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自曝黑幕的康輝,有種

2023-05-01   視覺志

原標題:敢自曝黑幕的康輝,有種

最近,熱播劇《人生之路》收官了,收視率不俗。

濃郁厚重的鄉土情懷再配上跌宕的故事情節,的確足夠吸引人。

但這劇的底色無疑是沉重的,牽扯到了一些大時代的痛和小人物的淚。

故事的展開還要從高加林高考被頂替那年說起:

高加林,出生於陝北高家村,普通農民的兒子。

家裡祖祖輩輩在這黃土上忙碌,偏偏高加林不想再過這樣的人生,他一心只想考出這大山。

圖源:《人生之路》

他也爭氣,是全村公認的學霸,預考考了第一名,成了整個高家村這些年來唯一有希望考上大學的。

可命運起伏,總要波折幾番才叫人生。

高加林沒能等來他的錄取通知書,反而是村主任的兒子高雙星考上了大學。

事實上,是村主任悄悄匿下了本該屬於高加林的錄取通知書。

圖源:《人生之路》

在道賀聲中,沒有人懷疑學霸因何落榜,也沒有人探究「黑馬」如何逆襲。

於是,頂替成績者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著更優質的教學資源。

而這一切,本該是屬於高加林的美好前途啊。

爹媽種了一輩子地供他寒窗苦讀十載,到頭來卻成了他人的嫁衣裳,實在唏噓。

在高加林的預想里,根本沒有落榜的概念。

圖源:《人生之路》

而今,他不得不接受回到黃土地上做一個一輩子沒希望改變的揮鋤頭的農民。

本沒什麼不好,他不想這樣活就是最大的不好。

可他沒辦法,在他的認知里,是自己的過錯,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曾被人頂替。

人生,果真如戲。

高考頂替,有多痛?

「如果沒有父親的奔走,我的人生必要被改寫。」

這是康輝在自傳《平均分》里寫下的一句話,很短,也很苦澀。

康輝高考發揮得很穩,專業課、文化課都是第一,考進心心念念的北京廣播學院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但等啊等,卻收到了「天津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圖源:《平均分》

那是康輝隨便填的志願,他從沒想過自己能掉出第一志願。

康輝的父親隱隱覺得不對勁,立刻就致電了北京廣播學院招生辦,對方表示,河北三名考生專業成績通過,但報送成績者只有兩名女生。

康父又輾轉找到了相關的負責人詢問,對方卻一口咬定已按照程序報送了三名考生的信息。

他又趕到電報局向對方索要底稿,底稿之上果真不見康輝的名字。

到這一步,心明眼亮的康父也大差不差知道了裡面的貓膩。

他就站在那兒,盯著負責人重新發送了一版成績報送電報。

再後來,他遊走於京津兩地,奔波於兩所學校之間,說得說、求得求,這才把本該屬於康輝的錄取通知書拿了回家。

而曾經扣錯的一環,就是一名父親為給成績平平的女兒博一個好前程,利用郵電職務之便意圖「頂替」康輝名額。

不幸中的萬幸,康輝的人生因為父親的奔走回歸正規。

至少,他不必用自己的人生去承受別人的過錯了。

不是所有不幸的人,都能像康輝一般走運。

看到「陳春秀成績被頂替」的新聞時,苟晶發了篇貼子,一夜爆火。

高考時被班主任的女兒頂替了名額,毫不知情只以為是自己發揮失常,第二年復讀卻只被一所「野雞中專」錄取。

在帖子中有幾句話,戳得人心痛到無以復加:

「我沒有追究,是我覺得一切已成定局。我最好的年華已經沒有了,適合上大學的時間也錯過了。」

「我已經結婚生子了,難道我要抱著孩子再去上大學嗎?」

真相無力,轉眼百年,被偷走的時光總歸是回不來了。

苟晶出生於山東農村窮苦的一家,下面還有兩個妹妹,日子過得緊巴。

苟晶的二妹早早退了學去餐館洗盤子。一個月三十塊錢的工資,全都給了父母,用來供姐姐妹妹讀書。

而苟晶得知自己高考被頂替,已經是6年以後了。

頂著苟晶名字上大學的女孩,在讀期間被同鄉來的老同學看出了端倪。苟晶班主任,也就是那女孩的父親,為了阻止事情繼續惡化,選擇以書信的方式向苟晶坦白:

「我的女兒沒有像你這樣聰慧,智商有點欠缺,她不爭氣。我作為一個父親,非常不容易。」

「1997年,我在很無奈的情況下,才讓她頂替了你的成績去上大學,作為一個老師,我這樣做的確有違師德,請你原諒我。」

接到道歉信的苟晶,懷裡正抱著剛出生兒子,氣憤異常,卻也無可奈何。

生活本就拮据,她無力去起訴這樣一起早就過了追訴期的案子。

再不甘心又能怎樣?

