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人》背後的哲理:西式思想易謀利,找回初心靠自己

2019-11-23     及時雨宋尚春

黑色幽默電影《受益人》,不是一笑了之那麼簡單

電影《受益人》是由寧浩監製,申奧執導的一部現實主義力作。電影取材於「殺妻騙保」的案件,直擊時代的弊端,將社會現實從多個維度(騙婚、騙保、買房、做直播)向觀眾展現得淋漓盡致。

代駕司機吳海(大鵬 飾)因生活所迫,與好友鍾振江(張子賢 飾)密謀娶網紅主播岳淼淼(柳岩 飾)為妻,並騙她簽下受益人為自己的保險單,再試圖製造意外獲取巨額賠償。吳海和岳淼淼的愛情因謊言開始,卻因淼淼的真心付出而峰迴路轉,一場真假難辨、愛欲博弈的婚姻騙局由此上演……

「殺妻騙保」這種惡性案件,是這幾年新聞熱點的常客,幾度引起人們廣泛的討論。這種既傷害倫理與感情,又謀財害命,還保險詐騙的惡性事件,是「新興事物」,的確值得研究。

據統計,11月22日《受益人》當日票房184萬,累計2.03億。

按理說,《受益人》極具社會話題性,至少應該和《我不是藥神》靠攏。但現實是影片專業評價高,演員演技好評,但討論度並不很高,這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背景材料:《我不是藥神》和《受益人》都屬於"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

或許是因為「殺妻騙保」本身是黑暗事件,但《受益人》卻是喜劇,導演不想給「薄涼世界」的傷口撒鹽,想給人以溫暖和希望。這樣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容易導致揭露問題不夠深刻,容易好了傷疤忘了疼。

導演申奧是個年輕有為,很有社會責任感的導演。他知道2013年的一起真實的騙保案,引發諸多效仿者,所以決定改劇本,將《受益人》改為一個溫暖陽光,還有點喜劇色彩的電影。因為「哪怕有一個觀眾是看到电影後受到『啟發』,後果也不堪設想。」

大鵬說,吳海是他迄今演過的最好的角色。柳岩則把自己從底層打拚的真實經歷融入到網紅岳淼淼身上。

利用規則去謀利,西式教育的黑暗森林

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開始反思傳統文化,西學東漸。西方文明講究歸納、演繹、推理、證明,非常的理性。在這種思想下,科研成果卓著,給人類做出極大的貢獻。

其實不止是科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在西方得到了全面發展。西方人把管理學研究成有理有據、可以按部就班的科學,把經濟學研究成為「社會科學皇冠上那顆最為璀璨的明珠「。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一度讓很多中國人自慚形穢,覺得中國不行,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都是辯證統一的。中西方文化應該各有所長,各有優點和缺點。那麼問題來了,西方文化的缺點是什麼?

西方文化過於重視理性,注重規則和制度對人的約束。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去遵守。看起來大家都遵紀守法,彬彬有禮,但實際上並非是發自內心的,而是處於」這樣對自己最有利「。

回到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正式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距今已經177年,英國對香港做了什麼?做殖民地,剝削而已。這在他們眼中是天經地義的,因為你」戰敗了「,簽了合約。

等到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西方人卻不死心,又對香港進行了金融戰。在此之前,美國著名金融投機家索羅斯已經在亞洲各國和地區發起了連番狙擊,獲得極大成功,使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和地區幾十年來積存的外匯一瞬間化為烏有,由此引發了亞洲金融危機。(亞洲金融危機是二戰後對這些國家經濟,政治和民生等各個層面衝擊最大的一次危機)。

迄今為止,西方的經濟學家,包括很多中國的經濟學家,並沒有譴責索羅斯的不道德,相反很多人把他視為英雄,因為他「發現了規則的漏洞,合法的讓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這就是西方人的規則和思維,只要不違反,做什麼都行,極大的放大了人性的殘忍與貪婪。

香港是索羅斯的滑鐵盧,因為中國大陸出手救了香港。可笑的是,西式自由派不去反思自己的貪婪,反而指責我們破壞遊戲規則。

能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找回初心的,還是中國文化

西方文化所不足的,恰恰是中國文化的優點:養心、養德。中國文化經過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到西漢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正式開始樹立儒家的正統。這個非常重要,就像宋朝朱熹所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樹立了我們的思想與規則,那就是「仁」。「仁」到底是什麼?論語》裡面沒有定義,但是對於「不仁」,在《論語 · 陽貨篇》宰我問守孝三年,孔子批評他不仁。因為他居然能夠「心安」。

儒家的思想到後面,吸收道家、佛家後,到王陽明那裡把「心學」發揚光大。其實那個時候,社會的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學」,因為朱熹的地位很高。程朱理學的核心有點像西方思維,講的是「存天理,滅人慾」。天理就像上帝一樣高高在上,人的慾望要服從天理。

陸王心學」則不然,強調人的本心作為道德主體,自身就決定道德法則和倫理規範。王陽明心學在以後還有發展,其基本內容有心即理、萬物一體、知行合一、致良知。這一學說,高揚了每一個人的精神力量、心的力量。

我們的道德,是處於外部約束的他律,還是內心的自律,這是區分獨立人格的重要標誌。

朋友們,如果您能耐心看到這裡,應該感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或許有人會問:「中國文化這麼養心養德,為什麼還戰亂不止?」

王陽明說:「人人心中有賊,破山中賊易,破山中賊難」。儒家文化過於依賴個人的自省,缺乏足夠的約束。

回到電影《受益人》,保險是外來的,殺妻騙保也不是中國首創。我小的時候就看過日本的電視劇《秘密部隊》,這是1972年拍攝的電視劇,講得就是各種騙保,包括殺人騙保。美劇《真假夫人》,也是男人為了騙取保險金,殺死幾個妻子……

世界上那麼多民族,各自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文化只是使這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化色彩。我們不可能是純粹的世界公民,我們都是在某個歷史階段、某個歷史範圍內出來的,都有那個地區的原有的色彩。兼容並包是我們文化一直延綿不絕的重要因素,我們學習西方,更要了解自己。

無論如何學習,我們都不可能變成西方人。我們學習科學,學習法律,我們更要學習認識自己,發自內心的去做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做自己的「受益人」,不用害別人,真真正正的做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l3X524BMH2_cNUgCJ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