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2020-04-30     福利電影社


2020年,許多人都不知不覺被「逼」成了大廚。


就算再不濟,也會煎蛋煮泡麵了,比如我本人。



在告別大吃大喝這幾十天裡,我想念那些一起吃吃喝喝的老朋友,想念那些好吃到爆排長長隊的餐廳,想念那些香味四溢的美釀佳肴,還有我最愛的那些烤串烤肉.....


再比如,這些極度誘人、銷魂蝕骨的「縱慾」時刻......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幾乎人人都愛甜食,不止是因為甜味會讓人上癮,無法抗拒。


在原始社會,我們的老祖先最先認識到的味道,就是甜味。


因為在極度惡劣的生存環境里,無論是長途跋涉或者捕獵之後,甜食會快速補充糖分,讓人腦分泌大量多巴胺。


如今,我們接觸到甜味,早就不是樹上的果子,而是那些看到就會感到幸福的「甜」美畫面.....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四川,青城山。


婚禮壩壩宴上,最後一道壓軸菜往往是——甜燒白。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這道菜的製成,相當不易。


最開始,要取最肥厚的豬五花,放入滷水中煮至八分熟。




切掉瘦肉,留下九分肥一分瘦,再切成連刀薄片,嵌入紅砂糖。


就像做成一個小小的肉夾饃。



用紅砂糖熬油,混入糯米煮熟,成品色澤紅潤。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肥肉片上淋一勺砂糖油,再放入糯米,讓甜味深深浸入肥肉中。



然後放在蒸籠里,一碗疊著一碗,用文火蒸熟。



在起鍋後,廚師隨手抓一大把白糖,撒在上面,出爐!



肥而不膩,鮮香甜糯,唇齒留甜,意猶未盡,這就是甜燒白。



土耳其,古鄂圖曼帝國,歐亞大陸的交接點。


在這裡,有一道甜點,名為「巴克拉瓦」(Baklava)。


它由一層層酥皮包裹著各種堅果,撒上糖漿最後烤制而成。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想成為「巴克拉瓦」甜品師十分不容易,因為製作流程極其繁複。


二十多層麵皮要用擀成極致薄,做成各種精巧的形狀,薄如蟬翼,柔軟飄逸,最後層層疊在一起。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加入開心果碎,拌入奶油。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用麵皮包裹,塑成各種形狀,放入烤箱裡,在高溫下起酥皮。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在整個製作過程里,最關鍵的環節,是熬好糖漿。


將白砂糖緩緩倒入熱水,輕輕滴入幾滴檸檬汁,用勺子均勻攪拌。



達到特定的粘稠度後,潑灑在剛出爐的酥餅上。


酥皮遇到高溫的糖漿,立馬發生猛烈「心動」反應,變成了甜美動人的瞬間......



最後的成品是這樣,千層疊嶂,恰似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揚州,翡翠燒麥。


大廚把綠色蔬菜剁碎,把多餘的水分擠掉,撒入白糖。




在底層的翠綠苦味上,蓋上了一層甜味。


在包餡的時候,拌入豬油和鹽,放入鹹肉沫。



這樣出來的燒麥,「甜中帶咸,咸不壓甜」,可口宜人。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就這樣,翡翠燒麥成了喚醒揚州人一天的早餐餐點。


以上這些美味,都來自《風味人間》第二季,目前豆瓣評分高達9.4。



上線兩天播放量就突破5988萬,將近七成的人直接給出了五星好評,看來大家在家真的是憋壞了。


第一集專講大家都喜歡的甜味,名字都起得這麼清醒文藝——《甜蜜縹緲錄》。



這些美味,隔著手機螢幕,我都已經聞到了那些令人慾罷不能的香味。


強烈建議你不要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觀看,因為外賣小哥都休息了。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第一集短短50分鐘里,就閃過了全世界37道美食,還喪心病狂地定檔在夜晚9點播出。


不知道「可恨」的胖蜀黍陳曉卿又打碎了多少人的減肥計劃,太可惡了,我之所以現在這麼胖全都是他害的.....



劇中看似簡單的美食,往往都來自於辛苦繁複的製作,而有些珍饈美味的食材更是來之不易。


比如馬來西亞的巴瑤族人,作為地球上獨一無二生活在海上的種族,他們的日常覓食,就是潛入海底尋找海膽。


他們經常要尋找白棘三列海膽,這種海膽黃富含游離胺基酸,味道甘甜仿若新鮮芒果。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年輕人們潛入海底,尋找合適位置,就能收穫頗豐。


但也常常面臨著被水母蜇到,失去生命的危險。



再比如人跡罕至的懸崖縫隙里,藏著一道無比珍貴的食材——


喜馬拉雅巨峰釀造的尼泊爾蜂蜜。


喜馬拉雅巨峰,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蜜蜂種類,它們的蜂巢往往位於200米高的山崖上。


得到這種蜂蜜,向來都不是簡單的事,尼泊爾采蜂人們至今還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採集蜂蜜。


全程需要徒手攀岩,在沒有任何防護的設施下爬上高山。



他們用藤梯徒手攀掛在懸崖峭壁上,拿煙霧把喜馬拉雅巨蜂逼出來。


右腳支撐刀具,僅憑左腳腳站立,站定後便開始切割蜂巢。



在高空上用火驅趕蜜蜂,既要抵抗蜜蜂的攻擊,又要小心燒著滕悌。



最後還要徒手割取蜂蜜,一點一點從蜂巢中取出。


整個過程需要勇氣,也需要耐心,個中艱辛只有「翻山越嶺偷過蜂蜜」的人才能知曉。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這麼危險的工作,每年都有人因此喪命,還是有大量的村民去做,因為這是當地人養家餬口最重要的生活來源。


在得到蜂蜜後,他們會「奢侈」地暢懷來一大口蜂蜜,這是對自己的嘉獎,也是在辛苦勞作之後的小確幸。



在風味人間裡,我最喜歡這句文案,來自Y·A·岡察洛夫的名言:


「人無疑是大地的主人,卻又是腸胃的奴隸」。



人類位於地球食物鏈最頂端,吃不僅是本能,也是最美好的享受。


為了美食,再艱辛也是值得的。


在辛苦勞動之後,這片刻的愜意,就是人間最美好的風景......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最會拍中國美食的人回來了,一出手就是9.4分,每一幀都要饞哭我


陳曉卿在專欄中寫了一段文字,言語樸實,一點都不像紀錄片里那樣華麗,但正是當下許多人的願望。


「我們的工作室,緊鄰著一個住宅區的大門。過往人群的喧鬧,變成了今天人煙稀疏。


空蕩蕩的大門口,偶爾有行色匆匆的人帶著口罩經過,喇叭里無限次重複著「請出示出入證請出示出入證……

而我們的螢幕上,卻是另一番風景:溫和的微笑,緊握的雙手,深情的擁抱,親密的接吻以及家庭的歡宴……

看著節目,再看看窗外。有一刻我會想,節目裡的生活,才是生活應有的模樣,希望疫情早一天過去吧,讓我們的世界重新充滿美味和歡樂。」






ps.自制力差的同學請自重,請在18歲+家長朋友陪同下方可觀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8uYzXEBnkjnB-0z7ym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