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老人飯後血糖過高、得了糖尿病,如何管控?醫生告訴你

2022-05-12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65歲老人飯後血糖過高、得了糖尿病,如何管控?醫生告訴你

張先生今年65歲,一直以來身體硬朗的他,卻在某天用完餐後感到頭暈目眩。經過去醫院檢查,這才知道自己飯後血糖過高、得了糖尿病。醫生向張先生解釋:這是胰臟功能隨著年紀衰退所造成的,只要適當控制,還是有機會讓血糖穩穩噹噹。

張先生有些不解,不是說老年人血糖高沒問題嗎?很多人也不建議老年人吃降糖藥,那麼對於老年人糖尿病該如何管控呢?需要注意什麼問題,有哪些管控目標呢?今天就帶大家一起認識老年糖尿病,及五大需要了解的控制目標!

為什麼會有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的原因

胰腺β細胞數量減少、功能衰退

一般來說,胰臟β細胞會分泌胰島素,能夠穩定血糖的表現。但隨著年紀增長,胰臟β細胞的數量會逐漸減少,漸漸造成血糖失衡。常見的初期症狀為飯後高血糖為主,而不是空腹血糖異常。

飯後高血糖也稱為葡萄糖耐受性不良。指的是進行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但兩小時後的血糖為7.8-11.1mmol/L,正常值應該小於7.8mmol/L。

胰島素抵抗

因為代謝速度變慢,所以老年人如果沒有運動習慣,便容易有腹部脂肪增加、肌肉量減少和體重增加的風險。加上人體激素分泌減少、氧化壓力和慢性炎症等身體老化的影響,就會增加胰島素抵抗,提高患糖尿病的風險。

慢性發炎

研究發現,老年人身上有較多的導致炎症的物質,會提高身體出現炎性刺激反應,例如:皮膚發炎、關節炎、酸痛,疲勞等,同時也會增加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發生的風險。

老人糖尿病的診斷方式

老人糖尿病與一般糖尿病的診斷方式一樣,只要符合以下的其中兩點,或是同項目重複檢測,都符合診斷標準,就會確診為糖尿病:

空腹血糖≥7mmol/L

進行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兩小時後血糖≥11.1mmol/L

有三多一少症狀,且隨機血糖≥11.1mmol/L

也有醫療機構會考慮糖化血紅蛋白標準,主要是糖化血紅蛋白≥6.5,則也可以判定。

有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初期時空腹血糖都正常,但其實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已大於11.1mmol/L。因此建議40–64歲的人們,每3年檢測一次;而65歲以上的老人,也要每年檢測,並多加留意身體狀況,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老年糖尿病的4大特點

隨著年齡增加,身體的功能也會慢慢衰退,因此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容易伴隨其他的老年症狀或疾病,讓整體的血糖管控更加困難:

低血糖風險較高

因為自律神經調節的反應功能較退化,所以對低血糖的症狀較不敏感。當發現低血糖時,往往已經有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年紀增長後,也可能因牙齒或者胃口不好造成營養不良、進食不定時;甚至因器官退化,造成肝腎功能下降,影響肝糖的代謝、儲存、使用多種藥物等,這些都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

有多種慢性疾病

研究顯示:有6成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會同時患有一種以上的併發症,比如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心衰竭、中風)、癌症、關節炎、肌少症、排尿困難、肥胖等,這些都會讓血糖管控更加困難。

伴隨老年綜合徵的情況

老年綜合徵指的是人老了以後,身體與認知功能障礙、抑鬱、易跌倒、尿失禁、失眠、衰弱、營養不良等現象。而糖尿病患本身就是抑鬱症、營養不良的高風險人群,加上長期發生低血糖,也會提高老年痴呆的發生,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很有可能會同時伴隨這些問題。

可能會有肌少症

肌肉量隨著年齡的增加,便會慢慢流失,約在60歲左右開始,每年的流失率為3%,因此如果沒有運動的習慣,加上飲食中蛋白質、熱量等攝取不足,就容易得到肌少症。一旦身體的肌肉減少,便會影響肌肉儲存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使血糖管理更加不容易。

老年糖尿病4大控制目標,多方面穩定才能保護健康

考察到上面的4大特點,不難發現照顧老年糖尿病患者時,除了管理好血糖外,也要定期跟蹤檢查,到醫院或者相關的醫療機構所進行完整的老人的醫學評估、做好全面的照顧工作。而設定管理的目標也很重要,以下就為大家列出幾點比較常見的目標計劃:

1、血糖、血壓目標:根據狀況做個別化設定

根據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與死亡率,會呈現U形關係。簡單來說,就是糖化血紅蛋白不要太低或太高,保持在7.5就可以。根據目前的身體狀況、認知功能、併發症和共病症的數量,以及低血糖風險等因素,為老年糖尿病患者設定個別化的目標,會比較安全!

如果是沒有疾病的老人,空腹血糖5-7.2mmol/L,餐後血糖5-8.3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於7.5,血壓小於140/90mmHg;

如果是有較少併發症的老年人,空腹血糖5-8.3mmol/L,餐後血糖5.6-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於8,血壓小於140/90mmHg,如果有腎病的患者血壓控制應該更嚴格一些;

如果是有較多的併發症的老年人,空腹血糖5.6-10mmol/L,餐後血糖6.1-1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於8.5,血壓小於150/90mmHg;

2、血脂目標:適當控管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為血脂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所以做好血脂管控目標也很重要。低密度膽固醇(LDL)建議要小於2.59mmol/L;已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則建議要小於1.8mmol/L。如果還是無法順利達標,可以在醫生指示下搭配藥物治療,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3、運動目標:根據身體狀況安排運動項目

老年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在每周運動150分鐘,不過要記得根據目前的身體狀況,以及是否有其他併發症等,來安排運動項目:

進行有氧運動時,需要從輕度、不額外增加壓力的形式開始進行,比如是室內騎車、散步等,讓身體調節後,再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避免過度運動,造成低血糖或運動傷害。

進行力量訓練時,可以每2-3天做一次,每組動作做8-12次,有助於增加肌肉量和肌耐力。如果擔心拿器材時,會重心不穩跌倒,也可以坐在椅子上進行簡單的訓練。例如:單手拿槓鈴緩慢且來回地向上舉;或者把背部挺直,抬高右腳大腿,然後小腿往前伸直,再收回放下。

4、營養目標:均衡攝取營養,降低疾病風險

腸胃的吸收功能下降、牙口不好、吞咽困難、食慾不佳等問題,常常讓老年人有熱量攝取不夠、營養不均的問題。建議每年都要做營養和飲食的評價,由營養師給予最適合的飲食建議,降低低血糖和肌少症發生的風險。

已經有肌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熱量要攝取足夠外,每餐都要吃3-4份的蛋白質,像是牛奶、豆腐、豆漿、魚肉、雞蛋、雞肉、豬肉和牛肉等,都是不錯的蛋白質選擇喔!而根據營養調查:70歲以上的老年人,普遍都有維生素D攝取不足的狀況。這樣不只容易有骨頭疼痛、肌肉無力的狀況,也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除了均衡攝取飲食外,也可以每天到戶外走走、曬太陽10分鐘,幫助維生素D的吸收,也能增加好心情。

雖然歲月不饒人,但只要從現在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且定時注意身體的狀況,還是能降低疾病帶來的風險、預防其他老年症候群的出現。照顧好自己的健康,老年人生活一樣可以多彩多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caa52a26d638ef453ba29e489d4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