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門見山,給大家聊一部頒獎季的大熱門,由寡姐主演的——《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
說它是大熱門,是因為此前這部電影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獲得了「人民選擇獎」,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奧斯卡風向標,上次《綠皮書》就是先拿下它以後,又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不過說實話,《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早在兩年前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當時影片剛開拍一個禮拜,導演塔伊加·維迪提就迫不及待地發了條INS,以不可描述的姿勢,要跟大家分享這部反納粹的諷刺喜劇了……足可見他對影片的自信。
而說到維迪提導演,如果你看過他之前執導的《吸血鬼生活》和《追捕野蠻人》,就不難預測到這部影片的畫風會是什麼樣。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男主角是一個叫喬喬的10歲男孩,和媽媽生活在德國。
影片開場已是戰爭末期,納粹德國連連敗退,然而國內卻陷入了一場盲目的狂歡中,眾多少男少女加入希特勒青年團,狂熱地接受著元首的精神洗禮。
少不經事的喬喬,也不可避免地被這種環境影響,開始把希特勒奉為人生偶像。
他的房間裡到處都是元首肖像,張嘴就是「為祖國拚命」,之後還跟小夥伴們加入了希特勒青年團。
影片花了不少筆墨,詳細展現了青年團的特別訓練——
在那裡,孩子們被教導「雅利安人最文明」,「男孩負責打仗,女孩負責生育」,猶太人則是頭上長犄角、身上有鱗片的「髒東西」。
每個效忠希特勒的少年都必須勇氣十足,就算是演習,也不能對「敵人」心慈手軟。
而訓練過後的娛樂活動,便是盡情地燒毀「禁書」。
在這個過程中,喬喬雖然每時每刻都全情投入,但還是對各種奇葩的課程產生了疑慮。
一次殺生訓練中,他因為一時手軟,放生了一隻兔子,被人起了個「兔子喬喬」的外號。
而就在他傷心時,喬喬的「好友」上線了——假想朋友阿道夫·希特勒。
他開導喬喬不要在意外號,並鼓勵他做個「大膽的兔子」。
於是,在元首的鼓勵下,喬喬返回訓練場,一把搶過手榴彈,本想展現勇氣,卻一不小心玩大了,直接把自己炸成了傷殘人士……
就這樣,他再也無法上戰場為祖國拚命,只能走上街頭,為青年團做些簡單的工作。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喬喬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媽媽居然在家裡藏了一個猶太女孩!
而且這個叫艾爾莎的女孩聰明又彪悍,普通的武器根本不能把她制服。
這次,假想元首又建議喬喬對艾爾莎進行「反向精神控制法」,從她那裡獲取有關猶太人的情報。
可讓喬喬沒想到的是,越是跟艾爾莎頻繁交流,他在青年團里學到的知識,就越站不住腳——
比如,猶太人不長角、身上沒有鱗片、也不下蛋,看起來跟自己沒什麼區別;他們不是「野蠻的低等民族」,反而在科學、音樂、哲學、藝術等領域,誕生了不少大師。
就連「雅利安人的基因比猶太人強大」的說法,也是個謊言。因為喬喬發現自己即便經過了「專業訓練」,也還是打不過好幾天沒吃飯的艾爾莎……
可以說,每次和艾爾莎見面,喬喬都三觀震碎。
從這裡就能看出,《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是一部從兒童視角看二戰的電影。
但是跟《美麗人生》《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等影片相比,它的風格更加戲謔,大多數情節都是用反諷的方式,去勾勒那個時代的癲狂與荒謬。
當天真的孩子們用稚嫩的語氣表達自己的反猶立場、拍著桌子質問母親「為什麼不支持元首的戰爭」,當他們以笨拙的姿態去踐行對元首的忠誠時,沒有觀眾會不因此而陷入深思。
