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葬禮在當地時間9月19日如期舉行。
葬禮前夜,王室透過社交平台放出了一張女王新的官方照片,是今年為她慶祝「白金禧年(在位70周年)」時所拍,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和藹可親的笑容。
在女王9月8日下午離世後,我們已經詳細回顧了她的各種前程往事,聊了去世當天的種種細節和她最愛的巴爾莫勒爾(Balmoral)城堡關聯的美好回憶,點這裡懷念||再見,女王 。
文中也提到了,策劃重大葬禮的藝術被看作是某種國家能力的體現。
所以,這場國葬作為近幾十年來少有規模的盛大莊嚴聚會,自然受到了來自全世界的矚目,除了在英國街頭排隊哀悼送行的民眾,還有全球範圍內數十億人通過電視、網絡等各種渠道同步觀看。
在女王靈柩經過的道路兩旁擠滿了送行的人群。
又因為不同國家的元首政要紛紛出席,更讓這場葬禮變為了英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安保活動,各個層面都備受嚴峻考驗。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長達十二天也註定要被寫進歷史的盛大送別。
先來回顧一下國葬舉行前的11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最惹人關注的除了新國王查爾斯三世的登基,王室成員的各種表現,就是「為愛出走」的哈里王子在經歷漫長的分離後第一次跟家人們長時間相處竟是因為祖母的離去,外界瘋傳他和梅根在王室里毫無立足之地的處境,還有岌岌可危的父子兄弟關係到底能不能和解,都成為了大眾好奇的話題。
9月8日,女王去世當天發生的事,我們上次把該聊的都說得差不多了,除了一點,防腐。
具體可以參考《王冠》第一季第二集,女王父親喬治六世離世時瑪格麗特公主去看他的畫面。不管是喬治六世,還是女王,不管在哪裡去世,都得舟車勞頓地送回倫敦並且停靈數日供民眾瞻仰,自然得提前做好各種防腐措施,這也是他們作為一國之君的使命。
9月9日,女王去世的第二天。壓根沒有多餘時間悲傷,繼位為新國王的查爾斯三世只在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城堡停留了一個晚上,便趕回倫敦,和王后卡米拉在白金漢宮外觀賞民眾自發悼念女王的花海還有寫著各種情真意切字句的卡片。
王室通過官方帳號發在ins上的這張尤為感人,卡片寫道,「女王,感謝您70年來專注的服務。您是我們能擁有的最好的女王。您的父親會感到無比自豪。希望您回到了菲利普親王的懷抱中,跳舞和歡笑。」
然後這對前半生被各種爭議困擾的夫婦被拍到第一次以國王和王后的身份相伴走入白金漢宮。
當晚6點,查爾斯發表了他的首次電視講話。
內容除了悼念女王,亦是懷念最親愛的母親,也重申了他會跟隨她的腳步「終身為民眾服務」的承諾。還宣布將威爾斯親王的頭銜交棒給了威廉王子,凱特便是繼黛安娜王妃之後的新一位威爾斯王妃。最後不忘表達對哈里和梅根的愛,指出「他們將繼續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生活」。
可能是為了迅速拉近君主跟民眾的距離,就連當天講話的幕後花絮也一併放給了媒體播出。
9月10日,國王登基和兄弟同框。73歲的查爾斯作為英國歷史上擔任王位繼承人時間最長的儲君,在倫敦的聖詹姆斯宮舉行了登基大典。
王后卡米拉和現任威爾斯親王威廉一同出席。
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查爾斯在簽署文件的時候嫌墨水和筆盒礙事,有些生氣,怪只怪桌子實在太小,而一旁的工作人員又沒什麼眼力見。
