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湯顯祖的這句詩,一直讓我對徽州充滿了嚮往,到底是多麼美麗的地方,才會讓他發出這樣的感慨?而說到徽州,宏村便是最能體現徽州美景的地方之一,它沒有太濃艷的色彩,也沒有太多的繁華喧囂,但是滄桑的煙灰色卻足以讓人印象深刻,此生都不會忘記。
宏村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村,也是安徽黃山市的有名景區,這裡的月沼風荷、雙溪映碧、南湖春曉等風景都到了極致,因此宏村也有「畫里鄉村」的美譽。宏村的美,也不僅在於風景,整座村子其實都是經過詳細規劃的,選址和布局都極為獨特,中外的建築專家還稱這裡為「中國傳統的一顆明珠」,並且如果到宏村遊覽一次,你就會發現,這裡的美,都和水緊密相連。
來到宏村,首先看到的美景也是水,這片水就是村前的南湖,南湖春曉的絕美景致,就是在這裡出現的。南湖是一道緩緩流過的碧水,它環繞著古村流淌,散發著幽靜而又溫婉的氣息,宛如一位深藏在閨中的大家閨秀,含情脈脈地注視著過往的遊客,但又保持著自己的矜持。看著古村被南湖所環繞的風景,又會覺得南湖是一位忠誠的將領,他將外界和古村隔絕開,使外界的煩擾和喧囂不得侵染這裡,守護著這裡的祥和與安寧。
南湖的美不止是靜謐,它還帶著靈動的韻味,微風輕撫過湖水的面龐,湖面就會泛起層層的漣漪。如果把南湖看作大家閨秀,那這微風就是她的心上人了吧?那層層的漣漪,就是她在看到心上人時,臉上所浮現的淺淺笑意,她的笑是那麼輕盈溫柔,整個南湖都瞬間有了生氣和意蘊。
繼續向村中走去,又會發現,宏村的美是厚重而古樸的。宏村的徽派建築群靜立在村中,連片的白牆灰瓦透露出濃濃的滄桑感,飛檐翹角的馬頭牆更為一座座建築增添了幾許歷史的厚重感,從這一座座徽派建築中穿過,就想穿越回了古時候的徽州,身邊的遊客也似乎都變成了古時候的徽州遊子。
正沉浸在徽派建築的古樸美中,眼前又出現了一座小小的拱橋,拱橋橫跨在清澈的水面上,像是一輪彎斜躺在水面,將兩岸連接了起來。踏上拱橋,再望向水面,白牆灰瓦的房屋、藍天白雲、小橋綠樹都到倒映在水面,別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充滿了濃濃的詩情畫意。
在宏村的中心位置,有一處半月形狀的池塘,這就是宏村有名的的月沼湖,當地人喜歡稱為「月塘」。南湖是繞著村子流動的,而月沼湖則是被村子圍繞起來的,相互比較之下,月沼湖更像是被養在深閨的少女,這位少女恬靜而淡雅,在古樸的徽派建築的映襯下,顯得愈發雅靜。
月沼湖的四周鋪展著青石板路,沿岸是排列有序的徽派房屋,而這些景致都倒映在月沼的湖面,好像平穩如鏡的湖面上,也有另一個「宏村」。月沼是宏村最美的地方,老人會在水邊輕鬆地聊天,兒童也會在周圍嘻戲,甚至很多畫家和攝影家,都喜歡來這裡寫生。拍攝,在他們的筆下或者相機中,那一片靜謐的水域上,浮現著一座座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美得難以言喻,宛如一幅自然而成的水墨畫卷。
宏村的徽派建築都級有韻味,不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汪氏宗祠。汪氏宗祠是宏村中最宏偉瑰麗的建築,它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惠州人富裕的展示和地位的象徵,也是徽州族人集會、祭祖以及婚嫁、議事的場所,是宗族精神的寄託和延續。
進入祠堂的前院,就能看到氣勢恢宏的五鳳樓,飛檐翹角的門樓上有精美古老的雕刻,深藏文化底蘊和古建築底蘊,正中的「恩榮」和「世德發祥」的字幅,都寓意著家庭繁榮,而雙龍戲珠、獨占鰲頭等磚雕圖案,也有吉祥美好的寓意。進了門樓,就是寬敞的議事廳,這裡時就會宗族舉行重大活動或者議事的場所,裡面放置的屏風上記錄著有關汪氏宗祠的來歷。
議事廳里的建築風格依然保留著明代的特色,雖然雕樑畫棟已經褪色,但是樸素大方的雕刻線條,依然能讓人領略到古建築的風韻。在祠堂中參觀,會不禁沉醉於這裡的古韻中,這裡沒有太鮮艷的色彩,也沒有太多的雕刻,但古樸和莊嚴的韻味卻恰到好處,所謂的古建築,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遊覽過宏村,你就會知道,這裡不只是一個古老的村落,還是一副絕美的水墨畫卷,更是一位充滿了故事的老者,靜默無聲地記錄著徽州的變遷。只要來一次宏村,就會知道湯顯祖為何會寫下「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的千古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