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還未開始,患者呼吸嚴重異常,一查是灰指甲在搗亂

2022-06-20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手術還未開始,患者呼吸嚴重異常,一查是灰指甲在搗亂

夜裡十一點,突然接到普外科剖腹探查的急診手術通知。

正在值班的李醫生,咬牙克服生物鐘的影響,一步一晃地從值班室出來了。

看到正要去接患者的巡台護士,李醫生叮囑說:看看患者基本檢查全不全。

這樣的急診手術,外科總是試圖以「情況很急」來減少檢查項目。這個時候,麻醉科醫生也知道病情很急。但相比越來越嚴重的病情來說,缺失檢查項目導致的不清楚方向更可怕。

越是危急,越應該搞清楚方向。否則,盲目搶救相當於南轅北轍。這對於不容有失、分秒必爭的搶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電話那邊,護士說基本檢查項目都全。

聽到這話,李醫生稍稍放下了心來。

此時,李醫生已經完全克服了生物鐘,開始「滿血復活」的工作模式。

準備好麻醉的物品和藥品之後,患者剛剛進來。

推進來的,是一位70多歲的大爺。

只看一眼,李醫生隱隱覺得哪裡不對。於是,立即上前開始詢問患者的情況 。

不出所料,患者的精神比較淡漠。

結合外科診斷的消化道穿孔可能,李醫生判斷患者情況比較嚴重。於是,再次檢查了一下急救所需的物品和藥品。

確認一切齊備之後,找家屬交代情況以及簽字。

聽到李醫生把病情說得這麼嚴重,家屬一度還以為李醫生是嚇唬她們呢。直到李醫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當時的危急情況,家屬才半信半疑地簽了字。

核對完患者信息後,開始了麻醉。

看了一下監護儀上的各種指標還算可以之後,李醫生開始推注各種藥物。

然而插完管之後,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直線下降。確切地說,是「崩盤狀」下降。血氧飽和度波形,已經完全沒有了正常的波形。甚至,有變成直線的趨勢。

看到這種情況,李醫生額頭上一下就冒出了汗珠。

是的,這是一個正常人面對嚴重情況的必然反應。

來不及擦汗,李醫生迅速抄起聽診器。因為,此時剛剛插完管,他還來不及確認氣管導管是否在氣管內。

當聽到清晰的呼吸音從聽筒傳到耳朵之後,李醫生稍稍放心了。這就意味著,通氣沒問題。

通氣問題,往往是手術室內發生率最高的、後果最嚴重的事件。因此,是絕對要避免的。

那麼,此時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情況?李醫生在心裡問著自己。

當他確認監護儀上的心電圖跳動一直正常後,他把手指按向了頸動脈。

此時,他必須要快速確認患者是否發生了心臟無效泵血。

這種情況,是非常特殊的一種情況——有心電圖,甚至心臟還在跳,但已經由於一些病理因素失去了泵血能力。

這個時候,典型的表現是大動脈無搏動。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別無選擇,必須儘快進行胸外按壓,之後再查找原因。

當摸到頸動脈搏動之後,李醫生的心終於放下了。

此時,雖然血氧波形依然很亂、甚至要變成直線,但他已經徹底不著急了。因為,他非常清楚的是,血氧絕對不會有問題。這個問題,要麼是探頭位置的問題,要麼就是監護儀壞了。

這個時候有人會問:不可以是肺栓塞麼?

不會,因為呼氣末二氧化碳一直很正常。

鎖定原因後,李醫生開始排查。

首先的,他要驗證監護儀是否好使。於是,他拿著血氧探頭戴在了自己的手指上。

波形正常,就是心率有一點快。

是啊,剛剛經歷這些,沒有哪個醫生還會心如止水。

再次戴在患者的手指上,不好使。

換一個手指,依然不好使。

把患者的手臂從單子下面抬了出來後,令他驚訝的一幕出現了:十個指頭都是灰指甲!

再看腳上,萬幸還有一個指甲是「凈土」。

一反常規的,把血氧探頭戴在腳趾上。此時,監護儀上的指標都能看下去了。

有人會問:麻醉插管之前不是好好的嗎?插管之後就不行了?

這是因為,麻醉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血壓下降、末梢灌注不足。加上這個人是消化道穿孔,有感染性休克跡象,麻醉後循環波動非常大。

儘管李醫生用升壓藥控制住了局面,但也犧牲了外周循環。

雖然是一次有驚無險,但也提醒大家:遇到這樣的手指,一定要在手術前做相應預案,以避免其干擾正常的搶救或者手術。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18730da82abdcfb250b36395eb3f7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