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做個「自私」的人

2023-10-20     富書

原標題: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做個「自私」的人

作者:花開(富書作者)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不是自己的工作,但同事請你幫忙,你擔心自己拒絕會不會不好;

不是自己的過錯,但愛人不搭理自己,你患得患失想著怎麼去討好;

不是自己的事情,但別人不停抱怨,你心裡反覆思考是否與自己有關……

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岩松說:「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並非生活過於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

很多人不知不覺中會在不值得的事上浪費過多的精力,不斷消耗自己,讓自己的身心過得很疲憊。

人這一生,其實不必過於敏感。過度共情不是一種善良,而是對自己最大的辜負。

給自己留一份「自私」,生活才能過得鬆弛有度。

越是敏感的人,越容易受他人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曾提出一個概念,叫「高度敏感型人格」,他認為:「這個世界上高敏感人群並不少見,5個人中,就會有1個人屬於高敏感者。」

高敏感體質的人,雖然不算患有一種疾病,但往往因太過體貼和善解人意,而容易受他人影響,陷入自我內耗當中。

日劇《凪的新生活》中的女主角就是一個高敏感者,她總是過度解讀別人的用意,還自以為「無私」地為他人付出。

工作上,同事犯了一個低級錯誤,老闆來興師問罪時,同事連忙向女主角使眼色,請求她幫忙。

女主角馬上心領神會,主動背鍋認罪,原因是她擔心拒絕同事的請求,會被同事孤立。

生活上,男友隨口說了一句「喜歡黑長直發」,女主角就為了討得對方歡心,每天在男友睡醒前偷偷拉直發。

女主角深受他人影響,處處敏感,最終換來的卻是同事的吐槽和男友的詆毀,一時間難以接受,病倒住院了。

敏感的人在生活中並不幸福,過度關注別人的情緒,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人生只會越來越痛苦。

作家張皓宸說:「一個敏感的人,大多數時間都不幸福,因為太過在乎。在乎在對方眼裡的自己夠不夠好;在乎今天下哪一種雨,飄哪一朵雲;在乎牽手的時候太冷清,擁抱的時候不夠靠近;在乎會不會定期失去他。」

很多人生活擰巴,就是越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可,越加劇了內心的敏感。

結果,過度討好導致精疲力盡後,才明白自己是多麼脆弱,既失了面子,又失了里子。

與其希望從別人身上獲得溫暖,不如「自私」一點,學會拒絕別人,正視自我感受,生活才能越活越通透。

越是敏感的人,越容易過度共情

電視劇《黑霧》中,王志文有很多讓人受益匪淺的獨特見解,這全都源自他的導師林棟甫的悉心教導。

有一回,王志文因兄弟大軍的事情而苦惱,不知該不該出手幫他,於是去請教林棟甫。

林棟甫給他指點迷津:「不要為不屬於你負責的事情負責。」

「可是大軍是我兄弟。」

「他的行為跟你有什麼關係?就像日本地震、歐洲水災一樣,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你要記住,永遠不要試圖控制別的人和事,但要學會控制自己。」

人活一世,誰都有苦楚,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幫,但如果共情過度,背負他人壓力,只會讓自己負重累累。

我有個好友便是如此,每回別人找她幫忙,她都會出手相助,生怕遲緩一點就被人討厭。

有時看見別人發生比較窘迫的事情,她也會強烈共情,幫別人開解,甚至直接將事情包攬在自己身上。

後來,朋友積壓了太多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嚴重影響了她自己的生活節奏,並且,部分事情處理得不夠完美,還反而被人指責,這讓她的內心更加敏感脆弱。

畢淑敏曾說過:「很多時候,你捨棄自己寶貴的時間去體諒他人,但對他們來說,你所做的事可能都不值一提。」

當你因敏感而過度共情別人,導致自己痛苦不堪時,別人只會在意自己的感受,並不會意識到你也被負面情緒拉下水。

明明是想借個肩膀給別人,然而卻因控制不好共情力,反倒為難了自己,肩上的擔子越來越沉。

一個人最頂級的智慧,是為自己的感受負責,適度共情。

不妨活得「薄情」一點,別用自己的好心去剝奪他人成長的機會,該他人面對的困難,由他自己從中受益、自己背上因果。

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修行,我們要做的是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足矣。

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是「自私」一點

美國心理學家大衛·西伯在《自私的真相》一書中提出:「捍衛自我的『良性自私』才是讓人們獲得幸福快樂的關鍵因素。」

自私不是說要變得冷酷無情,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敏感和共情,感受自己的內心需求,才能獲得良性的成長。

當生活中,別人的一舉一動牽扯到你的心緒,試著轉換一下思維,讓自己長久以來受到壓抑的真實本性得以釋放。

1、對自己的身體要「自私」一點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中,對一個陳冠生的民警印象很深。

在劇中,他總以為自己有很大的能量,對別人的要求全都應下。臨近退休,他還拖著年邁的身體去勞累。

等到身體出了毛病,他才後悔沒有好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最後他幡然醒悟,退休後不再過問與自己無關的事,專心照顧家庭,修養身心。

作家簡媜說:「身體是你唯一擁有的獨木舟,用來乘風破浪,尋找人生的金銀島。不論何時何處,都要好好管理。」

每個人最重要的不是賺了多少錢、去過多少地方,而是一直有個健康的身體。

多為自己的身體著想,他人之事不過度勞神,才是對人生最高級的負責。

2、對自己的時間要「自私」一點

作家嵇振頡有過這樣一次經歷:

朋友新開一家傳媒公司,急著找人幫忙做文化名人的系列採訪。看到朋友有困難,嵇振頡出於好心伸出援手。

結果,為朋友花了一年時間完成近百位文化名人採訪後,朋友卻對酬勞隻字未提,甚至指責嵇振頡過於功利。

嵇振頡因共情朋友遭遇,而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到頭來卻還得不到一句感謝。

有句話說得好:「擇善而行是一種美德,適可而止是一種智慧。

與其將所有人事物包攬在身,不如選擇性地「無私」,告訴自己盡力而為就好。

你的時間消耗在哪裡,人生軌跡就會朝向什麼方向。

3、對自己的情緒要「自私」一點

馮唐曾是一個真人秀評委,每次節目播出後,都會有人大肆辱罵他的評論過於犀利。

有人問馮唐聽到這些負面評論有什麼感想?他滿不在乎地回答:「關我屁事。」

在他看來,沒必要過於敏感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只有不害怕、不要臉,不在乎別人怎麼說,自己才有可能成大事。

因為很多敏感脆弱、共情力強的人,只因他人一個眼神變換,也能引起情緒上的波動,使自己消耗過多精力去傷心多慮。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到:「過多的自我意識,反而會束縛自己。」

當你不想被他人影響,試著以自己情緒為先,狠下心與他人建立邊界,厚著臉皮勇敢拒絕。

只有對自己的情緒負責,適時調整狀態,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

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說:「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意願生活才是。

年歲漸長,凡事看輕,守住自己的邊界,不斷地自我修煉,才能實現成長的蛻變。

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生活也是他人的,與自己無關。

永遠記住,「自私」且自在,是為人處世最高級的睿智與清醒。

作者簡介:花開,富書作者,用筆尖描繪未來,用心靜待花開,第4本書即將出版,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e1c893ae56a8f9e64fca79fdc0c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