當天下午,威廉、凱特和哈里、梅根久違地同框出現在了溫莎城堡外觀看為女王敬獻的花束和訊息,並和在場哀悼的民眾打了招呼:
上一次這兩兄弟拍到合照都要追溯到去年參加菲利普親王的葬禮了,當時梅根懷孕了沒回來……而今年就算「白金禧年」他們夫婦一同回到英國,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都沒能站上白金漢宮的陽台。
雖然同框,隔閡依舊明顯。這是四人剛下車不久的畫面,能看出哈里很照顧梅根的情緒,特意換了位置走到她的身邊,並且一直在輕撫著她的後背。
與此同時,其他王室成員也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城堡外加入到民眾的悼念追思活動中。
下圖從左到右:安德魯的兩個女兒尤金妮和碧翠絲,安妮公主的大兒子Peter Phillips(給咱國產牛奶打廣告的那個),愛德華的女兒路易斯,安妮公主的女兒Zara Tindall,愛德華的老婆蘇菲,安德魯,愛德華,安妮公主和她現在的老公Timothy Laurence。
9月11日,經過六個小時的車程,女王的靈柩從巴爾莫勒爾城堡出發抵達了愛丁堡的荷里路德宮,這裡也是英國君主夏季在蘇格蘭居住的行宮。
安妮公主向母親的靈柩行了屈膝禮。
9月12日,查爾斯三世國王首次以君主身份向議會兩院發表講話。
他們所在的威斯敏斯特廳就是過兩天女王停靈以供大眾瞻仰的地方。這張圖給人的最大感慨是,英國人的「禿」還真不是隨便說說的啊。
下午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回了蘇格蘭,出現在護送靈柩的隊伍里。
女王的靈柩在四個孩子的護送下抵達了愛丁堡的聖吉爾斯大教堂,停留24個小時供當地民眾瞻仰,再啟航前往倫敦。除了因為涉性侵案被剝奪了軍銜的安德魯,大家都依照「有軍銜的王室成員在出席國事活動時統一要求穿著軍裝」的慣例進行著裝。
安妮公主的老公Timothy Laurence走在了他們後面一排。
同在的還有愛德華的太太蘇菲(圖左)和王后卡米拉。
遊行過程中,有男子大罵安德魯「You are a sick old man(你這個噁心的老男人)」,然後被直接拖了出去……
當晚,四位子女在 聖吉爾斯大教堂為女王「守夜」10分鐘。 查爾斯穿上了蘇格蘭傳統服飾,而安妮公主也創造了王室首位女性成員「守夜」的歷史。
9月13日,女王的靈柩乘坐飛機回到倫敦,終於回到了她的家,白金漢宮。
全程由女兒安妮公主陪同。72歲的安妮(圖中),這身段這氣質太絕了。
是夜,細雨綿綿,擋不住前來歡迎女王回家的群眾。
蹲守的媒體還拍到了查爾斯和哈里、梅根的同框。
而這天白天在北愛爾蘭希爾斯伯勒城堡訪問的查爾斯又因為一支筆鬧出新聞。先是簽錯當天日期,又是被鋼筆漏的墨水弄到手指差點發飆。不過事件報道後,英國民眾反倒大多表示理解,覺得他只是在母親去世後又立馬面臨這麼多待辦事項,壓力太大了,找個途徑發泄情緒而已。看來民眾們已經開始愛屋及烏了……
9月14日,女王的靈柩離開白金漢宮,出發前往威斯敏斯特宮。
這其實可以看作是9月19日葬禮遊行的一次預演,因為跟在靈柩隊伍後面的王室成員和隊列安排都是統一的。
第一排,女王的四個小孩:查爾斯、安妮、安德魯和愛德華;第二排,孫輩里的三位男士:威廉、哈里和Peter Phillips(安妮公主的兒子,相比去年菲利普葬禮的時候他走在了威廉哈里中間稍微偏後位置,這次他在最邊上);第三排左起(橙色箭頭標註):女王妹妹瑪格麗特的兒子斯諾登勳爵、女王老爸的弟弟格洛斯特公爵亨利王子的小兒子理察、安妮公主的老公Timothy Laurence。
第一排和第二排的人選自是不用多說,第三排其實也是有考量的。