苟晶把那封信夾在了一本書里,連同夾起來的還有她的整個人生。

就在2020年,苟晶帖子發布的第二天,她的班主任就去了苟晶的老家,接著又驅車700公里來到了她工作的廠區門口。

苟晶糾結了很久也沒有去見自己的老師,她害怕見到這個七八十歲的老人向自己求饒,也害怕對方想來和自己拚命。

這不是班主任第一次試圖去找苟晶了。

班主任帶著牛奶、麵粉和一萬塊錢現金找到苟晶的媽媽,詢問苟晶在杭州的住處。

苟晶媽媽只說不清楚,就謝了客。

寒心的是,班主任根本沒提高考之事,更無一句道歉。

臨走前,對苟晶的媽媽說了句:「你二女兒的孩子馬上就要高考了吧。」說完笑了一下就離開了。

這笑是什麼意思,昭然若是。

圖為:苟晶老家 圖源:天下網商

這是苟晶的坎兒,也是苟晶父親的一塊心病。

同學來家討論這件事被重病臥床的父親聽到,父親舉著手想說什麼,卻沒力氣了。

她的父親一直耿耿於懷:「如果我是個有本事的爸爸,一個有能量的人,就可以保護女兒不被頂替了。」

不敢想像父母的痛心疾首;不知道苟晶是怎麼熬過復讀那一年的;更不知道她的班主任分明知道苟晶已經沒有重新考試的機會了,還是看著學生重蹈覆轍,是什麼樣的心情。

在高考被頂替這類事兒上,受傷害的遠不止一個高加林,也不止一個苟晶。

或許,苟晶有誇大其詞的成分,但高考頂替是已經發生的傷痛事實。

在2018年集中清查行動中,發現山東242名考生曾被冒名頂替。

這絕不是苦難的重疊,而是改變一生的絕望真真切切地在人間重演了至少242次。

「上大學」對於他們,意味著什麼?

「妮兒,只要你考上,我砸鍋賣鐵也叫你上」,這是陳春秀父親對她說過的話。

為了能供女兒讀書,陳春秀的父母拚命勞作、節衣縮食,兩個老人又黑又瘦,常年營養不良。

可惜,陳春秀也被盜走了念大學的機會。

讀不上大學,暫不說那些努力的白費、挑燈夜戰的苦捱,就連父母的一切付出好像都變得可笑起來。

而作為子女的他們根本不敢再去復讀,怕加重父母肩頭的擔子,也怕來年的成績依舊不能如意。

不如早早出去打工,多貼補些家用也是好的。

或許貧窮是原罪,在知識和教育面前也不例外。

但這不代表,成為他們的成績能輕而易舉被頂替的最大原因。

在這個如今遍地都是大學生的時代,我們無法不去承認那一紙文憑的重要性。

他們也許能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通過自我拼搏去克服小小的障礙,卻從未翻越那高聳的山頭。

陳春秀放棄復讀以後,去了離家幾百公里外的城市打工。

學歷限制,只能做些基礎的工作。常年在流水線上接觸冷凍生鮮的食物,陳春秀的手上全是凍瘡。

還當過餐廳服務員、去過電子廠,為了能多補貼家裡,一切合適的崗位陳春秀都想試一試。

頂著中專的學歷在杭州打拚的苟晶,也很難。剛進入社會的她騎著自行車,滿大街地推銷化妝品了,一天要騎上幾十公里的路,到家骨頭酸得都快散架。

問她為什麼做電商,苟晶苦笑:「電商對學歷沒有要求。」

圖源:36kr

你看,如果說克服障礙靠的是他們自己的努力,那高聳山頭就是社會的成見。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高考帶來的學歷晉升,對於任何一個普通孩子來說,都是向上流動、跨越階級的重要通路。

無論是「寒門貴子」,還是「小鎮做題家」的說法,無一不折射出人們對於階層固化的擔憂。

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格外痛恨那些靠著權財搶奪普通人資源的「居上位者」。

那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仝卓自爆高考舞弊案」里有這樣一條話題:「能不能原諒仝卓」 。

兩年前,仝卓在一次直播中自爆「用了些手段,把往屆生的身份改成了應屆生」,把自己繼父在內的6名官員拉下了馬。

至此,該查的查了、該罰的罰了,這件事的發酵本來也算完了,直到仝卓發了條微博。

配圖是余華的《活著》,文案是「讀完這本書,感悟很多」。

在這本書里,窮苦的老實人有慶的命被當作草芥,成了為救上位者的犧牲品。

網友們實在不懂他發這條微博想隱喻的東西,輕而易舉地搶走別人拼了命得到的機會,難道他很洋洋得意嗎?

