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和用神,是目前命理學界大家討論(也是爭議)最多的兩個概念。今天的文章我從這兩種方法產生的源流的角度,粗淺地談談我的看法。(圖片來源於pexels)
我們都知道,子平法是從祿命法演變而來的。至於祿命法從何而來,學術界似無定論,但大多數人都認為它是傳統的祿命學說、神煞體系和七政四餘學說的集大成者。而七政四餘又是從哪兒來的呢?有很多人認為是從我們傳統的星相學與印度或西方占星學融合而來。
格局與用神之爭,在祿命法中是不存在的。在祿命法著作《五行精紀》中關於用神的論述只有八處,其中文字最多的一段是「大凡看命,切須於年月日時上尋見用神,用神氣特達極妙。用神不得勢,福祿薄少」,而該書中出現的涉及格局的文字則有三百多處,可見在祿命法中,用神雖然有所提及,但並非主流。
在子平法的扛鼎之作《淵海子平》中,格局和用神其實有點「傻傻分不清」,為什麼?請看這些論述:「格局只以用神推」,「月之用神則知其格」,「取用憑於生月,當推究於深淺」(《繼善篇》)。我們都知道《淵海子平》的取格是嚴格遵循以月令本氣取格,既然以用神推格局,那用神和格局不就是同一個東西嗎?而通過「格局只以用神推」這句話我們也可以看出,八字都有用神,但未必都有格局,所以入格的層次更高。也可以認為用神是「登堂」而入格是「入室」。
當然,不管是《淵海子平》還是《三命通會》,它們對用神的說法幾乎都是一團亂麻,《三命通會》對取用神其實是一種「放任自流」的態度,不同的章節有不同的說法,而《淵海子平》中也有「一年之內細分五行,配合氣候於十二個月之中,各主旺相,以定用神」這種以「人元司令」定用神的方法。因此,取用神的方法從它被引入到子平法的那個時刻開始就沒有一致的說法,所以現在取用方法多樣也並不奇怪。
從源流的角度而言,格局和用神這兩個概念在祿命法中就已經都出現了,所以我們無法明確知道它們之間誰是最先出現的那個。但是,在祿命法中格局和用神之間沒有關係,各管各的,而且在祿命法中格局也不是從月令取,而是從「象」的角度來取,所以用神和格局都沒有被束縛在月令之內。到了子平法,則格局被束縛在月令之內,用神也被束縛在月令之內,形成了後來《子平真詮評註》中經常提到的「格局用神」。
再後來,到晚晴開始,用神逐漸擺脫了格局和月令,開始獨當一面,才有了現在「用神法」的流行,而格局法則基本遵循《淵海子平》的理論標準,以月令取正格,配以外格,同時也會參考《蘭台妙選》的取格方法等,形成了「一專多能」的局面。於是,格局法和用神法開始分流。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現在用神法更流行,我的回答是:用神法取用方法靈活,可能更符合現代人靈動的思維吧。但我是個老古董,所以一直比較喜歡格局法和祿命法,雖然學無所精。「山巔一寺一壺酒,爾來吳山吾把酒」。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謝謝大家!
文 西風獨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e4faae396f87ea63ed08b6c778b9a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