斯諾登勳爵,David Armstrong-Jones(圖左),作為女王唯一的外甥,是跟女王有著深厚感情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居中)的獨子。旁邊的則是瑪格麗特公主的女兒,備受女王寵愛的外甥女,Sarah Chatto。
另一位則是從女王叔叔家的小孩里挑的。之所以選擇格洛斯特公爵理察王子(最左,78歲)而不是肯特公爵喬治王子的兒子肯特公爵愛德華親王(居中,86歲)或者他的弟弟肯特的麥可王子(最右,80歲),應該是考慮到年齡關係,畢竟最後一天要跟著隊列走很久,年紀太大實在擔心撐不住。
至於安妮公主的老公 Timothy Laurence,過去當過女王的侍從武官,也是菲利普親王扶靈隊伍的一員,他的出現毫不意外。
其他王室成員們則乘車前往:
凱特和梅根這對妯娌並沒有同車。凱特跟卡米拉一輛車,梅根跟蘇菲(愛德華的太太)一輛車,這也跟最後一天的安排一致。
女王的靈柩在護送下抵達威斯敏斯特廳,在這裡停靈四天,以供大眾瞻仰。
媒體截圖里梅根的表情………多少有點像是打了微笑唇的後遺症。
不過她最後對著女王靈柩行的屈膝禮還是很到位的。
9月15日,女王去世的第七天。東奔西走忙了一周的查爾斯終於有空休息了一天,回到他位於格洛斯特郡泰特伯里西南部的海格羅夫莊園(Highgrove House)。
這是他80年代買下來重新裝修改造的家。
而其他王室成員繼續履行著他們在英國各地跟悼念女王的群眾們見面的職責。
安妮公主和老公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
愛德華和太太 蘇菲在曼徹斯特。
威廉凱特則出現在由王室持有的私人別墅桑德靈厄姆莊園外跟群眾聯絡感情。
對王室成員來說,放下個人情緒,迅速投身到滿檔的行程里是他 們艱巨的任務和使命。
唯一清閒的大概就是安德魯了,他被媒體拍到陪著前妻Sarah Ferguson出現在溫莎城堡外,一同觀看致敬的花海。
9月16日晚,女王的四個孩子為她守了最後一次夜。
說是 「守夜」,其實也就15分鐘,但已經讓被剝奪了軍銜的安德魯破例穿上了15分鐘軍裝。
這一天還有個大新聞,就是在倫敦排隊向女王致意的民眾隊伍里驚現大衛·貝克漢姆!他竟然從半夜兩點開始排,排了整整13個小時,到下午3點半左右才終於排到。
真不怪全世界媒體都大肆報道此事,因為作為名人明星他本可以跟其他人一樣找個議員直接帶他進去 (一個議員最多能帶四個人入場),省去漫長的排隊過程,但他拒絕了這樣的邀約,一個人在風中跟大家一起站了十幾個小時,進場後還能保持風度翩翩的狀態,簡直是英倫紳士的典範。
貝克漢姆在事後的採訪里說,他不想讓已故的外祖父(也是王室堅定的擁護者)失望,如果外祖父還在,勢必也會排隊一整夜只為見女王一眼。
而這份深刻的感情也正是成千上萬熬夜排著隊不眠不休十幾個小時只為向女王說聲「謝謝」的英國民眾們的心聲。
9月17日晚,女王的八個孫輩為她守夜,分別是威廉、哈里(查爾斯的兩個兒子); Peter Phillips、Zara Tindall(安妮公主的一兒一女);碧翠絲、尤金妮(安德魯的兩個女兒);路易斯、詹姆斯(愛德華的一兒一女)。
前有安德魯破了例,哈里也順理成章獲得了同樣的待遇穿上了軍裝,但對比威廉,他的肩章上少了代表著女王的「ER」標誌,因為只有「為君主服務」的人才能佩戴。
9月18日,民眾排隊瞻仰女王靈柩的最後一天。查爾斯忙著接見陸續到達的多國領導人,還特意在白金漢宮為他們舉行了招待活動。
時間終於來到9月19日,作為近幾十年來規模最盛大的一場集會,大概也是有史以來能聚集全世界最多國家元首和重要領導人的一場葬禮,每一分鐘都至關緊要,勢必做到分毫不差。
重要人物
英國時間上午八九點之後,參加國葬的2000名嘉賓就陸續抵達威斯敏斯特教堂。
俯看教堂里坐滿了人。
挑我們比較熟悉的重點介紹吧,像是英國的歷任首相:
