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員衣錦還鄉,到家後被母親打一耳光:你當初不是去學打鐵嗎?

2024-01-14     郭哥文化

原標題:司令員衣錦還鄉,到家後被母親打一耳光:你當初不是去學打鐵嗎?

戰爭時期,大多數參加革命的將領都是背井離鄉踏上了征途,他們明知道路程艱險,仍然無所畏懼,面對敵人的炮火他們奮勇直前,把生死置之度外,不是他們不顧及家人的思念,而是他們知道先有國才有家。很多將領一走就是二三十年,正如詩中所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1952年,有位軍區司令回老家,結果被母親打了一耳光,這其中都發生了什麼事呢?

在黃安縣的一戶普通農家,一位老母親還在做著瑣碎的家務,這時她看到一位軍官站在了門口,以為是路過的客人,結果細看之下,她楞在了那裡,接著淚水從她的眼眶裡控制不住地湧出,她抬手就給了這位軍官一記耳光,哭著說道:「你當初不是學打鐵嗎?」這位挨了一巴掌的軍官就是某軍區的司令員賀健,在參加革命前他的名字是喻安良。

然而,兩年後,革命隊伍要轉移,這就意味著賀健要離開革命軍隊,一面是遵守孝道,一面是保家衛國,賀健還是選擇了後者。為了讓母親放心,他找了一個很好的「藉口」,稱自己已經18歲,該出去學門手藝養家了,母親聽到後非常欣慰,認為兒子終於有了「正事兒」,便問他打算學什麼手藝,賀健告訴母親,他要去學打鐵,母親感覺這是個不錯的想法,便放心讓賀健離開了家門,只是沒想到,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戰爭一直沒有停過,賀健惦記家中母親,可他根本沒有時間回家,一是怕家人受其牽連,二是戰事緊張無暇顧及,他把身心都投入到戰場上,就是早日能夠勝利,回到家鄉探望母親。而他的母親一直在打聽他的消息,以為兒子真的去學打鐵,結果人走了就再沒有消息,當時國內四處都是戰火,她一度以為兒子再也不會回來了,只能把這份思念之情埋在心裡。

1952年,身為司令的他終於等到了回家的機會,都說近鄉情怯,在賀健的身上再貼切不過。二十多年未回家,村裡還保留當年的模樣,當他站在家門口時,看到年邁的母親已經累彎了腰還在忙農活,他眼睛是熱的,心是痛的、喉嚨是哽咽的,他一句話也說不出,當母親淚眼婆娑地打了他一記耳光後,他的眼淚也止不住掉了下來。

母親質問他不是學打鐵去了嗎,結果還是去參軍了,讓她惦記了這麼多年,這一巴掌打出了壓抑心中二十多年的思念,賀健十分愧疚,母親抱著他痛哭宣洩著這麼多年的牽掛之情。在戰爭時期有太多這樣的母親,她們支持兒子的革命事業,默默無聞地承擔了一切,她們是革命將領的最大支持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7387f23a47a51d4654edbf54e5cdf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