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種兒科疾病已經進入高發期!很多孩子已經中招

2019-07-19   醫聯山東

每到夏季,病毒就開始繁衍滋長,是病毒傳播最猖狂的時期。有一種令家長們無比緊張和恐慌的疾病——皰疹性咽峽炎,進入了高發期,全國各地患兒人數增加。而且它跟手足口病很相似。

今天,山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張葆青,就為大家解答皰疹性咽峽炎的相關問題。

皰疹性咽峽炎雖然來勢洶洶,但它並不可怕。很多人把它和它相對兇險的「表兄弟」——手足口病混淆了,甚至認為它們是一回事。

其實它們不是一回事,但兩個病實在是太像了,撞臉指數高99.99%。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都是出自同一個家族,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腸道病毒。

它們都是在口腔咽部和軟齶都會長皰疹,並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和咽痛,症狀和傳播途徑上極為相似,但又有所區別。

區分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

1、位置、症狀不同

皰疹性咽頰炎先發熱再長皰疹,而且只有口腔和軟齶會長皰疹,咽痛明顯。

手足口病的口唇、手和腳,包括肛門周圍,都會長有透明小水泡,關節部位還可見皮疹。

出疹後患兒會發熱,多是中低燒,咽痛症狀不明顯。

嚴重程度不同

皰疹性咽頰炎雖然來勢猛烈,但實質上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併發症與後遺症,一般1~2周就能自愈。

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幾率會有併發症,尤其是3歲以下的兒童,常見有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有時還會危機生命。

因此,從併發症來看,手足口更危險。

什麼是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

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很強,傳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發或流行。

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主要侵犯1~7歲小兒。

臨床以發熱、咽痛、咽峽部黏膜小皰疹和淺表潰瘍為主要表現。

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時就醫,護理得當,一般4~6日可以痊癒,嚴重的可到2周。

因為由不同型病毒引起,很多孩子會重複多次發病。

如何判斷皰疹性咽峽炎?

用言簡意賅的四個特徵概括,那就是:

1. 突然發燒:

常急劇發熱,熱多為低度或中等度,偶見高達40℃以上,甚至引起驚厥。熱程大都2~4天。

2. 喉嚨痛:

年齡較大的患兒會說喉嚨痛,嬰幼兒則表現為拒食。

在咽峽部可以看到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圍紅暈,以後變成發亮的皰疹,破潰以後變成小潰瘍。大多數孩子會丘疹、皰疹和潰瘍同時存在。

3. 不願吃飯:

有的寶寶咽痛明顯,喝不下水也吃不了東西,導致脫水嚴重(眼窩深陷、嘴唇乾裂、精神萎靡,在清醒狀態下 6 小時以上沒有排尿)。

4. 流口水:

口腔皰疹及喉嚨痛非常明顯,寶寶常因疼得連口水都不願吞咽,所以會有流口水的現象,甚至成天哭鬧不止,異常煩躁。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上4種症狀,趕快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檢查。

想了解更多專業疾病科普知識?歡迎關注「醫聯山東」微信公眾號。

醫聯山東由山東省醫師協會主導,與醫院信息系統實時互聯,提供山東省內各大醫院預約挂號、專家講堂、繳費充值、報告查詢等線上就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