梅傑(John Major,1990-1997)和布萊爾(Tony Blair,1997-2007)。
布朗(Gordon Brown,2007-2010)和卡梅倫(David Cameron,2010-2016)。
梅姨(Theresa May,2016-2019)和鮑里斯(Boris Johnson,2019-2021)。
還有現任首相特拉斯(Liz Truss)。
其他各國的重量級人物:
美國總統拜登和太太吉爾。這排場實在是驚人,拜登不像別國領導人一樣統一搭乘安排的大巴,而是乘坐他專屬的「野獸」防彈車抵達,周圍還有幾輛車用來保駕護航。保鏢先行下車觀察,再不疾不徐打開車門,送人入場,以確保萬無一失。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太太Brigitte。
加拿大總理Justin Trudeau和太太Sophie。
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和她的伴侶Clarke Gayford。
韓國總統尹錫悅和太太金建希。這對我們之前寫過,點這裡 。
日本天皇德仁和皇后雅子,這是他們在19年登基後的首次出訪海外。後面緊跟著的一對是不丹國王吉格梅·凱薩爾和王后吉增·佩瑪。
2014年已經退位的西班牙前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右二)跟太太索菲亞王后(左一)。這位醜聞纏身的前國王,我們之前聊過,點這裡 ,據說西班牙方面本來建議他別來的,但跟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有著親戚關係的他顯然沒在聽。
胡安卡洛斯一世的兒子,現任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六世,和萊蒂齊亞王后也來了。這是葬禮前一天,他們在威斯敏斯特廳瞻仰女王靈柩。
葬禮當天的同框圖,後面的是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六世和萊蒂齊亞王后,前面的是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和王后拉尼婭。兩位王后被認為長得很像,一個50,一個52,都保養得很好。
拉尼婭王后在倫敦接受採訪的動態圖,哪像過半的人啊。
而她跟約旦國王的長子,上個月剛宣布訂婚的海珊王儲(最右)其實也來了。頭一天晚上,一家還出席查爾斯在白金漢宮舉辦的招待會,但限於威斯敏斯特教堂人數有限,所以海珊王儲沒有現身葬禮。
跟 拉尼婭王后同樣迷人的,還有摩納哥的夏琳王妃(左),挽著 親王阿爾貝二世(右),關於夏琳王妃的故事,我們之前也寫過 。
這是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和馬克西瑪王后,還有前女王(國王的媽)貝婭特麗克絲。
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圖右)是英女王的表弟,旁邊是宋雅王后,挪威王室的故事,我們之前也寫過 。
還有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卡·古斯塔夫(英女王的表侄)和希爾維亞王后。
畢竟歐洲王室之間早期通婚,免不了後代們各種沾親帶故。下面說幾位英國王室里「非熱門」的成員。
圖左:亞歷山德拉公主。她跟圖右里上文提到過的 肯特公爵愛德華親王(86歲)和弟弟肯特的麥可王子(白鬍子,80歲)都是女王的叔叔 肯特公爵喬治王子的孩子。
左邊這位是麥可王子的女兒Lady Gabriella Kingston(婚前姓溫莎),絕對的美人。
