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財經記者 王涵藝
近日,Only Write獨寫(以下簡稱「Only Write」)母公司杭州博物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物公司」)被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理由是無法清償到期債務。然而今年3月,其才因拖欠錢款被告上法庭。這個號稱「國內首家大型彩妝集合店」、中國版「絲芙蘭」的公司,最終還是默默地遺憾退場。
經過疫情三年,本土美妝集合店從爆發期逐漸進入調整期。大浪淘沙,它們之間的悲歡並不相通,與Only Write不同,一些美妝集合店的營收和盈利情況迎來好轉。比如,妍麗一季度營收環比增長40%;THE COLORIST調色師(以下簡稱「調色師」)一季度也扭虧為盈,營收同比增長超36%至2.36億元,經營利潤率從負5.6%轉為正14.2%。單店GMV從31.66萬元提升至45.59萬元,暴增43.8%,目前單店數據每月均保持雙位數的同比增速。
作為美妝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之一,美妝集合店或將迎來分化。
從網紅到破產,Only Write經歷了什麼?
2020年,是Only Write帶著野心進入市場的第一年,在杭州、寧波、南京等大都市主流商圈安營紮寨,有著千位數的門店面積,萬位數的SKU,以「大牌小樣」、「去BA化」、「工業風拍照打卡」等標籤吸引著「Z世代」的目光。
2021年,資本聞風而至。先是3月獲得嘉御基金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後是11月再獲新沃集團青睞。在資本的加持下,Only Write加速開店,創始人周建雷曾對媒體公開表示,「未來一年會突破100家門店。」
2022年,Only Write的百店夢想還未實現,下滑之勢就開始顯現。僅一年時間內,關店多達十餘家。藍鯨財經記者調查發現,截至目前,北京五道口店鋪已經關閉。記者撥打Only Write服務熱線,對方表示:「目前僅有1家店鋪營業,位於杭州。暫沒有線上渠道可以購買商品,商品種類同原來的一樣,如有需要可添加店長個人聯繫方式郵寄。」
目前,Only Write公眾號最後一條推送停留在2022年9月,小程序罷工,線上商城已關閉。
圖片來源:截自Only Write小程序及公眾號
值得一提的是,回顧Only Write的發展之路,早在21年年底,其資金鍊危機已然顯露。
藍鯨財經記者在今年11月30日披露的一份判決書中發現,原告上海龍之夢百貨有限公司、上海龍之夢購物中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稱,從2021年12月份起,被告博物公司開始不正常拖欠店鋪租金、物業費、電費等,合計245萬元不等,至今仍未向原告支付任何款項。對此,被告博物公司未作答辯。
圖片來源:截自中國裁判文書網
除此之外,在5月披露的一份判決書中,藍鯨財經記者找到博物公司作為被告的陳述:「原告在此期間多次到店裡鬧事,切斷了店鋪的電路線,在今年1月份,公司被迫撤店,導致公司斷了唯一的收入來源。」
圖片來源:截自中國裁判文書網
11月,博物公司債權人杭州古亞裝飾設計有限公司,以經法院強制執行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已具備破產原因為由,申請對博物公司進行破產清算。但博物公司就該申請向錢塘區法院提出異議稱,公司名下尚有部分庫存、現金及裝修設備等資產,不存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仍然具有經營價值,不同意古亞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
法院對此表示,因博物公司未能提供證據予以證明,故無法採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相關規定,法院受理了古亞公司提出的對博物公司進行破產清算的申請。
就博物公司被申請破產清算事宜的後續情況,藍鯨財經記者嘗試致電博物公司、周建雷了解詳情,但均未獲回復。
據知情人士透露:「後面只剩周建雷一個人在經營Only Write,無法得知他現在是否仍在堅持。」
「內卷」加劇,難逃同質化競爭
不到4年時間,Only Write美妝集合店的故事倏來忽往。
於其自身,存在經營不善、資金鍊斷裂等主觀問題;於行業,單一的模式、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往往讓新型美妝集合店們有苦難言,只好牽衣頓足。
一位在杭州經營線下美妝店的老闆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如今這個賽道,太「卷」了。
除了低價豐富的產品,「卷」的還有大面積鋪設的店面和極致特色的裝修。
新式美妝集合店需要吸引年輕人,往往在場景打造上下重本,無論是Only Write、HAYDON黑洞的千方面積、工業風設計,還是WOW COLOUR、H.E.A.T喜燃的多巴胺風格,都曾經是年輕消費者熱衷的拍照打卡地。
可殘酷的是,高成本的「內卷」,帶來的「熱鬧」僅紅極一時,Only Write的關店並非個例。
據《中國化妝品》雜誌等多家媒體報道,從2021年上半年開始,調色師、HAYDON黑洞等新銳美妝集合店頻繁關店,WOW COLOUR門店更是從巔峰期的300家銳減至135家。今年 6 月,HAYDON黑洞關閉了其位於武漢楚河漢街的全球首店,目前,其公眾號處於停運狀態,在全國範圍內的19 家線下門店也幾乎全部停業。同樣在今年8月、10月,HARMAY話梅先後宣布關閉的其在杭州、西安兩地開出的唯一門店。
