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諮詢報告:2023年中國餘熱發電行業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2023-11-10     智研諮詢

原標題:智研諮詢報告:2023年中國餘熱發電行業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內容概要:近年來,我國餘熱發電行業建設積極性提升,裝機規模不斷增長。尤其是在「碳中和、碳達峰」戰略背景下,我國餘熱發電行業建設速度較快。2022年我國餘熱發電行業裝機累計容量從2011年的1007萬千瓦增長達到了2543萬千瓦,增長非常快速,其中餘熱發電行業新增裝機容量為425萬千瓦。

關鍵詞:餘熱發電市場規模、餘熱發電市場競爭格局、餘熱發電行業發展前景

一、定義及分類

餘熱發電是利用生產過程中多餘的熱能轉換為電能的技術。餘熱發電不僅節能,還有利於環境保護。用於發電的餘熱主要有:高溫煙氣餘熱,化學反應餘熱,廢氣、廢液餘熱,低溫餘熱(低於200℃)等。此外,還有用多餘壓差發電的;例如,高爐煤氣在爐頂壓力較高,可先經膨脹汽輪發電機繼發電後再送煤氣用戶使用。其中產品餘熱占43%;煙氣餘熱占41%;冷卻水餘熱占16%。

餘熱可以根據溫度分類為高溫餘熱、中溫餘熱、低溫餘熱三種,國內技術與國外無本質差別,主要發展高溫餘熱鍋爐發電與低溫餘熱供熱(製冷)。高溫餘熱大於500℃,約占總餘熱量的39.8%;低溫餘熱小於200℃,占比34.2%;中溫餘熱200-500℃,占比25.9%。我國中高溫餘熱利用技術普及率不高,如鋼鐵行業,高溫餘熱應用率為44%,低溫餘熱利用率還比較低,目前先進回收技術理論上可以回收60%,餘熱回收潛力較大。

二、行業發展現狀

餘熱是在一定經濟技術條件下,在能源利用設備中沒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餘、廢棄的能源。餘熱發電是餘熱的回收利用中其中一種,屬於間接利用。隨著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以及低碳經濟等一個個觀念的提出,我國的餘熱發電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

隨著我國能源消費的不斷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廢氣、廢水、廢渣等餘熱資源也隨之增多,應用餘熱發電技術逐漸成為了解決能源壓力和環保問題的重要途徑。

我國目前工業餘熱利用率低,餘熱回收空間大。我國各行業的餘熱總資源約占燃料消耗總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部分占總餘熱資源的60%。2022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54.1億噸標煤,對應可回收能源5.5-21.7億噸標煤,可回收餘熱總資源平均值約13.63億噸標準煤,較2021年增長0.43億Tce。目前工業餘熱利用效率僅為30%,國內先進水平為40%,國外先進水平為50%,行業發展潛力較大。

近年來受國家政策大力扶持,政策福利包括費用減免、新技術推廣等,我國餘熱發電行業建設積極性提升,裝機規模不斷增長。尤其是在「碳中和、碳達峰」戰略背景下,我國餘熱發電行業建設速度較快。2022年我國餘熱發電投資規模達到153億元,較2021年增長21.08億元,預計2023年我國餘熱發電投資規模有望達到174.08億元。

2022年我國餘熱發電行業裝機累計容量從2011年的1007萬千瓦增長達到了2543萬千瓦,增長非常快速,其中餘熱發電行業新增裝機容量為425萬千瓦。

近年來,我國餘熱發電裝機均價呈下降趨勢,2022年我國餘熱發電裝機均價0.36萬元/千瓦,較2021年減少0.02萬元/千瓦。

相關報告:智研諮詢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餘熱發電行業市場運行狀況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三、產業鏈

1、產業鏈結構

餘熱發電的重要設備是餘熱鍋爐,它利用廢氣、廢液等工質中的熱或可燃質作熱源,生產蒸汽用於發電,由於工質溫度不高,故鍋爐體積大,耗用金屬多。還有汽輪機、發電機、水循環及污水處理設備等。

餘熱發電作為一項通用技術,不僅是水泥、玻璃生產線可以安裝餘熱發電設備,其他如鋼鐵、冶金、化工這些高耗能行業將來都是餘熱發電行業的目標市場。在工業上,餘熱發電一般優先供生產自用。

