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

2024-08-01     中國教育新聞網

理論特稿·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論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這六條重大原則,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確立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則。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這六條重大原則,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堅持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領導,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則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決定》指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範體系,不斷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要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貫徹落實。只有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鬥目標行穩致遠。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就是確保各層級各方面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有序協同。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不斷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持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執行機制,使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穩固、執政地位更加牢靠,不斷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確保改革始終遵循正確的價值取向。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將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莊嚴承諾。在新時代的偉大變革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改革規律的認識,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入,把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

堅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緊緊依靠人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決定》指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主體力量。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豐富各層級民主形式,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現實地體現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要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健全協商民主機制,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

堅持在守正與創新有機統一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確保改革始終穩步推進。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新征程上,堅持守正才能確保改革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堅持創新才能確保改革把握時代前沿、引領時代潮流。

堅持守正創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無論怎麼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同時要敢於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

堅持在把握守正與創新的關係中進一步深化改革。守正與創新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體現了「變」與「不變」、繼承與發展、原則性與創造性的辯證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守正創新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就是一個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的歷史過程。」必須科學對待守正與創新的關係,守正是創新前提下的守正,創新是守正基礎上的創新。不能以守正為由,阻礙創新、扼殺創新,也不能以創新為由,拒絕守正、背離正道。要確保在守正基礎上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各方面創新。

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確保改革始終擁有強勁動力和制度保障。

制度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制度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制度建設不斷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黨的十八大以來,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動態過程,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斷健全,新領域新實踐需要推進位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完善各方面制度機制,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堅決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體制機制弊端,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明確了一系列論斷、特徵、判斷,將這些理論落實到實踐中必須對相關體制機制進行改革和創新。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需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等,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破除障礙。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確保改革始終在法治原則下推進。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兩者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繫。

改革與法治相輔相成、相伴而生,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改革與法治相統一、相促進,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開闢「中國之治」新境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保障。

堅持以法治保障改革行穩致遠,築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法治根基。目前,我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涉及問題之多、領域之廣、矛盾之深前所未有,確保改革能夠行穩致遠,必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與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要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堅決破除束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體制機制障礙,為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

堅持以系統觀念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確保改革各方面始終牢牢凝聚成有機整體。

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對的更多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要推進全面的系統的改革、改進,推進各領域改革、改進的聯動、集成。

更加注重系統集成,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划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用普遍聯繫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思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任務和面臨的重大問題,系統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對經濟和民生領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等等。這些都充分彰顯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的鮮明特徵。

堅持系統觀念,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處理好幾對重大關係。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目標,加強改革舉措協同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增強整體效能。以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係為關鍵抓手,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對一些利益關係複雜、協調難度大的改革,建立強有力的協調推進機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實現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和協同增效,推動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國家治理與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朝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聚焦發力。

(作者單位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阮一帆系該院院長、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4年08月01日第3版

作者:阮一帆 李君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732ea87c4e545dfbf85559b087bac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