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和誰交往,多用以下幾種「請人吃飯」的方式,人緣越來越好

2023-12-17     布衣粗食

原標題:不管和誰交往,多用以下幾種「請人吃飯」的方式,人緣越來越好

智商決定入圍,情商決定提拔。

不管你是否承認,社交對事業的發展,真的太重要了。

可是,如何才能有好的人緣,促進自己的事業呢?

《舌尖上的中國》里有句台詞:「一碗面從拉制到煮熟上桌,看似不到兩分鐘時間,但其背後卻有著很深的門道。」

顯然,吃飯的事情,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社交的技巧也在其中。

關鍵時候的一頓飯,就是一飯之恩;錯誤的飯局,就是馬屁拍在大腿上,需要深度琢磨。

01

不恰當的飯局,多半是一趟渾水。

一個人之所以人緣差,多半存在「虛榮、物質、自私,高傲」等特徵。若是把這些特徵,帶到飯局裡去,肯定不會受待見。

秦朝末年,項羽設置了鴻門宴,把劉邦請到飯局裡來。

還沒有談幾句,飯局上就有人舞劍,導致刀光劍影。吃飯的人,戰戰兢兢。

離譜的是,項羽和劉邦交談時,居然把劉邦陣營里、向項羽透露信息的「心腹」——曹無傷,泄露出去了。這不是擺明了,過河拆橋。

飯局過後,更加堅定了劉邦要滅掉項羽的決心。

在《水滸傳》里,西門慶請潘金蓮吃飯,王婆作陪。

若是一個未娶,一個未嫁,在一起吃點啥,肯定是樂悠悠的。但是兩個已婚的人,肯定不合適。

最後,飯局上的三個人,都沒有好下場。

還有東漢末年的曹操,請了劉備吃飯。留下煮酒論英雄的典故。

可是飯局上,曹操認為劉備可以和他平分天下,嚇得劉備把筷子都掉地上了。後來,兩個人成為了對手,飯局上的情義,一點都沒有。

現在,也有一些人,不會安排飯局,導致場面尷尬,有人不得不提前離席。比方說,把一對剛剛分手的情侶,安排到一張桌子上吃飯,無疑是製造內耗。

從以上例舉的飯局,可以看出,不恰當的飯局,還不如沒有,作為東家,需要反思。

其一,參與飯局的人,需要選擇,考慮到人與人原來的關係。不是想當然,人越多越好,熱鬧之中,就能帶來熱情。

其二,飯局上,大家說什麼,應該是可控的,不要因為喝了幾杯酒,馬上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別以為,酒後的話,可以不負責任。

其三,對於飯局的後果,應該想到,不要因為飯局上的義氣,就忘乎所以。就像西門慶一樣,不管不顧地去活,導致弄丟了自己。

其四,飯局是體驗,不要忽視。一系列的活動安排,都要考慮到,不要單憑自己的感受去運作。

古人云:「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 珍饈。」

任何年代,吃飯的規矩有很多,一旦規矩亂了,或者沒有規矩,吃飯就很難受。

02

恰當的一頓飯,可以留住真情。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飯局的真實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

有個詞語,叫「吃得開」。也就是說,通過各種關係的處理,讓自己左右逢源,促進自己的事業發展,麻煩的事情,也有朋友來幫忙。

好的飯局,會提前想幾個問題:有必要嗎?請誰來?如何吃?吃什麼?飯局的主題是什麼?對以後有什麼影響?

通過飯局,產生共情力。就算飯局之後,大家各奔東西,仍舊有深刻的印象。

這種印象,是順其自然的,不會被人當成刻意的討好。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請人吃飯,付出真情,也得到了真情。

第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類型的人在一起混飯局,主題明顯,開口就能有共鳴。

宋代詩人楊萬里在《角牴詩》里寫道:「廣場妙戲斗程才,才得天顏一笑開。角牴罷時還擺宴,卷班出殿戴花回。」

組織一群喜歡摔跤的人,進行一次對抗,博得很多歡樂,活動結束之後,大家一起吃飯。

古人的做法,在今天,也比比皆是。

有人組織一群籃球愛好者,在球場上,揮汗如雨。不管輸了還是贏了,都沒有關係。放下籃球,吃飯去。

也可以組織一群愛好文學的人,來一場文學沙龍。借著吃飯,繼續聊。

用活動來凝聚同類型的人,飯局不是「主角」,但是恰如其分地留下了感情。

一系列的操作,讓大家都能記住對方,談起來津津有味,以後也有美好的回憶。愛好,就是感情的載體。

第二,「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幫助弱者的飯局,說明你的格局很大,人很善良。

春秋時,秦穆公的馬被一群餓得面黃肌瘦的人偷走,烹煮。他沒有生氣,而是拿出酒,讓大家吃飽喝足。

在一次戰場上,秦穆公被困,一群人勇敢地幫他解圍。原來,這些勇敢的人就是偷馬的人。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畫面:一位乞丐,幫助某店鋪清掃落雪。原來,店主常常給乞丐一碗面。

人家在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你給的一頓飯。那就是救命之恩。

飯錢不多,但是人情很真實。就算沒有被對方回報,你的精神會飽滿,被社會點贊,從而獲得社會的關注。

第三,「冤家宜解不宜結」:主動向對手示弱的飯局,化解了矛盾,調整了關係。

人與人交往,難免有矛盾。你和有矛盾的人,主動吃一頓飯。很快就冰釋前嫌了。

尤其是職場上的人,化解了矛盾,就能夠留住客戶,進一步把生意做大做強。

一直結仇是沒有必要的,更不要把仇恨留給下一代,影響一個家庭的人脈圈。

03

時代在變,吃飯的方式在變,並不是請人吃飯完全過時了。

很多年之前,我們習慣在家待客,現在更多是在酒店待客;以前在過節的時候,飯局很多,現在隨時都可以;以前貴族和平民不一起混,現在需要冷廟燒香......

單純的吃吃喝喝,互相吹捧,已經過時了,真心幫助人,用心改善關係的飯局,一直都是需要的。

一杯酒,一輩子;一碗飯,一萬年。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6363ec428b03252131beb29a20f55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