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位黑人中醫博士:中國行醫30年,娶四川妻子滿口方言

2023-12-05   歷史有看點

原標題:全國首位黑人中醫博士:中國行醫30年,娶四川妻子滿口方言

醫療行業,那個救死扶傷的行當,可以說是深受尊敬。醫生,更是備受崇敬的職業。生命中或許一無所有,但「病」是無法迴避的體驗。人們為了治好疾病,往往捨得花費巨資,富人花天酒地,窮人也不惜家破人亡。治病的醫生就成了備受追捧的對象,有些甚至沾沾自喜,紅包收到手軟。當然,並非所有醫生都如此,依然有一些醫者秉持著懸壺濟世的責任,成為患者的救星。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傳統醫學,以中醫為代表,逐漸失去了歷史舞台,被現代醫學取而代之。可讓人困擾的是,醫療這個原本應該更加「美好」的行業,並沒有隨著醫學的進步而變得更好,反而成為一些醫院和醫生牟利的工具,許多人因為病痛付出了巨大代價。

在古代,藥房門口掛著「但願世上無疾苦,寧可架上藥生塵」的對聯,表達著對無病痛的祈願;而現代,藥房上掛著「沖多少錢送多少個雞蛋,趕緊進來選購」的橫幅。這讓人不禁感慨,社會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呢?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醫也日益式微。

優秀的人才都投身於西醫,導致中醫傳承無人。只能依賴一些資質一般的弟子充數,使中醫的聲譽受損。中醫如今的境地何等艱難?為了防止這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消失,甚至需要引進外國人傳承,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是「尼哥」。

就在這個背景下,一位名叫迪亞拉的非洲兄弟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新時代的「黑求醫」。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成為非洲留學的熱門地,迪亞拉被馬里的教育官員選中,被送到中國學習,希望他能回國服務。迪亞拉初到中國,在北京醫科大學學習了系統的西醫理論。然而,他對中國豐富的中醫產生了興趣,毅然決然前往廣州中醫藥大學深造。

這一舉動令眾人瞠目結舌。中醫理論複雜,即使是中國人也難以理解,更別說一個連漢語都不懂的外國人。然而,迪亞拉並沒有被困難嚇倒,為了學習中醫,他夜以繼日苦學漢語,常常攜帶《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等中醫著作努力閱讀。他的努力雖有些用處,但相對於學習中醫而言,僅僅是杯水車薪。

因為中醫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個涵蓋了天道倫常、萬物輪轉等哲學基礎的科學整體。這幾乎超出了常人的理解範疇,即便是有高智商的中國人也難以系統掌握。俗話說,「山醫易相卜」,中醫與易學等學科融為一體。一個出色的中醫必然在其他領域也有一定了解,甚至可能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

中醫對學徒的資質要求異常高,即使是中醫學教授,也只能算是入門而已。所以,迪亞拉花費數年時間,雖然對中醫這門浩瀚學科毫無頭緒,甚至連入門都未能達到。

然而,面對這令人沮喪的局面,迪亞拉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四處尋找中醫名師請教,甚至走遍全國。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中醫水平突飛猛進,獲得了多位醫學專家的認可,最終成為中國首位黑人中醫博士。

十多年的中國生活後,他不僅熟練掌握了四川方言,還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畢業後,迪亞拉並沒有回到祖國,而是留在中國,為貧困的患者提供醫療救助。中醫的核心理念是「仁」,於是,迪亞拉前往四川大山深處的一個貧困小山村,建立了一個衛生站,購買醫療器材,設立中醫閱覽室,普及醫療知識。

他低價診治患者,甚至對特殊困難的人免費。由於他的醫術過硬,這位「洋中醫」很快在當地取得了聲望,村民們紛紛找他看病。

在這個時期,迪亞拉邂逅了未來的妻子楊梅,兩人陷入了愛河。

然而,楊梅的父母對於女兒和這個「黑塊頭」在一起感到憤怒,死活不同意他們的婚事。在無奈之下,迪亞拉施展了他的絕活——針灸,緩解了楊媽媽的風濕病。這改變了楊梅的父母對他的看法,最終同意了他們的婚事。迪亞拉在這裡安家立業,但對他來說,征途才剛剛開始,他的夢想是將中醫傳揚出國門,成為中醫的傳播者。

大愛不分國界,迪亞拉雖然是非洲人,但沒有被國家和種族的差異思想所束縛。他畢業後選擇奉獻給中國,為人民服務,這種精神令人感動。一個非洲人,遠離家鄉,沒有名利之心,只為獻身大愛,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