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何廢除死刑?黑海豚監獄是如何誕生的?它究竟有多可怕?

2024-05-18     文史風雲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印象里,俄羅斯這個國家,一直跟「粗糙」和「蠻勇」兩個詞捆綁在一起。

其實這麼想也難怪,畢竟俄羅斯的地盤雖然大,但是基本都處在西伯利亞這種蠻荒之地,常年物產匱乏、生活艱苦。

因此在這片土地上,自古以來就是「弱肉強食」的天下。

「戰鬥民族」這個綽號,還真不是浪得虛名。

可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有一件非常反常識的事情,甚至可以說顛覆了我們絕大多數人對於俄羅斯的印象。

那就是俄羅斯,實際上是沒有死刑的。

這就更讓人感到奇怪了:為什麼一個如此彪悍的民族,竟然會沒有死刑?

沒有死刑的俄羅斯,又會怎麼去懲罰那些犯了重罪的犯人呢?

死刑歷史

其實,如果你對俄羅斯的國家發展進程有所了解的話,就會發現,在漫長的歷史中,俄羅斯不僅保留過很長時間的死刑,而且死刑的方式還「多種多樣」。

主打一個「不僅要讓你下地獄,還要讓你受盡痛苦的下地獄」。

例如,在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國家「基輔羅斯」時代,當時就曾經頒布過這樣一道法案:如果一個成年男子被殺害,那麼他的直系血親是有權力直接為其復仇,殺死兇手後恕其無罪。

這個法案嚴格來說,算是最原始的「血親復仇」。

雖然說不是國家直接行刑,但其跟死刑的性質也差不多了。

而除了這種「血親復仇」以外,基輔羅斯的國家公法中,對於不同犯人具體應該被執行什麼種類的死刑,也都有明文交代:

如果你是非東正教的異教徒,並且拒絕繳納宗教稅,那麼國家的宗教法庭就可以對你實行「釘刑」,即用一個長長的鐵釘,從你的眼窩戳下去,穿透你的腦子;而如果你犯了殺人罪,那麼對你就會用斬首刑或者絞刑。

當然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王朝對死刑有關罪行的衡量,也會「因地制宜」,受自身所處政治和社會環境的不同,變得或輕或重。

例如在基輔羅斯王朝之後的莫斯科大公國時代,因為跟蒙古人所建立的金帳汗國間持續不斷地戰亂和爭鬥,導致了當時俄羅斯的社會環境很是紛亂。

正所謂「亂世用重典」,當時俄羅斯在位的統治者伊凡三世,為了讓整個俄羅斯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更加井然有序,因此就出台了一個《蘇德布尼克法典》。

在這個法典中,明確規定了,哪怕是盜竊或者勒索這種不算太嚴重的罪名,也依然可以被判處死刑。

伊凡四世

而到了伊凡三世的孫子伊凡四世,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暴君」伊凡雷帝,可以被判處死刑的罪名,擴大到了五、六十種,甚至連詐騙和亂扔垃圾都會被判處死刑。

而死刑的方式就更加五花八門了,既保留了我們上面說的釘刑、絞刑、斬首這幾種「傳統手藝」,同時伊凡雷帝還積極主動地開發「新項目」。

什麼水刑、肢解亦或是鍋煮,總而言之,算是無所不用其極。

因此伊凡雷帝那個著名的外號「恐怖伊凡」,也絕非浪得虛名。

廢除死刑

時間轉眼到了十九世紀的中後期,在這個階段,沙皇俄國的死刑數量大大降低。

這當然不是因為沙皇良心發現,突然尊重生命了,而是因為這個時候沙俄的國內形勢比較危險。

對外作戰失敗、對內財政危機,導致了反對沙皇君主專制的政治犯一波接著一波起義。

其中甚至還有像「十二月黨人」這種軍隊上的貴族子弟,此時的沙皇統治可以說「搖搖欲墜」。

所以,再用高壓手段,只怕是連沙俄的基本盤都會被粉碎殆盡。

從1826年到1905年期間,將近八十年的時間裡,沙俄被判處死刑的人數,加起來不過五百多人,沙皇試圖以此來表現出「懷柔」的態度,用以籠絡人心。

而在後來,新生的蘇聯取代了沙俄後,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中央,曾經在1917年10月份也廢除了死刑,以此來表現出新生的革命政府遵循人道主義的原則。