這一張圖是前幾天在威斯敏斯特廳參加完悼念活動後媒體拍到的,她跟老公Thomas Kingston(左一),還有同為貴族後裔的母親Baroness Marie-Christine von Reibnitz、哥哥Lord Frederick Windsor、哥哥的太太也是女演員的Sophie Winkleman的合照。
而坐在輪椅上的這位則是今年已經93歲的帕梅拉·希克斯夫人,她是蒙巴頓勳爵的女兒,菲利普親王的堂妹。陪伴她一起前來的是她的小女兒,India Hicks。去年才跟交往了26年、生了四個孩子(外加收養一個)的男友David Flint Wood結為夫婦。
還有一直被媒體稱作為「菲利普親王知己/密友」的Penelope Knatchbull(緬甸的蒙巴頓伯爵夫人)也來了。關於她,我們在聊菲利普親王的葬禮時候詳細講過,點這裡 。外界一直盛傳她跟親王關係匪淺,其實她和女王也向來相處融洽。
除了上述這幾位,也有不流著王室的血,卻跟王室有著剪不斷理還亂關係的:
凱特的爸媽,也就是查爾斯國王的親家。
卡米拉跟前夫生下的兒子Tom Parker Bowles和女兒Laura Lopes,也罕見露面。
再來看當天英國王室主要成員們的扮相:
跟前幾天的安排一樣,凱特和卡米拉同車,只是這回多了喬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
兩個孩子是到最後時刻才決定要帶來現場的,可能是因為他們今年三月底參加了菲利普親王的紀念活動,表現不錯,所以才決定帶他們來一同送別「Gan Gan(曾孫們對女王的愛稱)」。
白金禧年調皮搶鏡不受控的路易斯小王子顯然不適合出現在這個嚴肅的場合。
事實證明,喬治和夏洛特已經展現了皇家風範,沒出什麼岔子。
凱特特意佩戴了女王的耳環和珍珠項鍊,耳環也是去年送別菲利普親王時佩戴的同一副。
安德魯的前妻Sarah Ferguson受邀出席,跟女兒碧翠絲、女婿Edoardo Mapelli Mozzi站在一起。
此番, 碧翠絲和尤金妮(圖右)的穿搭都很好看,比以往花花綠綠各種顏色堆砌的造型要更合適她們。
愛德華和太太蘇菲,還有他們的女兒路易斯,兒子詹姆斯。
因為哈里要跟隨遊行隊伍行進,梅根還是跟著蘇菲同車來的。
當天的眼妝頗濃,被鏡頭捕捉到的拭淚畫面。
行程安排
終於說完了前來參加的人,再來看看當天具體的安排。
上午10點44分,女王的靈柩被抬上炮車,準時從威斯敏斯特宮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
這輛炮車也被用於愛德華七世國王(1910年)、喬治五世國王(1936年)、喬治六世國王(1952年)、溫斯頓邱吉爾爵士(1965年)和蒙巴頓勳爵(1979年)的葬禮。
王室成員跟隨靈柩一同遊行,隊列就跟前幾天的一模一樣。
靈柩上擺放著代表女王的帝國皇冠、權杖和寶球。而花環則是查爾斯下令要求從白金漢宮和他所住的克拉倫斯宮(Clarence House)、海格羅夫莊園(Highgrove House)採摘最新鮮的鮮花和枝葉,包括迷迭香、桃金娘(取自1947年女王跟菲利普婚禮上捧花花束中小枝生長至今的花),還有象徵愛情力量的英格蘭橡木,花園玫瑰、繡球花和天竺葵。
花環上面還放著查爾斯寫的一張卡片,「 In Loving and Devoted Memory(在愛和獨家記憶里)。」想起去年菲利普親王葬禮時,女王寫的是 「In Loving Memory,Lilibet(署的Lilibet正是女王的小名)。」
伴隨著靈柩進入威斯敏斯特教堂,上午11點國葬儀式正式開始。
對女王而言,威斯敏斯特教堂見證著她人生的最重要時刻:結婚、加冕,而今天,她也在這裡跟世界告別。
圖左:1947年她跟菲利普親王的婚禮;圖右:1953年女王的加冕典禮。
11點55分,伴隨著號角軍樂《The Last Post(最後崗位)》奏響,全英國默哀兩分鐘。
