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會有《前任5》嗎?

2023-10-10     毒眸

原標題:還會有《前任5》嗎?

《前任4》釋出預告時,一條觀眾留言寫道,「前任這個系列,是個好商品,但不一定是好電影。」

觀眾對「前任」系列的態度清晰且矛盾。一方面眾口一詞,判定是「爛片」,另一方面,「前任」系列評分從未滑落到人人叫罵的3分區;一方面認定「前任」系列不值得去影院看,另一方面,貓眼想看人數破了百萬。

因為中國的電影觀眾數量龐大且需求各異,所以這種矛盾伴隨著「前任」系列十年,從未停息,包括這次的《前任4》。

其實,就連田羽生自己也沒想到,「前任」系列會走到第四部。在《前任3》宣傳期的各種採訪中,被問到《前任4》什麼時候上映,田羽生自己也不確定。

六年後,《前任4》來了,一如《前任3》「氣勢洶洶」。上映當天,《前任4》拿下票房、觀影人次、上座率、預售四項日冠,成為單日電影大滿貫得主,甚至豆瓣開分6.8,超過了同檔期張藝謀導演的《堅如磐石》,也高於前三部的評分。

雖然韓庚胖了、女主換了等相關爭議讓部分觀眾心生不滿,《前任4》也只做了第一天的票房冠軍,預測票房則從起初的13億-21億,滑落到現在10億,但《前任4》的票房前景依舊可觀,在一眾投資成本高的新片中,《前任4》壓力最小。

成為穩賺不賠的電影項目,在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被觀眾熟識,「前任」毋庸置疑是成功的。但《前任4》慢慢回落的票房,或許在另一個側面回應著,「前任」十年的現實境遇。

「前任」的前世今生

某種程度上來說,田羽生是幸運的。

2010年,他與聖堂工作室成員一起創作的《人在囧途》以3730萬的成績成為票房黑馬。這部喜劇片既開啟了徐崢「囧系列」公路喜劇的序幕,也為之後喜劇市場的爆發預熱了一把。

同樣的「黑馬運」也發生在《前任攻略》。

2014年,田羽生自編自導的《前任攻略》在春節檔上映,在同檔期《西遊記之大鬧天宮》《澳門風雲》之間,無IP、無巨星、無特效的《前任攻略》夾縫求生,位列春節檔前五。

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

這是田羽生第一部導演作品,原本他沒想當導演,只是劇本寫好了,實在找不到人拍,於是被華誼執行總裁王中磊「趕鴨子上架」。

當時電影還沒做完,製片人就決定定檔春節,雖然排片率只有5%,但靠著長線口碑,《前任攻略》拿下1.29億的票房。

之後,華誼趁熱打鐵,在2015年推出《前任2:備胎反擊戰》,因為時間緊,劇本買的韓國電影《男人使用說明書》版權,田羽生並沒有參與編劇創作,只負責執導。

《前任2》定檔小光棍節「11.1」,上映三天票房過億,不到十天票房破2億,連續拿下單日票房冠軍。在光棍節當天,上座率、排片率、人次、票房各項第一,成為大滿貫得主,各方面數據超越《前任攻略》,並且頂住了同檔期好萊塢大片《007:幽靈黨》《移動迷宮2》的壓力。

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

票房雖好,但口碑方面不盡如人意,豆瓣只有5.2分。有網友評論道,「是我們社會低俗了,還是電影低俗了」。面對口碑崩塌,田羽生總結經驗,《前任2》失利主要在於劇本沒有接地氣。

兩年之後的《前任3》劇本很接地氣,故事基本脫胎于田羽生和他周圍朋友真實的生活經歷。電影的故事性弱,更多講述一種情緒,即成年人面對分手,如何和解,如何糾結。

就是這種情緒引起了大眾強烈共鳴,帶動票房持續走高。在賀歲檔,《前任3》以1.6%的排片開局,經過3次票房逆跌,票房一路高漲,單日票房最高達2.03億,連續多日票房占比超50%,同檔期《妖貓傳》《解憂雜貨店》根本無力抗爭,《前任3》的兇猛勢頭一直持續到2018年情人節檔,最終拿下19.4億票房。