只不過在之後,因為黨內和黨外的反對力量,共同威脅著蘇聯年輕的政權。

迫於無奈之下,為了起到威懾作用,史達林上台後,又恢復了死刑。

並且在特殊的年代,大批次處決了不少敵對或者疑似敵對分子。

度過了二戰,蘇聯的死刑就又恢復成了「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動用」的狀態。

這種態度甚至持續到了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建立。

從1991到1996年,有據可查的俄羅斯境內,只有不到兩百起死刑判決,具體執行的不到一半。

其實從這裡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越是接近現代,俄羅斯國家對於死刑的態度,就越是謹慎,不會輕易做出判決。

葉爾欽

尤其是在1996年後,時任俄羅斯總統的葉爾欽,正式對外界宣布,俄羅斯將暫停死刑。

那麼,為什麼俄羅斯會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呢?

其實這跟當時俄羅斯所面臨的國際局勢,以及俄羅斯本國的外交訴求,有很大關係。

1996年的時候,蘇聯剛解體五年,整個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情況,因為失敗的「休克療法」顯得不容樂觀。

所以,此時的俄羅斯,急需要相對良好的外交環境,來給自己提供一個發展緩衝的空間。

可西方國家向來對蘇聯充滿敵意,想讓他們接受繼承了蘇聯「遺產」的俄羅斯,可以說「難上加難」。

所以,此時俄羅斯的領導層就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各方面都努力跟西方看齊,無條件學習西方。

他們以為這樣就會被認可,從而可以給自己帶來良好的外交環境,以及安心發展的機會。

而此時的西方國家,自詡「文明社會」,動輒把「人道主義」掛在嘴邊,而這種「人道主義」,其中就包含了一種想法,那就是不執行死刑,哪怕對於犯下重罪的罪犯也予以寬恕。

而俄羅斯面對這種西方國家的「主流思想」,自然也是直接拿來套用。

只不過,俄羅斯國內的民意跟西方國家還是有所不同,反對廢除死刑的人大有人在,所以當時的總統葉爾欽,也只是答應「暫停死刑」。

實際上就是給俄羅斯人一個緩衝適應期,讓他們逐漸接受不再有死刑的客觀現實。

而正式廢除死刑,則要等到十多年後2009年了。

在這一年,俄羅斯的憲法院才正式宣布:從2010年開始,俄羅斯的法律中,將徹底刪除死刑的條文。

只不過,如果我們認為廢除了死刑,俄羅斯的重罪案犯就有好日子過了,那也未免有些天真。

實際上對俄羅斯的重罪犯來說,他們比起死刑,反而更害怕去一個地方。

因為在這裡,他們將會過上生不如死的生活。

這地方,就是令最兇殘的罪犯都會聞之色變的「黑海豚監獄」。

黑海豚監獄

這所黑海豚監獄,位於俄羅斯和哈薩克邊境的奧倫堡州。

這個地方向來人煙稀少,想要越獄都找不到能去的地方。

可能正因如此,黑海豚監獄才會選擇修建在這裡。

之所以叫「黑海豚監獄」,是因為監獄門口有兩座,據說是某位關押在此的犯人親自設計的黑色海豚雕像。

傳言海豚在衰老走向瀕死的狀態下,皮膚會漸漸變黑,放在這裡的用意也就不言自明了:來了這所監獄,你就別想出去了,一直關到老死為止。

說起來,黑海豚監獄的歷史也算是非常「悠久」。

它修建於公元1745年,彼時正值俄羅斯的女皇「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

女帝權力欲旺盛,對於任何膽敢反抗自己的人,從來不留情面。

於是她就專門下令,在偏僻的奧倫堡地區,修了這麼一所監獄,主要關押的就是自己的政敵以及沙俄境內敢於造反的農奴。

監獄建成後,第一批抓進來的罪犯,就是普加喬夫起義的參與者。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沙俄時代關押政治犯,到蘇聯時代納入到古拉格勞動改造系統,黑海豚監獄內的犯人,從來就沒斷過,一茬接著一茬。

這個地方,似乎成了俄羅斯國家法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到了當代的俄羅斯聯邦,黑海豚更是「專治各種不服」,任你是何等難纏的惡人,來到這所監獄,都要老老實實聽話,否則下場就難以言喻了。

那麼現在的黑海豚監獄,到底關押著一群什麼樣子的人呢?

