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嗎?金庸《天龍八部》共150萬字,其實通篇卻都在講這3個字

2023-12-21     無風卻起念

原標題:看懂了嗎?金庸《天龍八部》共150萬字,其實通篇卻都在講這3個字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成為許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特別是《天龍八部》,這部小說因其豐富的人物塑造,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而深受讀者喜愛,多次被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

而且,《天龍八部》也是金庸15部小說中字數最多的作品,達到了150多萬字,位居十五部小說之首。這部小說,以其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情節,展示了一個古代江湖世界的宏大畫卷。但仔細解讀,你會發現,整部小說實際上在闡述一個簡單而深刻的主題,這個主題概括起來,其實就是3個字。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小說中的三位主角。喬峰,一個立志成為江湖大俠的英雄人物,但他的身份卻是遼國人,這個身份讓他的江湖路充滿荊棘。他一生尋求的是正義與尊嚴,但最終卻因身世之謎陷入紛爭,愛人阿朱更是悲劇收場。喬峰的一生,正是「求不得」的寫照。

再來看虛竹,他本想安心在少林寺做一個小和尚,卻被迫背負起三十六洞七十二島成千上萬人的生死。

他日思夜想的不過是能夠在少林寺悠悠度日,最終卻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命運——繼承了逍遙派的武學,成為靈鷲宮宮主。

這一生恐再無談笑風生之日,他只得隨波逐流,應天順人。虛竹的生活軌跡,完全顛覆了他最初的願望,這也是一種「求不得」。

段譽的故事更是諷刺,他不願學習武功,不想當皇帝,卻最終繼承了大理國王位,學會了高深武功。他最終雖然擁有了權力和武功,但失去了心中最愛的王語嫣。這樣的結果,無疑也是「求不得」。

金庸先生通過這些人物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諷刺。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但命運卻常常與他們的願望背道而馳。他們所經歷的,不僅是個人的掙扎與痛苦,更是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慕容復一心想要復興大燕江山,卻始終被母國所疏遠排斥。就這樣,他帶著對故國的深切眷戀化為一腔孤勇,卻始終無法回到那個自己最熟悉、最眷戀的地方。

大和尚鳩摩智一心求道揮霍,卻不想到最後武功盡廢,只能在少林寺耗盡餘生......

可見,他們的人生軌跡都在驗證著「求不得」這個殘酷的定律。獲得的,無法留住;留住的,又會失去生命......

《天龍八部》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在用自己的經歷詮釋著「求不得」。這三個字,不僅僅是對人物命運的概括,更是對整個人生的深刻剖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但往往事與願違,這正是人生的真諦。

金庸先生用他獨特的筆觸,將這一主題貫穿在《天龍八部》的始終,使這部武俠小說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武俠」,成為了一部包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文學作品。讀者在享受故事情節的精彩和人物的魅力時,也能從中體會到人生的無奈和深刻。

因此,有學者評論,金庸先生的這部《天龍八部》,已經不是一部單純的武俠小說,而是一部佛經,一部哲學大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9c43d4b252c0156297c8bbf9eb380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