偷走了別人為之付出的夢想,他不該羞愧反思嗎?

特權之下,公理何在?

我們之所以格外痛恨這些人,是因為普通人往往看不見被黑暗摺疊的部分。

要沒有爆出來,也許有人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被扼殺過。

衝突本身不可怕,矛盾被壓制、被焚毀,被惡狠狠地揉碎在無聲處,才可怕。

被偷的人生

可是偷走別人的人生,就會一帆風順了嗎?

在《人生之路》中,頂替高加林上了大學的高雙星,日子並不好過。

同學們課上課下激情澎湃地討論文學和寫作,可這是高加林擅長的領域,作為頂替者的高雙星又哪裡聽得懂?

完全融入不進氛圍的他,顯得格格不入,每每被同學問到想法,只能找藉口搪塞。

圖源:《人生之路》

沒有錢負擔上海昂貴的日常消費,為了和同學出門吃一頓飯,就要餓上好幾天,只能跑到工地打零工。

明顯可以看出,在工地上的高雙星是放鬆的。沒有壓抑的氛圍,也不需要刻意隱瞞自己的身份。

圖源:《人生之路》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真的可悲。

第一次身份險些暴露是當老師告知他,「高加林」署名的文章被發表在了國家刊物上,邀請他在下節文學創作課上分享寫作經驗。

那個瞬間,明顯能看出高雙星的忙亂。

真的,假不了。但高雙星,是有些「氣運」在身上的,他總是能巧妙地躲過去。

圖源:《人生之路》

但頂替者要背負的真正的痛,是藏在生活里每一分鐘的煎熬。

為了不暴露身份節假日不敢回家,只好小心翼翼地與老家的父母通書信聊表鄉愁。

就連和上海本地女孩結婚,都無法光明正大地邀請自己的父母雙親。

可憐一朝換了身份,連親情骨血都需得拋諸腦後。

圖源:《人生之路》

在故事的高潮,高雙星受到了知情者的威脅,他在寫給父親的書信中寫了這樣的一段話:

「我原以為,經過這麼多年,那塊巨大的烏雲已經慢慢褪,從此我就可以過上明亮清凈的生活了。可是我預感到,有些錯事只要做了就不會消除。」

「如今,我再次看到這片烏雲壓上我的頭頂,壓得我心驚膽戰。爸,我真的害怕,害怕著遲早都要到來的報應。」

圖源:《人生之路》

人生就是這樣,一步錯,步步錯。

他們要時刻忍受著,忍受那些籠罩在心頭的陰翳,忍受那些需要承擔一輩子的恐懼。

不知道當午夜夢回,高雙星們是否有一刻鐘的後悔?

但我也堅信,偷得了學歷,偷不走真正的人生。

高加林靠著自己的天賦與努力,走出了大山。

從鄉村記者到都市報社主編,他沒被困在失敗的漩渦里一蹶不振,迎接他的就是命運的重啟。

圖源:《人生之路》

那個曾經被頂替高考成績的王娜娜,靠自學成人高考,順利考入了心意的學校。

就在前幾年,王娜娜還經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到了教師資格證,圓了自己想了又想的教師夢。

羅彩霞,也曾是被頂替的那一個。

她在維權的路上受到了太多記者們的"隱蔽",她深知這個職業肩上的社會責任感,也想儘自己的能力向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傳遞溫度。

所以在案件真相大白後,她完成了本該屬於自己的大學學習,堅定地選擇成為一名記者。

命運已然無法改寫,但每個人依舊有自我選擇的權利。

這些蓬勃的生命力,偷不走,這些昂揚的鬥志,也剝奪不了。

如今越來越透明的程序,正是時代前進的印記。

而法律的公平正義,也從來不是一個學術上的名詞。而是千百年來,不斷推進完善的過程。

很高興能有這樣一部劇,直白地敘述了那個時代,也血淋淋地撕裂了那隱秘角落的黑布。

也希望更多的人,願意站起來吶喊不公,捍衛自我。

唯有此,才能像羅翔說的那樣:

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正義如江河滔滔。

1 / May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蟲二

微博:視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