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社會上,確實存在這麼一種現象,就是一些平時生活中非常誠實守信的人,也會成為實現被執行人,也就是俗稱的老賴。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其實,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清晰看出事情的來龍去脈。
人品和失信被執行人之間,沒有直接的關係。
一個人的人品,可以說他是誠實守信,但並不代表他就沒有資金短缺、周轉不開的時候,有一天他真的失信於人一定有他的無奈和苦衷。特別是這兩年疫情,生意人、上班族,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錢不夠用就只能借。
現在借款渠道也多各種網貸,透支信用卡等都能借,但是生意不景氣或者工資不夠用,借了就有還不上款的可能。真要實在還不上錢,一個人人品再好,平時再怎麼誠實守信,那也沒別的好辦法,那就只能選擇失信了,最後被判決為實現被執行人。
現實生活和經濟活動是兩碼事情,失信是經濟行為。
一個人不論現實生活中怎麼樣,失信的標準是金融機構定的,金融機構並不在乎你的人品怎麼樣,他們只在乎你有沒有錢。了解這一點,你還會覺得人品和失信有關係嗎?金融機構和個人不一樣,個人交往產生經濟關係,都是根據彼此了解,要看人品的。
金融機構才不管那麼多,金融機構只看你的償還能力,這個能力和人品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但是說回來,金融機構坑的也就是那些人品好的人,人品越好,就越容易掉坑裡,因為責任心重。那些人品不好的人,誰還在乎欠的那點錢啊?真正的老賴,才不會理你那一套,才不會管你什麼失信不失信的。社會上,只有真正誠實守信的人,才把信用看得比命還重。
現在社會上的失信被執行人大部分都是創業者,開始他們幾乎都是誠實守信的人。
一個人,如果開始就人品不好,他也很難走上創業這條路,因為沒有多少人會支持他的。而世事難料,這幾年,很多創業者遭遇寒冬,每個關門的店鋪,沒有開工的項目背後,都有一個因為創業失敗而寢食難安的人。
他們不是不想還錢,誰不知道無債一身輕?是實在無路可走。有些款是主動找上門求借的,是共同達成的結果,而失敗的後果,只能借款方獨自承擔,你晚一點兒,就是「老賴」,就是失信人。
社會上,就有很多積極向上,正直善良的創業者,由於創業環境突變,忽然就就成了負債人,曾經像菩薩一樣支持他資金的人忽然翻臉,連喘息的機會都不給他,反而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封他的店門,起訴,申請執行等,使本來還有機會的他徹底走向萬劫不復。
所以說,失信不失信,與一個人的人品沒有多大關係的,失信被執行人並不是人品的問題。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得有自已的問題。往往有一種現象,社會要辯證去看,不要搞大運動一樣,一定要把其中弱勢的一方搞死。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這麼些,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關注我,有更多創業知識與您分享。