影片中的喬喬,就是那個時代青少年的一個縮影,當戰爭進入尾聲時,他和小夥伴們甚至被成年人們匆匆地推上戰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諷刺和反思,這部電影本質上也是一個有關成長的故事。
片中那個說話幼稚無比的阿道夫·希特勒,正是喬喬在經歷人生困惑期時衍生的副產品。
喬喬每次在艾爾莎那裡被震碎三觀後,都會與假想元首產生分歧。
兩人之間的對話,就是喬喬內心的糾結過程——
他一邊告訴自己,德國人不能被猶太人洗腦,不能為之所動;一邊又無法否認,艾爾莎的存在便已經證明,自己被灌輸的理論是錯的……
但他內心每次的動搖,都會被帶有父權色彩的假想元首駁回。
因為假想元首所彌補的,正是喬喬成長中的孤獨與困惑。如果他無法解決這兩個問題,那麼很有可能跟元首做一輩子的朋友,人生也因此走向極端……
幸運的是,喬喬身邊還有一個一直默默影響他的人——媽媽羅茜。
她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反抗組織成員、納粹的追殺對象。
羅茜並沒有把任何帶有政治色彩的東西帶入家中,而是時刻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儘可能教會喬喬,如何當一個正常的10歲少年。
她告訴喬喬,愛是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
她還告訴喬喬,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戰爭和政治,而是盡情跳舞、擁抱浪漫、享受自由。
對於喬喬因為外貌產生的自卑,媽媽會給他勇氣;
對於喬喬因為父親缺失而產生心理陰影,媽媽也會通過「精神分裂育兒法」,讓喬喬同時感受到父母的愛。
而至於戰爭的殘酷一面,媽媽則讓喬喬勇敢直視,告訴他那些被納粹弔死的人,在生前做了他們能做的一切。
喬喬雖然並不能每次都接受媽媽的觀點,但也被媽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他對艾爾莎的態度轉變。
有次「套情報」時,喬喬發現艾爾莎許久沒洗澡,於是冒著被發現的風險,小心翼翼地守在門口,讓艾爾莎洗了個痛快。
看到煥然一新的美麗女孩,喬喬第一次體會到了媽媽說的那種感覺,成千上萬的蝴蝶填滿了肚子——他這個「高傲的雅利安人」,居然愛上了猶太女孩。
而之後促成喬喬徹底成長的,有三件大事。
一是蓋世太保接到舉報,組團到喬喬家裡搜查,結果意外發現了沒藏好的艾爾莎。
喬喬並沒有揭發艾爾莎的真實身份,而是跟她一塊與蓋世太保周旋,最終在青年團K上尉的幫助下,矇混過關。
第二件事,是有一天他上街工作,卻心碎地發現媽媽被納粹弔死,暴屍街頭……
第三件事,是德國被攻占後,喬喬和其他納粹一塊成了戰俘。
為了保護他,同樣被活捉的K上尉幫喬喬脫了身,自己卻被人帶走槍決。
經過這一系列的打擊,喬喬意識到自己根本不是納粹,只不過是個被納粹利用的10歲小孩。
當假想的元首再次上線、讓他繼續效忠時,喬喬毫不猶豫地把他踢出了朋友圈。
在影片的結尾,徹底蛻變的喬喬和艾爾莎走上街頭,像媽媽說的那樣,跳著舞慶祝自由的新生活…
整體看來,《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是一部帶有奇幻色彩的童話故事,對於二戰的反思角度也十分特別,尤其是當片中的孩子們說出「現在不是當納粹的好時機」時,就越發覺得現實是如此詭異。
同時,導演也再次證明了自己的戲精屬性,塑造了影史上最沒危險性的元首希特勒。
客觀來說,論思考深度和人性挖掘層面,這部電影在無數的二戰題材影片中,算不上多麼出類拔萃。但它卻通過獨樹一幟的風格,傳遞出了一個全球觀眾都能get到的價值觀——
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與生俱來的仇恨,只有人們為了戰爭而找的各種愚蠢藉口。人類最寶貴的財富並非金錢財物,而是在歷經生活艱辛之後,依舊可以用孩童般的視角去看待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