月12日,20號膠期貨在上期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上期能源」)成功掛牌上市,採用「國際平台、凈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的交易模式,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20號膠期貨是我國天然橡膠領域第一個國際化期貨品種。

青島海關關員在期貨保稅交割倉庫內核查。 圖 / 陳星華

天然橡膠

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

天然橡膠用途廣泛,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應用於交通運輸行業、醫療衛生行業、工業、農業、建築業、國防軍工行業,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目前,我國已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橡膠消費國和進口國,進口依存度逾80%。全球約70%的天然橡膠用於交通運輸行業中的輪胎製造,其中約80%使用20號膠, 20號膠的使用已成為一個國家輪胎工業技術和工藝水平的主要標誌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輪胎工業已成為我國產業經濟中的重要一環,全年產量逾9億條,主營業務收入逾5000億元,對國民經濟影響深遠。

打開國門

天然橡膠期貨國際化對提升我國金融市場開放水平意義深遠

基於我國龐大的天然橡膠現貨市場規模,上市天然橡膠期貨國際化品種20號膠期貨,既有利於構建全球天然橡膠市場的定價體系,服務我國橡膠工業的發展,助力我國從輪胎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服務我國天然橡膠企業「走出去」,又有利於推進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我國天然橡膠期貨市場影響力。

20號膠期貨上市有助於我國參與全球天然橡膠市場定價

輪胎是天然橡膠的主要應用領域,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輪胎生產國和第一大出口國。天然橡膠國際貿易定價方式包括長約定價和日常市場定價,當前國際貿易定價以新加坡交易所的20號膠期貨價格為主要參考基準。我國雖然是全球天然橡膠的最大買家,但鑒於我國實行外匯管理制度,在長期形成的國際貿易習慣中,我國企業與國外機構之間貿易結算貨幣幣種為美元。同時,我國天然橡膠期貨市場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交易規模遠超國外同品種,主要面向國內資源、國內投資者、國內市場為主要特點的區域性市場,但對國際定價的影響力有限。20號膠期貨作為國際化期貨品種,其上市將有助於我國參與全球天然橡膠市場定價。

20號膠期貨是順應我國天然橡膠產業鏈企業發展的時代產物

期貨市場的宗旨是服務實體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空轉的市場和價格沒有發展的根基。我國天然橡膠期貨市場經過20餘年的發展,市場運行平穩,功能發揮良好,很好地起到了服務國內產業的作用。

近10餘年來,我國天然橡膠龍頭企業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柬埔寨、緬甸、寮國以及非洲的象牙海岸、喀麥隆等國投資天然橡膠種植加工業,據測算,其在海外參與經營的天然橡膠資源已是國內資源的2.5倍。同時,為克服國內天然橡膠資源短缺的客觀情況,部分輪胎企業也先後到國外建立多個橡膠園和輪胎加工廠。

隨著我國天然橡膠產業龍頭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海外經營的橡膠資源的增加,20號膠作為海外生產、使用的主要品種,其面臨的價格風險敞口與經營風險與日俱增。2010—2019年間,20號膠最高價達38205元/噸,最低價至7185元/噸,年度平均波幅高達48%。20號膠期貨可作為橡膠上下游企業價格風險管理的工具,增強我國企業的定價影響力,提高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競爭力,也為國內輪胎企業提供了一個保障國內外市場健康發展的國際化風險管理工具。

20號膠期貨商品國際化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面向全球投資者的國際化商品期貨市場作為聯通現貨貿易和金融市場的橋樑,承載著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使命。我國20號膠進口量巨大,具備很強的購買力,以人民幣計價的20號膠期貨,有助於拓展人民幣在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現貨貿易和金融市場中的結算規模,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青島海關關員在日照口岸進境原油卸貨場地實施現場監管。 圖 / 宋歌

加薪添柴

海關力促天然橡膠期貨快速上市

為貫徹落實3號文件,規範天然橡膠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管理,海關總署出台了2019年第121號公告(關於開展天然橡膠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公告,以下簡稱「121號公告」)。這是繼原油期貨之後,海關總署第二次就國際化期貨品種專門發布的業務公告。

