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檔電影大坑《檢察風雲》,你踩了嗎?本片劇情案件根據真實案件改編,可想而知原案件有多撲朔迷離和精彩。但全片從台詞、表演、節奏、結構都十分混亂,無處不充斥著刻意與不合理。會產生這些糟糕感受的很大原因,就是港片風格和大陸文化體系的巨大衝突。
香港著名導演麥兆輝絕對是罪魁禍首。香港導演有其獨特的視角和表現手法,從構圖、敘事手法上能夠為觀眾帶來不同的觀影感受,但不意味著電影需要整個港片的「原汁原味」。諸如媒體採訪、庭審、鬧事撞人、用槍、停職拿紙箱,以及馮紹峰自殺帶來的形式感衝擊這些典型的港片劇情與元素,加上配音、演員表演調教等典型港片風格反而讓電影處於尷尬的混亂甚至荒唐當中。
另一方面,作為一部主旋律作品,電影以檢察官為第一視角推進故事沒有問題,但主角並沒有能夠在整個案件當中起到真正的核心價值,而是淪為了程序化表演的工具人。黃景瑜近些年來一直在嘗試擺脫的「甄子丹式耍酷」表演方式在片中雪上加霜,太令人遺憾了。電影中其他的人物也都是紙片式的,浮於表面的。即便連王千源這樣極具個人表演風格的演員,在電影當中也顯得非常單薄,成為了耍寶式的小丑存在,反而降低了大眾對檢察官品質的認知。再說到電影主旨,《檢察風雲》在開篇的定調是打傘破網,實際上卻變成了港片懸疑,屬於典型的走了太久忘記了來時的路,也說明了有關部門對劇本的重度干涉。如果這樣的話,黃景瑜的檢察官身份重要嗎?換成警察、律師、私家偵探有什麼分別?何必對公安人員進行強行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