《2021中國美妝集合店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某新型美妝集合店某門店2021年日均客流量達到750人次,但轉化率只有20%,平均客單價為100元。雖然客流量高,但新型美妝集合店的成單轉化率較低。
此外,作為引流的產品「小樣」,來源不明等問題也一度存在。2021年4月,HARMAY話梅就因銷售大牌小樣標籤不合規定被罰。被上海市監局作出了「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15.2萬元,罰款73.5萬元」的處罰。
圖片來源:截自上海市監局官網
雖然「小樣」曾在灰色監管地帶受盡追捧,但隨著監管加碼,Only Write、HAYDON黑洞都吃過罰單。
化妝品行業資深管理專家白雲虎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單純從美妝集合店的價值層面看,在商品豐富性、價格競爭力上,其並不具備傳統電商、直播帶貨的有利條件。那些側重以『大牌中小樣』和『網絡熱賣單品』為商品結構的店鋪,在店鋪面積較大、租金較高、利潤空間不足的經營狀態下,就會面臨資金不足的壓力。一旦資金周轉出現問題,也無法繼續融資,就必然會陷入困境。」
分化漸顯,上演「冰火兩重天」
隨著行業痛點逐漸暴露,市場環境不斷變化。2023年,美妝集合店開始呈現出了「一邊關店不停,一邊扭虧為盈」的局面。
根據最新公告,調色師母公司KK集團曾於2023年7月31日委任摩根史坦利及瑞信作為其整體協調人。但自2023年10月13日起,集團已經終止委任瑞信為其整體協調人之一。這雖然預示著KK集團第三次衝擊港交所IPO受挫,但招股書數據顯示,調色師在2023年第一季度經營利潤從負380萬元增長到3350萬元,實現了全面盈利。
調色師的相關負責人曾對媒體透露,他們2022年一直圍繞門店單產進行調整,虧損店鋪從2022年底的115家下降至2023年3月31日的35家。調整後的調色師單店趨於標準化,並且形成了一套成體系的單店運營模式。買手與銷售數據相結合的四級漏斗式選品機制,保證上新速度,從銷售數據判斷選品質量,淘汰表現不佳的產品,預測進貨需求,更大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圖片來源:kk集團招股書
KK集團披露,繼一季度實現盈利後,調色師今年上半年連續6個月雙位數增長,2023年開設40家門店的目標也已超額完成。單店月均交易單量從去年Q1的3454增長至5065,單店GMV從31.66萬元提升至45.59萬元,均高於2020年全年數據。截至今年3月,調色師門店數量從巔峰時期的248家縮水到198家,但單店月均GMV暴增43.8%,達45.6萬元。
圖片來源:kk集團招股書
可見,雖然關店不止,但關閉不賺錢的門店,探索單店盈利模式才是其營收轉正的關鍵。
同樣,HARMAY話梅西安店的關閉,某種意義上是放棄了在西安這座新一線城市的「陣地」,但又很難說不是在「割腕保命」。HARMAY話梅集團總部客服告訴藍鯨財經記者,閉店是公司戰略布局調整需要,目前仍有12家門店。
HARMAY話梅是北京梅樂享科技旗下的零售品牌,自2019年12月獲A輪融資後,迎來多輪資本加持,很快獲得近2億美元C輪及D輪融資,由QY Capital領投,General Atlantic(泛大西洋投資集團)、鐘鼎資本、五嶽資本、Ocean Link鷗翎投資跟投,資方不乏知名投資品牌。快速跑馬圈地後,占領各大城市CBD,但高端的定位和年輕消費者很難雙向奔赴,拍照打卡的人多,真正進店消費的人鳳毛麟角。因此,閉店成為及時止損的選擇。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化妝品方面,今年前11月,化妝品類零售總額為3843億元,同比增長4.7%;11月化妝品類零售總額為548億元,同比下滑3.5%。調色師品牌部負責人認為,彩妝消費的需求本質上沒變,只是外部因素將訴求階段性隱藏了,平價國貨彩妝依舊是一個可持續的市場。
白雲虎認為,經歷了幾年疫情後,消費用戶開始「逆向消費」。「更重要的是,對於美妝產品的消費,更多消費者回歸理性,『種草』『場景化新零售』正被祛魅。」
據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2線上新品消費報告》數據,年輕人65%的消費由「剛性需求」驅動,反消費主義、營銷脫敏成為新一代消費者的標籤。在這一趨勢下,消費者哪怕真的種草了某款產品,也會選擇更便宜的電商渠道去購買,美妝集合店並不占優勢。
在美妝零售產業全鏈路中,美妝集合店作為一個關鍵環節,側重品牌產品的分銷零售。溯源而上,化妝品店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萌芽,到2015年進入巔峰時期,再到新銳美妝集合店的拓展,經歷了從個體店鋪、區域連鎖、全國連鎖,業態創新的階段。
「總體而言,隨著傳統電商、直播帶貨等成為美妝營銷和零售的主流方式,特別是國家層面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的驅動,未來的美妝集合店,將更側重『營銷體驗』價值,而非『分銷零售』價值。」白雲虎稱。
美妝集合店的輝煌與沒落,映射著零售渠道的變化,更折射出中國美妝消費趨勢的變遷。
「類似調色師的復甦是否會持續,還要看其價值定位和經營策略,是否能夠吸引年輕消費用戶持續性地體驗和復購。」白雲虎認為,包括屈臣氏在內的傳統集合店,在數字經濟和AI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疊代下,都缺乏足夠的「業態創新」。
「未來美妝品牌集合店的分銷零售模式,並非美妝品牌的最優選擇。相反,虛實交互融合的單品牌超級體驗店鋪,會成為一種創新路徑。」白雲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