2019年1月,3號文件出台後,海關總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司多次與上期所就天然橡膠期貨保稅交割業務開展進行磋商,並委託上海海關與上期所開展專題研究,就天然橡膠期貨保稅交割海關監管操作規程和相關通知公告進行研討。2019年6月,進一步組織上海、青島、大連、海口、寧波、天津等已有天然橡膠保稅倉儲業務並擬開展天然橡膠期貨保稅交割的海關進行實地調研和企業走訪,再次就擬出台的121號公告進行研討,基本擬定形成業務制度,並於2019年7月22日正式發布,明確了海關對天然橡膠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監管要求,有力保障了20號膠期貨的上市。

小荷露角

20號膠期貨上市後穩步發展

業務全流程順暢,期貨功能初顯

20號膠期貨自2019年8月12日上市以來,呈現出「交易平穩、結算流暢、交割順利、監查嚴格、風控到位、輿論正面、功能初步顯現」的良好發展態勢。截至2020年3月底,20號膠期貨已順利完成了2次交割,標誌著其全業務流程經受住了市場的初步檢驗,為品種的持續活躍和走向成熟奠定了市場基礎,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從成交和持倉看,20號膠期貨流動性已居全球同類產品前列。截至2020年3月底,全市場日均成交量和日均持倉量分別為11.29萬噸和30.62萬噸,同期新加坡市場分別為3.71萬噸和34.26萬噸,日本市場分別為1415.88噸和523.10噸。

從價格走勢看,20號膠期貨與境內外期貨、現貨市場保持高度相關,價格聯動緊密。20號膠期貨與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價格相關係數為0.98,與青島保稅區現貨均價相關係數為0.76,與新加坡20號膠期貨價格相關係數為0.94。

從合約連續性看,主力合約實現逐月輪換,但交易環境仍需逐步完善和提高。自2019年9月引入做市商制度以來,合約連續性大幅提升,合約結構從上市初期的僅1個合約活躍,轉變為近月連續2~3個合約活躍,便利產業客戶參與。

從市場參與者結構看,法人客戶參與比例高,境外客戶參與占有一定比例。截至2020年3月底,20號膠期貨法人客戶成交占比約60%,持倉占比約70%;境外客戶成交占比12%,持倉占比約6%。

從庫存情況看,20號膠期貨倉單持續穩步增加。20號膠期貨首批指定交割倉庫分別位於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洋山保稅港區、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的青島保稅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海口綜合保稅區,倉儲企業共計10家,首批啟用庫容30萬噸。截至2020年4月17日,20號膠累計生成期貨保稅標準倉單67456噸。

從交割情況看,交割量穩步增長,參與交割群體包括境內外產業鏈企業。截至2020年4月底,20號膠期貨共交割34170噸(單邊,下同),交割金額約2.85億元;用於交割的期貨20號膠分別分布於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和青島保稅區的5家指定交割倉庫;參與交割的賣方和買方包括境外天然橡膠生產企業、境內輪胎製造企業和境內外天然橡膠貿易企業。

制度和標準得到國際認可,逐步實現我國期貨市場制度與規則的對外輸出

20號膠期貨所設定的質量標準和企業註冊制度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吸引了世界範圍內主要天然橡膠生產國逾30家企業、逾100家工廠前來註冊。來自中國、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4個國家的25家企業、37家工廠進入首批註冊商品名單,該名單也得到了下遊輪胎企業的認可。

從20號膠期貨上市後的境外投資者參與情況來看,無論是日常交易和交割,還是上市首批成交、首日成交、首次交割,境外龍頭產業客戶均已參與,逐漸實現我國期貨市場制度與規則的對外輸出。

20號膠期貨保稅交割貨物在保稅狀態下存入上海期貨交易所指定保稅交割庫。 圖 / 任培青

成長瞬間

20號膠期貨的「首次」

首日交易

2019年8月12日,20號膠期貨上市首日,所有合約以上漲態勢拉開序幕。首日收盤,20號膠期貨總成交量4.84萬手,成交47.79億元,總持倉量1.13萬手;其中,主力合約NR2002合計成交4.38萬手,成交金額43.22億元。

首批成交

2019年8月12日,20號膠期貨上市首日,參與集合競價的會員和客戶分別為93家、362個,首批成交312手。參與集合競價達成首批交易的有天然橡膠產業鏈企業等境內外機構,包括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上海龍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雲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雲象實業有限公司、物產中大歐泰有限公司、寧波杉杉石化有限公司、泰華樹膠(大眾)有限公司(THAI HUA RUBBER PUBLIC COMPANY LIMITED)、雅吉國際(新加坡)有限公司(R1 INTERNATIONAL PTE LTD)和BANDS Risk Management Limited等。