所有來賓起立默哀。
12點,輓歌奏起,國葬正式結束。
女王的靈柩被運回炮車,從威斯敏斯特教堂重新出發,進行最後一次穿越倫敦之旅,經過議會廣場、白廳、騎兵衛隊閱兵場、The Mall、白金漢宮和憲法山,下午1點到達海德公園角的惠靈頓拱門。
隨後被轉移上了靈車,送往溫莎城堡。
在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後,下午3點前,靈柩抵達溫莎:
而溫莎附近的民眾從一大清早就開始了等待,等著迎接和送別女王。
直播鏡頭還特意給到了同樣在城堡里等著女王回來的兩隻柯基。
靈車最後在聖喬治教堂外停下:
這裡也是去年 菲利普親王舉行葬禮的地方,相比上次出於疫情的考量,只有 30位王室核心成員參加,這次 大約有800名賓客,聖喬治教堂里坐滿了人。
查爾斯坐上了去年女王送別菲利普親王時孤身一人所在的位置:
下午4點,下葬儀式開始。
隨著靈柩上的帝國皇冠、寶珠和權杖被取下放置在祭壇之上,也象徵著女王的統治正式結束。
查爾斯為母親的靈柩蓋上了皇家衛隊(Grenadier Guards)的旗幟。
而身為王室宮廷大臣(Lord Chamberlain)的前軍情五處處長帕克(Baron Parker)則把他的權杖「折斷」放在了靈柩之上,象徵他為君主的服務也正式結束。
伴隨著風笛手吹奏的輓歌,女王的棺木緩緩下降,放入皇家金庫。
查爾斯幾度紅了眼眶。
至此,這場向全世界觀眾直播的葬禮落下帷幕。
王室成員陸續乘車離開。
不過,這並非最後的告別。
晚上7點30分,女王最親密的家人們 在喬治六世國王紀念教堂為她舉行私人葬禮,將她和菲利普親王同葬在那裡。
夫妻倆的棺木會陪在喬治六世國王和伊莉莎白王太后身邊,一旁還有瑪格麗特公主的骨灰盒(她在2002去世時要求火化,也是60多年來第一位被火化的王室成員)。
同時,王室官方帳戶發出合照,宣告他們一家團聚。
說完了這12天的故事,看著棺木緩緩落下,我們才算意識到女王是真的離開了。
不只是這過去的12天,相信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還是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她,懷念她。
就像之前說過的,英國人民或者說整個世界還需要花時間去適應這位一直作為「吉祥物」存在於一隅的女性已然不在, 伊莉莎白二世長達70年的統治時代徹底結束。
英國前首相鮑里斯·詹森在悼念女王時說的一段話,刻骨銘心。
「她在極星光輝中如此不變,以至於我們被哄騙認為她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是永恆的。」
也因此,她收穫了來自英國民眾,來自世界各地的山呼海嘯般的愛。
比起我們印象中和藹慈祥又莊嚴肅穆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或許那個散發天真笑容的Lilibet才是她最初的模樣,是沒有承擔王冠重量前她本該活成的樣子,無憂無慮,瀟洒一生。
再見女王。
願這一次,你不只是跟親人愛人重逢,更是可以 真正意義上享受屬於 Lilibet的自由 。
推薦: Miss.L&H出品||做一個輕巧能裝、風格百變的義大利皮通勤包
上文: 名利場||李嘉欣「千杯不醉」名媛小組的核心成員,這位豪門新抱到底什麼來頭?
推薦: Miss.L&H出品||做一個輕巧能裝、風格百變的義大利皮通勤包
上文: 名利場||李嘉欣「千杯不醉」名媛小組的核心成員,這位豪門新抱到底什麼來頭?
作者:蘇一白
責任編輯:Miss H
出品:藍小姐和黃小姐
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