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

值得注意的是,《前任3》帶給電影市場的影響,並非票房上的奇蹟翻盤,更多的是,一種全新的電影營銷思路。

「短視頻電影」

《前任3》的成功,離不開短視頻。

2017年是抖音日活爆發性增長的一年,平台的內容需求也隨著用戶規模激增而迅速擴大,電影內容作為最便捷、最豐富的內容寶庫,無疑是最快實現突圍的利器。

同樣,短視頻的病毒式傳播,便於電影訊息快速打通圈層,以最有效的方式擴大影響力,將熱度一定程度上轉化為票房。

在短視頻和電影相互磨合的關鍵期,《前任3》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短視頻的內容邏輯在於放大奇觀化場景,沒有前奏鋪墊,只強調衝突高潮,這樣的內容更便於傳遞情緒。而《前任3》的故事重點就是情緒,不是邏輯,這一點上,兩方契合。

《前任3》的「至尊寶」、「吃芒果」高濃度情緒情節在抖音上快速走紅,成為經典場景。同時,片中《說散就散》《體面》兩首歌流行性強,歌詞應和電影主題,很快成為短視頻熱門BGM。

短視頻和電影的結合得到了市場驗證,這個雙贏的局面,驗證了新式營銷思路的可行性。

在一開始,《前任3》就有意把營銷重點落在新興的年輕化的下沉平台,抓准電影情緒淚點,藉助短視頻平台,促成有感染力的視頻成為熱門,觀眾受到觸動,紛紛以「前任」為切入點分享自己故事,大規模話題討論形成,話題內容不斷更新,為《前任3》帶來新的傳播影響。

在《前任3》熱度高峰期,相關話題討論基本脫離了電影層面的討論,多是由其衍生而出的故事分享。這意味著,《前任3》將電影的社交屬性發揮到最大,撬動了更多的觀影群體,其中,制勝的關鍵就在於下沉市場。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前任3》的用戶畫像顯示,四線城市占比最高,達到了39.6%。年齡占比中,20-24歲的年輕人最高,達34.1%。

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

《前任3》的成功透露出一個電影市場新信號,下沉市場擁有潛力巨大的增量人群,贏下沉市場,贏票房天下。

之後2018年《地球上最後的夜晚》再次證明了短視頻的潛力,一條「2018年最後一晚去電影院和喜歡人一起看《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備忘錄在抖音突然火起來,宣發團隊在抖音平台開展「一吻跨年」營銷活動,大量用戶被營銷的觀影儀式感帶動,紛紛購票,電影上映首日票房就破2億,票房占比達到了50.8%,這對於一部文藝片來說,堪稱奇蹟。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地球最後的夜晚》用戶畫像中,三四線城市的觀眾占比達到了54.1%,下沉市場推動了《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票房成功。

年初《前任3》,年尾《地球最後的夜晚》,兩個經典案例,讓短視頻營銷再難被電影市場忽視。

問題的關鍵是,營銷確實可以放大電影價值,但更大的價值還是在電影本身。如果從結果倒推,營銷思路成為創作重點,是否會本末倒置,進一步影響電影製作?

隨著短視頻平台影響力變大,短視頻營銷邏輯逐漸侵入到內容創作層面,電影滑向輕邏輯、重高潮的片段式創作,這一點在今年變得尤其明顯。

《孤注一擲》《消失的她》兩部電影是今年暑期檔的冠亞軍,包攬70億票房,占今年暑期檔總票房的三分之一,兩部電影不約而同有著奇觀化的場景。《消失的她》里描繪一段不影響故事情節的東南亞畸形秀,《孤注一擲》不斷展現詐騙集團的行騙過程和虐打過程。

兩部電影的現實意義是足夠的,但零碎的故事邏輯和薄弱的人物動機,讓電影難以得到較高口碑,兩部電影的豆瓣評分在暑期檔票房前十中位於倒數之列。

當短視頻營銷邏輯和電影類型思路在這幾年疊代變化,闊別市場六年之久的《前任4》還能適應嗎?