根據統計,黑海豚監獄,目前共關押著八百多名囚犯。

而在這八百人中,有超過60%都是連環殺人兇手、強姦犯、策划過多次恐怖襲擊的恐怖分子,甚至還有臭名昭著的食人魔。

而這八百人,平均每個人手裡沾染的人命,都在五到六條左右。

也就是說,一所黑海豚監獄,背負著四千條鮮活的生命。

光是聽一聽,就已經令人毛骨悚然了。可想而知,在這裡配備的管理人員,以及這所監獄中需要的管理「待遇」,會多麼嚴苛和如臨大敵。

插翅難逃

如果朝黑海豚監獄遠遠望去,會發現這個監獄修建得如同一所小型堡壘一般堅固。

周圍有多個哨所和持槍武裝人員,牆壁上也有通滿電的鐵絲網。

而黑海豚監獄的安保人員,也都是身經百戰的特種兵,身手靈活、矯健不凡,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防止犯人越獄。

而對於這群犯人的管理,也基本上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規訓加折磨」。

這裡的犯人,每天早晨六點會被強制叫醒。

叫醒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15分鐘內完成洗漱和整理內務。

然後會有半個小時的早餐時間,早餐吃的東西也很簡單,粗麵包和一些蔬菜湯,蔬菜湯里也不怎麼放調味品。

總之只要餓不死他們就行。

隨後犯人們就會被帶到指定的地區勞動,一般都會安排重體力活,消耗他們身上的精力。

等到精疲力竭後,再帶他們去「休息區」。

這個「休息區」,其實是個幾平米大小的房間,在這裡只能看看天空,呼吸幾口新鮮空氣,沒有任何其他的娛樂。

而且犯人在休息的時候會被隔離,不允許跟其他人交談。

值得一提的是,犯人在黑海豚監獄裡的所有移動,都要半彎著腰進行,據說這是為了防止犯人暴起傷人。

而且不同區域的活動,還要蒙住雙眼和耳鼻,讓犯人失去方向感。

就這樣,經過了整整一天的嚴苛管理,在晚上10點,犯人會被押送回牢房就寢。

只不過即使在睡眠中,每隔15分鐘,也會有獄警通過牢房的鐵窗向內窺視,檢查犯人是否安然入睡,還是在策划著什麼陰謀。

當然了,你可能會問,這群犯人如此桀驁兇殘,面對這種近乎變態的管理,就不會反抗嗎?

反抗的人當然有,但是黑海豚監獄會有各種「手段」為刺頭準備。

例如噪音室,在這個對外完全隔音的房間,會一直播放極度刺耳的噪音。

不服管教的犯人只要被放進來,用不了一個小時,就會被噪音折磨到跪地求饒甚至自殺。

還有「籠刑」,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狹小的籠子。

在這個籠子裡,既無法站立,也無法坐臥,只能半蹲著被吊到空中,接受風吹日曬。

可以說這些刑罰如果用上一套,不管你是多麼兇狠殘暴且反社會,都只會認命兼認慫。

所以一位黑海豚監獄的獄警,不無得意地說:從建立這所監獄開始,至今快三百年時間,從沒有一個犯人在這裡不老老實實,連試圖越獄的囚犯都不存在。

畢竟,來到黑海豚,基本上就是罪大惡極了,在這裡迎接他們的,就只有慢慢等待死亡。

甚至對他們來說,能夠直接死去,大概也比在黑海豚中度過餘生幸福多了。

乍一看,黑海豚監獄,似乎缺少了幾分「人道主義」。

可是相比這所監獄中的各種罪大惡極的囚犯,這麼做也的確很讓人解氣。

尤其是在俄羅斯取消了死刑的現實下,能夠對犯罪分子起到威懾作用的,大概也只有像黑海豚這樣「不近人情」的方式了。

換句話說,能夠讓這一群危害極深、民怨極大的惡人,被關在一個暗無天日的地方,對社會來說,本身就是一種貢獻。

這大概也就是黑海豚監獄的正面意義所在了。

參考資料:

《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俄羅斯死刑史綱要】作者:瓦西里伊維奇;元軼

《中國刑事法雜誌》【俄羅斯死刑的現狀及困境】作者:龍長海

《中國司法》【俄羅斯的刑罰執行及監獄近況】作者:潘效國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db63e60dc9e52b75067d1d0bc1f48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