首批期貨保稅倉單

2019年12月4日,首批20號膠期貨保稅標準倉單共201.6噸經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山東有限公司質檢合格後,在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的青島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保稅交割庫正式生成。該批20號膠由泰國聯潤橡膠有限公司(Southland Resources Co., Ltd)BJ2工廠生產,倉單貨主是上期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計劃參與實物交割。首張倉單的生成,意味著20號膠入庫質檢環節經過了實踐檢驗。

首批國產20號膠保稅倉單

2020年1月23日,首批國產20號膠保稅倉單共201.6噸在海口綜合保稅區海南農墾現代物產集團有限公司保稅交割庫正式生成,該批20號膠由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首次交割

2020年2月24日,市場各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順利完成20號膠期貨首次交割,共計700噸,交割金額約為655萬元,交割貨物位於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的青島中外運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參與交割的買賣雙方分別為青島萬嘉瑞貿易有限公司和New Continent Enterprises (Private) Limited。

上海地區首次交割

2020年3月23日,20號膠期貨NR2003合約順利完成交割。本次20號膠交割量共計17256.96噸,交割金額為1.5億元,環比增長約235%;其中,上海中儲臨港物流有限公司的交割數量為907.2噸。參與交割的上海企業有上海萬晟實業有限公司、上海鵬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上海杉杉貿易有限公司、上期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膠聚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東方集團物產進出口有限公司。

經營保障

企業眼中的20號膠期貨

20號膠期貨的推出,為國內「走出去」的企業提供了風險管理的工具,也為海關特殊監管的倉儲企業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業務量。

中國天然橡膠協會副會長鄭文榮

20號膠期貨主要是面向國際,市場交易用人民幣結算,是從國家戰略的角度考慮,對推動中國天然橡膠國際化有很大好處;同時,20號膠期貨上市後,下游用膠有了保障平台,產品質量得到了保證,價格也透明了,對上游產業升級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地區總部總經理王海濱

20號膠期貨採用保稅交割,給保稅倉儲企業帶來實打實的業務;自2019年12月可以生成倉單以來,中儲位於洋山保稅港區的上海中儲臨港物流有限公司作為指定交割倉庫,業務量顯著上升:截至2020年3月底,共入庫5644.8噸,累計生成期貨保稅標準倉單5342噸;由於20號膠是中國進口量較大的品種,預計未來業務量還將繼續增加。

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支光南

20號膠是天然橡膠的主打產品,全球天然橡膠產量有70%以上用於輪胎行業的生產,而輪胎行業使用的主要原料就是20號膠;20號膠期貨的上市,使橡膠期貨價格在交割前能夠比較貼近現貨價格,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這也有利於提高橡膠生產企業、輪胎廠商參與期貨套期保值的積極性,增加天然橡膠期現貨市場流動性;此外,還可以提高我國在天然橡膠市場上的話語權;中國是20號膠的主要戰略買家,推出20號膠期貨有利於構建我國全球天然橡膠市場定價體系,提高境外投資者參與度,並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價格風險管理工具,幫助企業鎖定成本、守住利潤。

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龍橡公司董事長陳祖敬

20號膠期貨相較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有諸多創新之處,這也引導國內企業突破已有模式去思考問題;海膠集團憑藉銳意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經過近兩個月的籌備和探索,於2020年1月23日生成首單國產20號膠保稅倉單;未來,海膠集團將充分運用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和上期能源的20號膠期貨,為企業運營保駕護航。

上海海關所屬洋山海關關員至20號膠期貨指定交割倉庫開展實際監管。 圖 / 沈曉君

復工復產

期貨保稅交割肩負的時代新任

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作為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的期貨市場,期貨保稅交割再次發揮「特色」市場功能,在現貨物流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通過交割為持續生產的企業提供及時的貨源,成為企業資金回籠渠道。

2020年1~4月,上期所已上市的18個期貨品種交割量同比增長超過40%,有力保障了下游企業的原材料供給和上游企業的資金回籠。其中,原油期貨共保稅交割819萬桶,同比增長46%;燃料油期貨共保稅交割24.301萬噸,同比增長404%;20號膠期貨共保稅交割3.417萬噸。

