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地威脅、打罵、呵斥孩子,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2019-08-26     辣媽菲也

威脅、打罵、呵斥從來都不可能真正奏效,因為那摧毀的是孩子的自尊。

作為一個育兒博主,菲爺一直都在分享教育理念。但事實上,與孩子的相處,不斷讓我重新推翻自己的認識,重新學習如何做父母。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從來不打孩子也不罵孩子的「慫貨」媽媽——無論是孩子不肯吃飯,不肯做作業,不肯練琴,起床出門……大部分時間,任憑老母親苦口婆心,連哄帶騙,幾乎也很難立竿見影地讓娃「乖乖聽話」。

在前段時間的親子旅行中,一個女孩子的媽媽說「孩子很怕我的」,我也親眼看到,當她發出命令的時候,她家孩子基本上都不敢違抗。

所以我也開始反思,我是不是也應該做一個嚴厲的媽媽。

回到家後,有一次吃午餐,灣灣又在鬧脾氣,說她不想吃飯,也不上飯桌,想讓她吃飯,就得開著電視一邊看,一邊要大人來喂。

簡直被奶奶寵得不成樣子,我實在看不下去。這時候我就拿起她的鉛筆,打算教訓她一下。

我嚴厲地對她說「我數一二三,你再不坐到桌子上去的話,媽媽就要打你了!」。她當然沒把我的話當一回事,繼續在磨蹭,於是我走過去狠狠敲了幾下她的手心,她為了躲避我的懲罰,就從小凳子上躲到其他地方,我追上去,她又滾到地板的另一邊。

但那一刻卻突然觸動了我,平時她是一個非常潔癖的人,絕對不會坐在地上,而在我的淫威之下,卻從一個花朵般的小公主變成了一個不懼骯髒,不討人喜歡,破罐子破摔的毫無自尊的熊孩子!

當然,最後她也沒有因為這樣的所謂嚴厲的管教方式而自覺去吃飯,但她的自尊卻已經被碾碎一地。

那一刻我開始意識到,對孩子的任何教育方法,都必須正視ta的自尊。

自尊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綜合覺知,即自我評價。

「在自己心目中,我是怎樣一個人?」

「在別人眼中我是怎樣一個人?」

所有的這些認知,都是通過自尊是否被滿足獲得。

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說,「當我們注意維護孩子尊嚴、尊重孩子並且態度堅定時,孩子很快就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為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會激勵他們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為。」

而那些碾壓孩子自尊的行為,則會像一顆種子,隨著孩子的身體一起茁壯成長,最後長成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人。

豆瓣高分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便是一個孩子從童年時,自尊就被碾壓、忽視,以至於成年後步步重演的人生悲劇。

松子的童年乃至一生都在努力討好爸爸,她渴望被關注,被呵護,但是爸爸把所有的關心都給了生病的妹妹。只有在她扮出誇張的鬼臉的那一刻,爸爸才罕見地笑了一下。

於是,在松子的一生之中,從童年時渴望爸爸的愛而不得之後,成年的她也一直在追尋著一段親密關係,但在所有的關係之中,她都放棄了自己的自尊去依附於男人和愛情。縱然被男人蹂躪、摧殘、背叛,她也愛的執著,滿不在乎,最終,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可憐之人。

松子的一生毫無尊嚴,也從沒被真正愛過,就如她寫在牆上那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因松子爸爸的偏袒、忽視、冷淡摧毀了她的自尊。

有哪些行為是在父母們之中非常普遍,卻又意識不到是摧毀孩子自尊的行為呢 ?

當著眾人面教訓孩子,孩子不會感覺被教育,只會感受到難堪和屈辱,留下一生自卑的陰影;

忽視孩子的感受,否定孩子的情緒,認為他們在無理取鬧。

不相信孩子。遇到有人告狀,寧可相信外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或不問緣由地就拿孩子質問指責。

愛拿別人家孩子比較。「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惡劣批評,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你這個壞孩子,整天不讓人省心」「你真的像個傻子一樣,笨手笨腳」「神經病」。

隨意處置孩子的物品,「你這些東西都是我買的,我想扔就扔,我想送人就送人」,漠視孩子對物品所有的權利。

這些針一樣的批評正刺痛著孩子,打壓著孩子的自尊。

父母怎樣管教孩子,才是真正重視孩子自尊的方法呢?

