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種,更愛盯上這些人

2024-11-05     大眾網

近日,「主持人顧國寧去世,年僅46歲」衝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肺腺癌也進入大家的視野。與肺癌一字之差的肺腺癌是種什麼病?它的發病因素有哪些?哪些人群、出現什麼症狀要警惕?如何防治?湖南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蔣永亮進行了詳細解答。

肺腺癌的發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

近日,一則令人扼腕痛惜的消息傳來——年僅46歲的前央視主持人顧國寧,突發疾病不幸離世。隨著消息逐漸傳播,他的疾病也被部分好友透露。

幾個月前,著名魔術師劉謙自述其在例行回診時檢查出「罹患肺腺癌零期」,已進行手術治療,目前除了定期回診外,他也戒掉多年煙癮。

與肺癌一字之差的肺腺癌是種什麼病?蔣永亮解釋,肺癌根據病理分型可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鱗癌、腺癌、大細胞癌等)。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種,屬於非小細胞癌,它起源於支氣管黏膜上皮及黏液腺,發病相對隱匿,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有時表現為普通呼吸道疾病症狀如咳嗽、咳痰等,往往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診時被發現,因此容易被忽視。

隨著病情的發展,肺腺癌患者可能會出現持續的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氣促、呼吸困難等症狀,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體重下降、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令人擔憂的是,許多肺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這與該病早期症狀不明顯有很大關係。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數據,2022年我國新發肺癌病例106.06萬例,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22.0%;我國肺癌死亡病例73.33萬例,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28.5%。肺癌已連續多年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其中肺腺癌發病率增長最快,在肺癌中所占的比例為35%至40%,且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

隨著環境的變化、吸煙人群的增加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等因素,肺腺癌的發病風險也在不斷提高,它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易患肺腺癌的人,多有這些共性

肺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但研究表明,肺腺癌的發生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吸煙:長期吸煙是肺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包括主動吸煙和被動吸煙。由於肺部長期承受著尼古丁、焦油及多種有害化學物質的侵襲,會損傷肺部細胞,為肺腺癌的發生埋下隱患。

空氣污染:長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氣中,如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會增加患肺腺癌的風險。除了室外大氣污染,室內微小環境的污染同樣不可忽視,比如廚房煤焦油、煤煙、烹調油煙等,女性患肺腺癌多與室內空氣污染有關。

職業暴露:某些職業,長期接觸石棉、芥子氣、氡及其子體、異丙油、二氯甲基醚、電離輻射等,增加了肺腺癌的發病機率。

遺傳因素:家族遺傳因素在肺腺癌的發病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有肺癌或其他癌症家族史的個體,其體內可能攜帶某些與癌症易感性相關的基因變異。這些變異基因可能增加肺部細胞對致癌因素的敏感性,使得這一人群在面臨相同環境因素時,容易患上肺腺癌。

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間質性肺疾病、肺結核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肺部長期處於炎症和損傷狀態。這種持續的病理過程不僅影響肺部的正常功能,還可能促進肺部細胞的異常增生和突變。因此,這些患者相比健康人群,更容易患上肺腺癌。

其他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期熬夜、精神壓力大等,飲食中長期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2、β-胡蘿蔔素和微量元素鋅、硒等,也可能與肺腺癌的發生有關。

「通過多年觀察,臨床醫生髮現易患肺腺癌的人往往具有5個共同特徵。比如,長期吸煙或經常接觸二手煙,居住環境空氣污染嚴重,有家族病史,長期接觸致癌物質如甲醛、苯等裝修污染物以及一些職業暴露因素,缺乏運動和不良飲食習慣。」蔣永亮說。

早期篩查是預防肺腺癌的重要手段

若患上肺腺癌,生存期有多長?肺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因人而異,取決於多種因素,如病情的嚴重程度、治療方法的選擇、患者的身體狀況等。早期肺腺癌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接受規範的治療,五年生存率相對較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則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通過綜合治療也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如何預防肺腺癌?蔣永亮表示,吸煙是導致肺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戒煙是預防肺腺癌的重要措施;避免空氣污染,儘量減少在污染嚴重的環境中停留的時間,外出時可佩戴口罩;從事高危職業的人群應加強職業防護,減少有害物質的接觸;保持健康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減少油煎炸、高糖、辛辣刺激、煙燻燒烤、腌制食物的攝入;增強免疫力,堅持適量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瑜伽等,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抵抗力;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確保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身體各系統的修復與更新;定期體檢,尤其是有肺癌家族史、長期吸煙、職業暴露等高風險人群,應定期進行肺部檢查。

「對於高風險人群,早期篩查是預防肺腺癌的重要手段,如年齡45歲及以上,有吸煙史、職業暴露史、家族肺癌史或慢性肺部疾病史的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篩查。」蔣永亮提醒。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期印發的《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方案(2024版)》也指出,對肺癌高風險人群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可以有效提高人群肺癌早期診斷率,降低死亡率。

(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 通訊員 張維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da1bdebf3007eba55d63abc847bba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