在此期間,上海海關不斷推出便利措施,支持綜合保稅區內各期貨品種擴大存儲規模,通過無接觸辦公、預約通關、遠程評審等方式,保障貨物快速入區入庫和倉單的及時生成。及時通報區內保稅庫存信息,幫助企業建立期貨與現貨市場的雙向對接,滿足企業復工復產後對原材料的需求。鼓勵企業發揮期貨商品金融屬性,運用倉單質押功能加固資金鍊條,確保疫情期間穩定運營。配合上期所引導區內外上下游企業利用期貨保稅交割鎖定遠期市場價格、穩定貨源和拓展銷售,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十年征程

海關助力期貨保稅交割發展的歷史回眸

期貨保稅交割,是指指定交割倉庫內處於保稅監管狀態的貨物作為交割標的物的一種銷售方式。期貨保稅交割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開展,對我國金融市場體系建設以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拓展具有重要意義。藉助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平台,可使國內期貨市場逐步實現與國際期貨市場的接軌,增強我國在全球交易體系和定價體系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有助於加快上海等城市形成比較發達的多功能、高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同時,通過將保稅物流與期貨交易平台有機結合,可以使保稅商品物流所蘊含的市場供需、產品流向和產業結構等離岸市場信息,成為影響區內外甚至國內外、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宏觀調控的「期貨信息」。而憑藉「期貨信息」發布及時、影響全球化的特點,有效提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功能和影響,使其不僅能成為物流分撥和加工製造中心,而且能成為價格中心和資金運營中心,形成期貨交易與保稅物流兩者雙贏的局面。

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開展,從試點到正式實施,再到如今的發展推廣,正好經歷了10年。10年間,期貨保稅交割業務已從當年的一顆小種子,成長為了如今的參天大樹。海關,正是這10年歷程的重要見證者和推動者。

生根發芽

期貨保稅交割的藍圖繪製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的上海

2009年4月29日

《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國發〔2009〕19號)明確提出:「支持境內期貨交易所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內探索開展期貨保稅交割業務。」

2009年12月18日

按照有關要求,海關總署與證監會、財政部、稅務總局和外匯局等相關部委,積極「支持境內期貨交易所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內探索開展期貨保稅交割業務」,多次組織不同層面的協調會和調研活動,著力推進期貨保稅交割業務。

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正式開展起步於2010年

2010年10月20日

海關總署同意在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對進口保稅儲存的銅和鋁兩個品種通過上期所開展保稅交割業務試點,允許「期貨保稅交割」方式銷售的進口貨物以「保稅貨物交割結算價」作為成交價格向海關申報,海關以此為基礎,按照相關規定審查確定以期貨保稅交割方式銷售的進口貨物完稅價格,由此正式確立了海關對保稅交割業務的政策支持,解決了申報隨附單證、價格審定等海關監管難題。

2010年12月24日

時任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毅彪、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楊邁軍等,在上期所共同宣布期貨保稅交割業務啟動,由此,期貨保稅交割正式拉開序幕。

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海關全流程走通是在2011年

2011年3月16日

第一批期貨保稅交割倉單在上海洋山保稅港區生成。

2011年8月

完成首票出境貨物和首票進口貨物的通關手續,順利走通從生成保稅倉單、進行期貨交割直至進出口申報驗放的整個海關監管業務流程,由此推動期貨保稅交割業務試點進入實際運營階段。

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保稅功能拓展始於2012年

2012年4月26日

在上海海關的支持下,期貨保稅標準倉單質押業務正式啟動,跨出了促進期貨保稅交割規模化發展的關鍵一步。保稅倉單質押,是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保稅倉儲貨物作為債權擔保,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的一種融資方式,是保稅物流和金融平台相結合的新生事物。該項業務可以充分發掘附著於期貨保稅倉儲貨物之上的金融屬性,拓展企業融資渠道,大大增加資金運用的靈活性,對企業規避金融風險、合理調劑國際物流和貿易資源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利於擴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對大宗商品的集聚能力。

茁壯成長

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第一次擴大業務範圍是在2013年

2013年12月

海關總署同意將期貨保稅交割和期貨保稅倉單質押業務商品品種由銅、鋁擴大到上期所已經上市的期貨品種,同時將開展範圍由洋山保稅港區拓展到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共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期貨保稅交割參與自貿試驗區發展進程並走向全國始於2014年