2、上游-汽輪機

汽輪機作為餘熱發電的主要設備之一,其開停機方案的優化對於提高餘熱發電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統計,2018年我國汽輪機產量開始下降,2019年下降至4888.3萬千瓦,同比下降34.5%。2022年我國汽輪機產量4899.3萬千瓦。

3、下游-水泥

隨著水泥行業的發展,已開發國家水泥工業節能技術水平發展很快,低溫餘熱在水泥生產過程中被回收利用,水泥熟料熱能利用率已有較大的提高。純低溫餘熱發電系統在水泥工業的應用,提高了水泥生產燒成系統的熱效率,它既可部分滿足水泥企業自身用電的需要,減少外部供電量,又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新型干法水泥的競爭力,就社會效益來講由於減少了電網取電量,間接達到節煤的目的。

2019年水泥行業利潤的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全年實現水泥行業利潤1867億元。此後兩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體維持較好水平。2022年,水泥市場價格走勢頹勢盡顯,而原燃材料煤炭價格卻從年初漲至年底,在量價齊跌、成本高漲的雙向擠壓背景下,致使水泥行業利潤下滑嚴重。2022年水泥行業利潤僅為680億元左右,比2021年減少1000億元以上。

四、競爭格局

1、市場集中度

目前,國內餘熱發電工程行業市場集中度不高,主要企業有中材節能、沃特節能、海螺川崎、天壕環境、南京凱盛、聆達股份等。

2、代表企業-中材節能

中材節能擁有完整的節能環保工程服務資質體系,在餘熱發電領域處於行業領先,尤其是在水泥餘熱發電領域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擁有先進的節能環保裝備和新材料裝備研發製造能力,在餘熱鍋爐、垃圾鍋爐、生物質鍋爐、矽酸鈣板及相關綠色建材裝備等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均居前列;擁有領先的以矽酸鈣板為代表的建築節能材料技術研發、核心裝備製造、工程總承包、產品生產等全產業鏈服務能力。2022年中材節能在運營的餘熱發電BOOT/EMC項目共8個,累計完成發電量1.68億度,較2021年增長0.16億度結算電量1.56億度,較2021年增長0.14億度。

五、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能源消費的不斷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廢氣、廢水、廢渣等餘熱資源也隨之增多,餘熱發電在中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在緩解空氣污染、節省煤炭能源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隨著空氣污染嚴重、能源短缺的加劇,餘熱發電在發展中更加受到重視和應用。為了滿足中國經濟發展形勢和對能源資源的需求,未來餘熱發電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

我國工業體系龐大,國內可利用的餘熱資源豐富,目前我國部分領域餘熱發電在技術、裝備等方面已到達國際領先水平,餘熱發電效益、發電效率在不斷提升。但整體來看,各行業餘熱資源利用率仍較低,餘熱資源整體利用率約為三成,未來我國餘熱發電利用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智研諮詢專家團隊精心編制的《2024-2030年中國餘熱發電行業市場運行狀況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重磅發布,《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餘熱發電行業未來的市場走向,挖掘餘熱發電行業的發展潛力,預測餘熱發電行業的發展前景,助力餘熱發電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本《報告》從2022年全國餘熱發電行業發展環境、整體運行態勢、運行現狀、進出口、競爭格局等角度進行入手,系統、客觀的對我國餘熱發電行業發展運行進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國餘熱發電行業發展趨勢。《報告》是系統分析2022年度中國餘熱發電行業發展狀況的著作,對於全面了解中國餘熱發電行業的發展狀況、開展與餘熱發電行業發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可供從事餘熱發電行業相關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產業企業等相關人員閱讀參考。

智研諮詢是中國產業諮詢領域的信息與情報綜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驅動產業發展,為企業投資決策賦能」為品牌理念。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產業諮詢服務,主要服務包含精品行研報告、專項定製、月度專題、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產業規劃等。提供周報/月報/季報/年報等定期報告和定製數據,內容涵蓋政策監測、企業動態、行業數據、產品價格變化、投融資概覽、市場機遇及風險分析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df6b1eaf5fa382a462c012c6270da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