目前來看,曾開風氣之先的《前任4》反而有些跟不上節奏。《前任4》嘗試剝離以往性喜劇的輕浮,加深思想層面的深度,「奇觀化」場面比例大幅降低。

片中,余飛哭著吹《友情歲月》口哨段落是電影高潮,但遠不及「至尊寶」、「吃芒果」橋段情緒濃度高。《前任4》官抖帳號里,點贊最高的是「孟雲林佳久別重逢」,有251.4萬點贊,而「余飛吹口哨」只有10萬點贊。

很明顯,《前任4》有意想要破除口碑困境,但剔除的電影要素恰是當時制勝關鍵。面對口碑與票房的博弈難題,《前任4》恐怕也沒有給出一個很好的回答。

「前任」的品牌效應

當初田羽生拿著《前任2》的劇本找到鄭愷時,向他諮詢男主角應該叫什麼名字,鄭愷問,為什麼不沿用第一部中余飛這個名字,雖然續集和第一部的故事關聯性不大,但可以保留余飛這個名字,因為第一部里余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次偶然碰撞出來的想法,無意間拉開了「前任」的系列序幕。

從商業角度來說,「前任」系列是中國電影市場難得的成功範例。

「前任」系列是具有足夠票房號召力的文化消費品,可以實現持續盈利。《前任4》背後不斷增加的資方,也可以看出市場對於「前任」系列的信任。《前任4》的聯合出品方多達30位,其中包括了饒曉志的一怡以藝、郭帆的郭帆影業、路陽的自由酷鯨等多家資本公司。

《前任4》部分聯合出品方 來源:燈塔專業版

「前任」系列在市場的成功,細究其背後的深層邏輯,主要在於電影系列化與觀眾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繫。

「前任」系列從第二部開始有品牌運營思維,強調以用戶運營為核心。在《前任2》的宣傳期,團隊打造「關愛備胎協會」活動,徵集有心酸經歷的「備胎」登上舞台,分享自己的備胎故事,活動引起「備胎」大討論,提升了觀眾的觀影熱情。

對「前任」系列來說,經典場景配合金句段落,是增強觀眾對「前任」系列認知的關鍵。

「前任系列」每一部都有一個情感主題:暗戀,追求,分手,結婚。階段性的延續角色人生,讓電影擁有明確的目標人群,這種分眾模式激發更多的用戶參與社交討論。

同時,這種延續性又勾連了系列之間的關係。《前任4》里韓庚和鄭愷即興表演出的台詞,「小至尊寶」、「不像我和林佳,說散就散」「不太體面哈」,以及喝酒坦白局變成「結婚冷靜期」開會,這些情節都跟《前任3》有一定呼應。

沿用台詞梗,以及保持固定角色,「前任」系列形成一種獨特的觀影場景,角色與觀眾保持一種關聯感,一種成長性,使得孟雲林佳等角色人物的發展路程與觀眾的自我情感關係形成一種情感互動。在《前任4》里,林佳的出場時間不多,但是相關評論里,依舊不乏對她的討論,甚至自發去腦補林佳近年的生活軌跡:閃婚,生子,離婚。

觀眾對「前任」系列的內容需求,也折射出「前任」系列的市場稀缺性。一直以來,電影市場不乏愛情題材,但內容上,缺少成年愛情。大多數愛情片,聚焦於情感的青澀懵懂,曖昧親昵,多用一些誇張情節放大情緒感染力,最終所呈現的情緒掙扎難免落入浮誇的差評。

與之相對的,成年愛情的現實性,更貼合觀眾生活。雖然「前任」系列有意剝離了物質層面,只純粹的談論感情本身,但「前任」系列始終與現實保持一定相關性,比如,《前任4》對「結婚冷靜期」進行不少筆墨描摹,前期相互客氣,中期相互擺爛,後期矛盾發生,有層次講述情侶生活細節。

「前任」走到了第十年,成長為一個有辨識度的品牌系列電影。無論是角色成長還是電影風格,「前任」系列始終保證一定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成為了「前任」系列內驅力,在闊別市場六年之久,依舊能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當然,相比其它成功的長線IP,口碑是前任系列延續的最大挑戰。觀眾對於精品內容的要求日漸提升,情懷無法成為斬獲觀眾好感的利器,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前任」系列的稀缺性逐漸變得可替代,當優勢不再,角力的唯一砝碼就只剩下口碑。

一日摘不掉「爛片」帽子,「前任」系列的前路就艱難一日,畢竟,《前任3》的成功不可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56d15fe40556b00f7c800601c0c3b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