第一,表達共情和接納

孩子不小心撞到牆、摔倒地上,很多父母反而會在這時候責怪孩子「你怎麼這麼不小心、看摔壞了吧!」

其實,這時候,應該首先對孩子表達共情:「我明白你受傷了,有點疼,需要安慰」;

和孩子共情,讓孩子的委屈、尷尬等負面情緒得以釋放。有的孩子自尊心強,受到挫折會覺得沒面子。所以,這種時候,家長最好先表達理解和同情。搭建好情感聯結之後,再和孩子進一步就事情溝通。

同時對孩子表示接納「雖然我警告了你,你這麼調皮,導致受傷了,但是我還是會保護你,並且希望接下來能幫助你避免受傷害。」

認同更多是情感、觀點層面的認同,接納更多是對孩子不完美狀態的接納。

第二,永遠以正面誇獎取代負面責罵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不能區分事實和笑話,他們會相信父母所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菲爺曾經寫過的一篇《水知道答案》的書評,有一個所謂的科學實驗,一直聽到正面讚揚的水,結晶都是非常美麗的圖案,而總是被責罵、詛咒的水,結晶都是混亂無序的。

孩子也是一樣,把「你怎麼這麼不乖」換成「我就知道你會是一個乖孩子」,或者把「你就不能好好做作業嗎?」換成「我相信你是一個很認真、有效率、立刻行動的孩子」

在不斷的正面暗示下,孩子才會成長為你想要的人。


第三,陳述事實,不要進行價值判斷。

即使是孩子做了讓大人很氣人的事情,也不要立即進行價值評判:「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這種人長大了有什麼用」。

而是應該陳述事實:「你看你已經拖延了20分鐘了「」奶奶喊你吃飯已經喊了10分鐘了,你始終沒有動,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

然後再試圖跟孩子講一些仁義禮智信之類的大道理,不要以為孩子聽不進去,我跟她提過幾次「時間觀念」「做事要由頭到尾」、「立刻行動」,她都馬上就記住了。


第四,內心永遠充滿愛,並不吝對孩子表達

千萬不要忽視愛的力量,即使是孩子在跟你作戰的時候。

每次當灣灣不肯練琴、不肯做作業、不肯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先把她帶到房間,來一段「誇張地表達愛意」,例如緊緊地擁抱她,從額頭親到臉蛋親到鼻子,深情地對她說,媽媽最愛最愛你了。

一旦孩子的心被愛意融化了,接下來再談判就容易得多了,「例如,媽媽現在想和我最愛的人一起來彈一段琴,怎麼樣?我相信我最愛的最聰明的乖乖一定很快就能學會彈好的!」這種效果屢試不爽!

當然家長為達目的是一回事,這種方式對孩子的生活感受、精神品質來講也都非常重要。

很多職業都需要上崗證,但家長沒有上崗證。

很多時候家長在教育孩子上,自己犯的錯卻渾然不知,就像醉酒的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醉了一樣。

所以菲爺不斷寫文章,希望能夠促使做父母的朋友們更多的反思,學習探索和交流,以免在孩子身上交學費,有些學費是交不起的,貽害的是孩子一生一世的幸福。

歡迎來到辣媽菲也,讓我和你一起嘮嗑嬰兒屎尿屁和婚姻百味。

辣媽菲也(spicymom2014),從神經大條、沒心沒肺的文藝青年,變身三頭六臂、金光閃閃的媽媽;從通信業世界500強海外骨幹,變身回國女性創業者;從科學育兒、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窺婚姻、女性覺醒;願我像一個人格鮮明的閨蜜,一路陪伴你左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9SYzWwBJleJMoPMAe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