2014年4月21日

上海海關發布《關於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公告》(滬關公告〔2014〕11號),這是海關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首批創新制度之一,也是直屬海關層面明確期貨保稅交割相關監管制度的第一部規範性文件。

2014年8月20日

根據有關文件將期貨保稅交割作為14項複製推廣的上海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創新制度之一,自2014年9月3日起在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全面複製推廣。

2014年12月21日

《國務院關於推廣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可複製改革試點經驗的通知》(國發〔2014〕65號),明確「期貨保稅交割海關監管制度」成為「在全國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複製推廣的改革事項」,由此,期貨保稅交割正式從誕生地上海走向了全國的大舞台。

牆外開花

期貨保稅交割走向全球化發展始於2015年

2015年6月

海關總署出台了2015年第40號公告(關於開展原油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公告),制定了《原油期貨保稅交割業務海關監管操作規程(試行)》,從業務實施範圍、期貨保稅標準倉單的質押、完稅價格的確定、液體品種溢短的結算和損耗的認定等方面進行了規範,是海關總署層面明確期貨保稅交割相關監管制度的第一部規範性文件,為原油期貨的上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3月

原油期貨在上期能源正式掛牌交易,成為我國使用人民幣結算的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

期貨保稅交割全球化發展的深入是在2019年

2019年年初

3號文件發布,明確要求「支持具備條件的綜合保稅區開展鐵礦石、天然橡膠等商品期貨保稅交割業務」。

2019年7月

在積累、總結原油期貨保稅交割經驗的基礎上,海關總署發布121號公告,明確海關對天然橡膠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監管要求,積極支持20號膠期貨的上市。

2019年8月

海關總署發布2019年第139號公告(關於進口鐵礦石期貨保稅交割檢驗工作的公告),明確了用於保稅交割的期貨鐵礦石的海關檢驗要求,以支持鐵礦石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發展。

2019年10月

海關總署發布2019年第158號公告(關於綜合保稅區內開展保稅貨物租賃和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公告),進一步明確了綜合保稅區內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操作規範。

碩果纍纍

在期貨保稅交割發展的10年中,在自身業務穩步增長的同時,也見證了上海「四個中心」、上海自貿試驗區、上海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飛速發展,成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獲得了各方的肯定:

2012年,「期貨保稅交割」項目獲得「2011年度上海金融創新成果獎」一等獎第一名;

2019年,「中國原油期貨上市」項目獲得「2018年度上海金融創新成果獎」特等獎;

英國《期貨與期權世界(Futures & Options World (FOW))》雜誌先後授予中國原油期貨「2018年亞洲資本市場最佳新上市衍生品合約」和「2018年國際能源和商品市場最具創新力新上市合約」。

青島海關關員監管期貨保稅交割原油卸載入庫。圖 / 厲彥忠

展望未來

監管和創新永遠在路上

期貨保稅交割,是我國商品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引入境外交易者的必要路徑。在海關的相關制度保障下,商品期貨保稅交割業務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可交割區域進一步擴大,輻射範圍包括遼寧、山東、上海、浙江、廣東和海南等沿海地區:2019年,原油期貨累計交割1761.8萬桶,同比增長518%;高硫燃料油期貨累計交割19.491萬噸。截至2020年4月17日,原油期貨交割啟用庫從315萬立(合1747.6萬桶)拓展至560萬立(合3103.7萬桶),保稅期貨倉單合計339.8萬桶;燃料油期貨交割庫容從40.7萬噸擴增至65.7萬噸,保稅期貨倉單20.016萬噸。

隨著商品期貨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品種範圍和期貨相關的保稅業務將得到進一步拓展。未來,低硫燃料油、國際銅期貨等也將採用期貨保稅交割模式,保稅商品登記等保稅貨物流轉的有關服務功能,也在研討優化完善中。防好風險、守住底線,是海關與上期所共同的使命,監管和創新永遠在路上。

文 / 李剛 張奇 糜晶 閔雪蓮

(審核:海關總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司

作者單位:上海海關、青島海關

支持:上海期貨交易所)

文章來源於《中國海關》雜誌2020年6月

編輯:常相婧

發布:王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