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從解放軍切斷北寧路孤立錦州開始,在後來錦州攻城作戰打響後,國軍便組建了東西兩大兵團增援。
當時東北戰場國軍精銳幾乎都在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手裡,但他直到錦州解放,都沒有趕到,並且被解放軍打了一場追殲戰,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廖耀湘兵團在彰武新立屯一線的停留,這給了解放軍巨大機會,但是廖耀湘為何又會猶豫呢?
實際上廖耀湘在遼瀋戰役爆發後,他就急忙向國軍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請示攻占黑山,並且廖耀湘已經做好了攻擊黑山的部署,準備明天拂曉就發起進攻,就等他下達攻擊命令。
但令廖耀湘萬萬沒想到的是,衛立煌表示,蔣介石要在北平召集會議,還是等他從北平回來之後再作決定。
就這樣,廖耀湘開始在原地等到北平會議的結果,這也就是廖耀湘為何在原地待三天的原因。
也就是這三天,國軍統帥部在北平才達成了統一意見,當然解放軍各部隊也到達了預定陣地。
而蔣介石的部署是這樣的,組建兩大兵團,收復錦州。可惜他卻忽視了一點,無論是撤退還是收復錦州,都先得把黑山攻下來。
當然廖耀湘在組建西進兵團後,這才接到了向黑山一線進攻的命令,可惜這個時候東北野戰軍各縱隊已經從不同方向趕到了黑山。
最終廖耀湘西進兵團並未能夠越過黑山一線,在錦州城破後,強大的西進兵團在遼西平原上也全軍覆沒。
而在戰後,蔣介石卻認為衛立煌怯戰,葬送了西進兵團。實際上西進兵團的覆滅,離不開蔣介石的猶豫不決和國軍戰略執行的緩慢。
當然廖耀湘還算是一個頭腦比較清晰的人,他作為在一線直接指揮部隊的將領,就當時的局勢而言,如果廖耀湘提前進攻黑山的建議得到衛立煌的批准或者蔣介石的支持,那麼就算錦州失守,廖耀湘兵團也能全身而退。
不過國軍在解放戰爭中層層掣肘已經成為了常態,敗給解放軍再正常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