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處暑,處暑即為「出暑」,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即將結束,人們開始感受到秋天的變化。
處暑後雨量減少,燥氣開始生成,容易出現皮膚、口鼻乾燥等不適,同時,白天暑熱盛行,晝夜溫差逐漸增大。那麼,這段時間在飲食上要注意些什麼?處暑之後,一些人容易出現咽部不適等症狀,要如何預防呢?和小編一起來看吧。
處暑後如何根據個人體質
有針對性地進行飲食調養?
順應節氣,調整飲食,是中醫養生非常重要的原則。處暑後秋燥來了,首先潤燥養陰是最基本的方法和原則,在飲食上可以多吃百合、銀耳、蓮子,以及各種梨或者蜂蜜做的菜和飲品,緩解皮膚乾燥、口乾咽燥的狀況。
其次,秋天應該是收斂的狀態,飲食上要注意少辛多酸,少辛就是避免吃一些發散辛辣的食品,例如辣椒、花椒、姜等等,以及燒烤煎炸的食物,多吃秋季應季的食品,尤其是新鮮水果,比如橘子、葡萄等等。
處暑,很多地方還有餘熱,這時候圍繞防止中暑或者內熱加重,適當用清熱食品,比如綠豆、苦瓜都可以,但是儘量避免過多食用冰淇淋或者冰鎮的西瓜、冰鎮水果這種大寒的食品,會傷脾胃。
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可以調整飲食,比如平時是陰虛內熱的,感覺到口乾咽燥,手腳心發熱,這類人群多吃養陰清肺的食品,比如百合、銀耳、雪梨。還有一部分人偏陽虛,脾胃虛寒、手腳涼的,可以用健脾而且不傷津的食品,比如百合、山藥,這些食品既可以養陰氣,保護陽氣,同時又不會因為過多的溫熱傷燥,導致乾燥的問題。
還有一部分人非常急躁,容易上火,這類人群要少食辛辣,更重要的可以用一些帶芯的蓮子,健脾清熱,也可以用苦瓜降心火、清肝熱,保持心情平和。
秋季乾燥容易誘發鼻出血,如何應對?
發生了鼻出血,不要恐慌,要保持鎮靜。
首先體位擺正,身體稍微前傾,千萬不要後仰,因為後仰鼻出血的血液會經過後鼻孔流到咽部,吞咽以後會刺激消化道,引起噁心、嘔吐症狀。對兒童的話,有引起誤吸的風險。
第二個是指壓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緊雙側鼻翼,持續5-10分鐘,大部分患者鼻出血都可以止住。也可以用棉球塞到出血側的鼻腔,再進行按壓5到10分鐘,也基本可以止血。也有少部分患者不容易止住血,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就要及時到醫院處理。
還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局部做一些冷敷,可以促進毛細血管的收縮,也有助於止血。
怎麼預防鼻出血?從西醫角度來講,室內要保持濕潤,可以使用空氣加濕器。同時,保持鼻腔濕潤,比較常見是用含有凡士林的油膏塗抹,也可以用油性的滴鼻劑,比如石蠟油、復方薄荷油來保持鼻腔的濕潤、潤滑的狀態。
另外,一定要控制過敏性鼻炎,因為過敏性鼻炎的揉搓和打噴嚏,也非常容易引起黏膜出血。
最後,要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比如不要摳鼻子、搓鼻子等。飲食上多吃一些清淡的、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也可以緩解鼻出血的發生率。
秋季易發慢性咽炎,如何預防?
首先,要改善生活習慣,要戒煙戒酒,少吃辛辣食物,秋冬季節多吃潤肺的,比如雪梨、銀耳,還有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不要熬夜,適當運動,這樣才能夠使身體抵抗力達到一個平衡,減少上呼吸道感染。
其次是改善空氣環境,保持濕度,有條件就用加濕器,如果沒有條件,用一杯熱水熏熏咽喉部,保持咽喉的濕潤也有效果。
第三是控制過敏,秋季過敏性疾病發病率非常高,不僅表現為過敏性鼻炎,還有過敏性咽喉炎,嗓子癢,乾咳不舒服,還有支氣管哮喘,這些及時控制好,咽部的症狀就會明顯減輕。
咽部不適的病人首先到醫院裡找醫生診治,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因進行規範治療。
處暑時節,如何科學安排午睡時間?
這個節氣,建議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天平均多一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早睡是可以避免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的損害,保證陰精的收斂;早起有助於舒展肺氣,養秋氣,對緩解燥熱的損傷是非常好的。
中醫非常講究「子午覺」,子時是深夜,午時是指中午11-13點,這個時間午睡是非常好的。秋天的時候天氣逐漸涼了,但到正午的時候陽氣上來了,暑熱氣候仍然存在,這時候稍稍休息一下,避免暑熱對人的侵擾,可以達到養心神、補心氣的作用。
提醒一點,「子午覺」的基本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子時,要有充足的睡眠,要睡好。中午的睡眠時間不要太長,一般來講半個小時就夠了。如果時間過長,它就會打亂人體的陰陽平衡,從而影響健康。
文字內容來源 | 健康中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